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举事例来阐述和说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技巧有: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等。
关键词:师生关系;信任;民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
一、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有的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顾场合地大肆批评,甚至“新帐旧帐”一起算,把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深;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也就是说批评要把握好分寸。学生犯了错误最怕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直接点名批评,把他们的自尊心一扫而尽,让他们抬不起头来走路。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因此,教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吸取教训,“不要被同一块石头再次绊倒”,避免以后再犯。教师要认识到批评学生再严厉也是于事无补的,引导永远比批评更重要、更有效。
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就在于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觉地去改正错误。反之,教师如果用粗暴的方式批评学生和惩罚学生,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抗情绪,表现为口服心不服,对老师心存怨恨。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师生激情,充满人情有意义的一种活动,不应象过去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器,而应把学生看作人,看作知识的主人,上课时对学生提倡“两允许”做法:一是允许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轻声交流,翻阅书本资料,二是允许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教材、权威的错误,对学生的回答不吝啬鼓励称赞,如:“再想一想,你一定行”;“你说得太好了”;“你说得真好,比我讲得有道理”,以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课堂的亲切、安全,使他们在参与学习中感到快乐。教师上课要带有真实情感;教师要以自己对知识和教学和满腔热情影响、感染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学要民主、仁慈、公正。
教师要走出演讲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在教学中教师要抱着一种从课堂上学到新知识的想法,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学生能学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大胆去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学会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天下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反映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学生才更容易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情感、信心、动机与渴望课堂提问的时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并可以暂时保留,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某一事物或是问题的创新的甚至夸张的看法,以平等的姿态听听学生的说法,把学生确实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 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个性化教学并不是盲目地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點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教育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建立一种新型的—— 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01)
[2]沈东华.现代师生关系新解[J];辽宁教育研究;2004(09)
关键词:师生关系;信任;民主
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
一、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有的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顾场合地大肆批评,甚至“新帐旧帐”一起算,把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古人云:“责人要含蓄,忌太深;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也就是说批评要把握好分寸。学生犯了错误最怕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直接点名批评,把他们的自尊心一扫而尽,让他们抬不起头来走路。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因此,教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吸取教训,“不要被同一块石头再次绊倒”,避免以后再犯。教师要认识到批评学生再严厉也是于事无补的,引导永远比批评更重要、更有效。
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就在于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觉地去改正错误。反之,教师如果用粗暴的方式批评学生和惩罚学生,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抗情绪,表现为口服心不服,对老师心存怨恨。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师生激情,充满人情有意义的一种活动,不应象过去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接受器,而应把学生看作人,看作知识的主人,上课时对学生提倡“两允许”做法:一是允许学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轻声交流,翻阅书本资料,二是允许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教材、权威的错误,对学生的回答不吝啬鼓励称赞,如:“再想一想,你一定行”;“你说得太好了”;“你说得真好,比我讲得有道理”,以一个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课堂的亲切、安全,使他们在参与学习中感到快乐。教师上课要带有真实情感;教师要以自己对知识和教学和满腔热情影响、感染学生,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学要民主、仁慈、公正。
教师要走出演讲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在教学中教师要抱着一种从课堂上学到新知识的想法,和学生站到一条线上,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学生能学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大胆去探索、实践,总结规律,学会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愉快的心情,以特殊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必要。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三、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天下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及反映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学生才更容易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情感、信心、动机与渴望课堂提问的时候,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想法,并可以暂时保留,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某一事物或是问题的创新的甚至夸张的看法,以平等的姿态听听学生的说法,把学生确实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 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个性化教学并不是盲目地顺从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任其自流。如果那样,势必影响整个班的教学秩序和效果。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點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教育过程是双向、互动的,也就是说是教师和学生是在相互学习、相互作用的。既然老师能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学生也应该能被老师所欣赏。老师欣赏学生、走近学生,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建立一种新型的—— 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01)
[2]沈东华.现代师生关系新解[J];辽宁教育研究;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