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附子高温无水炮制的机理,研究不同炮制工艺有效成分转化的差异,以去皮炒附片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厂家合作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取样,测定采用HPLC法,以乙腈-四氢呋喃和乙酸铵冰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去皮炒附片6种酯型乌头碱在炮制过程中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均在炒制2 min时内消失,次乌头碱则下降为原来的18.1%。3种单酯型乌头碱中,炒制2 min时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上升至最大值的48.5%,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上升至62.2%,苯甲酰乌头原碱上升至70.3%。炒制4 min时,三者分别上升至最大值的100%、96.1%和74.4%。总双酯型乌头碱在炒制2 min后仅剩12.2%,总单酯型乌头碱在2 min时上升至最大值的59.1%,4 min时上升至98.6%。总酯型乌头碱在2 min时下降为原来的54.8%,4 min时回升至79.1%,之后基本维持在79.1%~80.5%,10 min时再次下降为原来的78.0%。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双酯型乌头碱到单酯型乌头碱的转化区间集中在炒制4 min内。存在单酯型乌头碱下降区间与双酯型乌头碱上升区间不一致现象,且总酯型乌头碱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推测可能由于双酯型乌头碱向单酯型乌头碱转化过程中存在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