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连作田水稻生理性青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思考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总结了稻麦连作田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的症状表现及在当地的发生状况;从土地、栽培措施、品种特性、天气变化和植株根系生长、养分均衡、水分运转、抗逆性等方面分析了青枯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青枯病;发病原因;控制对策
  水稻青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江苏稻麦连作区流行发生,病害主要发生危害期在水稻灌浆期,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一、病害发生情况
  1.病害症状
  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症状表现为:水稻灌浆期的植株突然失水青枯,病株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无病斑;茎秆基部干瘪收缩,植株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根系发黄变黑。常常在1~2 d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青枯死亡为整穴突然死亡,田内成块状发生。可以区别于虫害的单茎蘖黄枯、死亡,区别于病理性病害的渐进式死亡。
  2.发生特点
  病害表现为急性型、突发性,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发生。遇气温骤变,易引发病害,田间成片发生,病害症状及损失程度根据发生早迟有轻重之分,表现症状后难以恢复。
  3.危害损失
  水稻青枯病在灌浆期发生,病害危害主要发生在水稻产量形成期,对产量影响较大,使水稻倒伏,灌浆时间缩短,提前成熟,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大。从穗粒结构看,发病植株主要表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田间考查:发生典型青枯病植株结实率为74.2%,比健株下降19.3%;青枯病植株千粒重26.4 g,比健株减轻2.5 g,下降8.4%。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可减产30%以上。
  二、病害发生原因
  1.稻麦长期连作,受土壤连作障碍效应影响
  当地耕作方式以稻麦连作为主,多年实施大面积免耕播种小麦,简易轻型浅耕栽培水稻。由于长期推广免少耕技术,导致水稻耕作层浅,使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长期稻麦连作,作物生长产生连作效应,使土壤形成连作障碍,产生对水稻生长不利的生态环境。
  2.有机肥施用少,土壤肥力下降
  农田有机肥投入量逐年减少,农村农家积造有机肥普遍减少,田间仅少量施用工业化生产的有机复合肥,农民不注意用地养地和培肥地力。少数田块氮、磷、钾复合肥施用量也偏少,氮肥施用量偏高,致使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供肥能力下降,使水稻易发生早衰现象。
  3.水稻轻型栽培模式,水稻根系着生浅
  20世纪从90年代初大面积推广抛秧、直播等简易轻型栽培技术,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益,播期推迟可以避开灰飞虱生源,控制、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但这种栽培方式缺点是水稻根系发生在土壤表面,根系着生于土壤浅层,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后期,使水稻抗逆性差,分布在浅层根系极易受外部環境影响,在遇到气温急剧变化时,根系吸水能力差,易于发生水稻生理性青枯病。
  4.水稻品种抗逆性差异的影响
  据近几年田间发病情况观察,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表现有所差异,如淮稻9号、扬辐粳8号、徐稻3号等品种的青枯病发生较重,通常为大穗型水稻品种及稻株易倒伏的品种病害发生较重。中熟粳稻病害重于迟熟粳稻。
  5.台风、气温剧变天气是引发青枯病的直接诱因
  在低温情况下水稻代谢加快,抗性下降,台风及阴雨天过后天气陡晴,气温陡升,蒸腾作用加快,引起生理失水,导致突然青枯死亡。
  三、防治对策
  1.合理轮作,完善耕作制度
  采取轮作换茬,在免少耕已基本普及的情况下,推行轮作(深耕)制,进一步完善耕作制度。秋播麦熟为轮耕,每2~3年耕翻1次;夏播稻熟为普耕,改一次性旋耕为深耕再旋耕碎土的2次耕作。抛秧、直播等轻简种植方式的,更要做好轮耕深耕,对于沙质土壤田块,要加强改良措施,采取手栽稻作方式,并推广应用成熟期早的早中熟的水稻品种,以避开可能的诱发青枯病的低温天气。
  2.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加强土壤质量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有关规定,实施标准化农田建设,努力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推行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用足有机肥源,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恢复农田有机肥投入水平,开展测土配方平衡配套施肥。改变偏施氮肥和后期氮肥偏高状况,采取降氮增磷钾添微肥。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
  可以选择扎根深、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发挥其抗青枯病的能力。在水稻生长中期适时适度加重搁田,促进根系下扎生长,水稻生长期要避免长期深水灌溉,抽穗期后保持间隙灌溉,清水硬板,以水调气促根,增强根系活力,增强水稻抗逆性能。后期防止断水过早,在收割前7~10 d上最后一次跑马水,才可断水,低温来临前要采取保护性上水措施,以降低低温的影响。
  4.喷施叶面肥,控制早衰
  在水稻穗期喷施叶面肥,调节水稻生理机能,保叶养根,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植株养分水分运转,增强水稻抗逆性。可以在水稻生长盛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可结合水稻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肥药混喷。生产实践证明,水稻穗期喷施叶面肥料能显著降低青枯病的发生。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微肥激素类叶面肥料都可使用,可根据水稻的长势和营养状况选用。
  参考文献 :
  [1] 陆廷鹤,瞿廷广.沿江地区水稻生理必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对策[J].农业装备技术,2006(4):31-32.
  [2] 万靓军,霍中洋,张洪程,等.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6(4):682-744.
  作者简介:董玉环(1970-6-),女,江苏沭阳人,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生产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农业大国,不断加强我国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提高各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突破,确保小麦的生长发育更加快速稳定。在我国农业生产不断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历程中,强化种植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中,笔者将针对北方小麦种植的技术内容进行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在农业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却常常因病虫害而减产。基于此,有必要对可能会造成小麦减产的病虫害采取各种手段加以治理,本文列举了当前治理小麦病虫害可能会用到的相关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说明。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  小麦能否高产关系到小麦种植户一年的家庭收入,也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焦点。但小麦在
2011年年初,一首名为《忐忑》的民歌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其点击率一路飙升,不仅视频被播放了10万余次,还被无数网友争相学习与模仿,“忐忑”一词也成为流行词。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忐忑》的创作者,龚琳娜的丈夫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作曲家。两人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但让每一刻都充满了幸福与温馨,还摩擦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灵感,最终,在起起落落的生活乐章里,龚琳娜在没有任何歌词的《忐忑》中一飞冲天……    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逐步提高的人们生活水平,对小麦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需求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以及土地利用率的低效性使小麦的产量受到了限制。基于此形式,对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小麦进行培养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予以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优质小麦;播种;病虫害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极为有机结合优质小麦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对优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水稻病害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新型却越来越难治理的病虫危害,如若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工作,将会给水稻研究、种植、产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本文通过阐述近年来对水稻病害防治的研究效果,进一步说明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实现现代化标准的水稻农业做出推动性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稻种植技术也在进步,而新的病虫危害也随之越来越多,如果单单追求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