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比2011年增加约20万人,而比2010年增加了近50万人。随着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地增大,就业形势不仅没有减退反而依旧日益严峻。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因素以及就业期望的调查,让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尽快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为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提供建议。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高校、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也还存在。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因为岗位不够,而毕业生就入单位又往往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时就会造成岗位的缺乏,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就业难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比率还是不够。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毕业生。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因为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如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与某些工作岗位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主要瞄准的是“985”、“211”大学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来说就会存在一些就业门槛问题。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而许多文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岗位相当少,而毕业生相对又多。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公务员招聘考试要求的学历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弱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如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地区,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就业难度就相对大些。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在于: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则表现为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有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味地想着找好工作,没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于一些基础性操作工作往往不愿意从事,即便自己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出于兴趣和爱好不同而不愿意选择这些工作。因此,宁肯待业也不愿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根据调查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找一个工作并不难,如果愿意在一线当操作工,就业还是比较容易,而要选择称心如意的岗位相对比较狭窄,高职院校毕业生同样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自然地,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就业愿望
大多数同学是比较看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当然对民营企业的选择占30%,比往年有所增加,5%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而相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现在公务员报考的门槛很多都已经提高到了本科层次,高职院校毕业生自然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
(二)就业心态
面对现在的严峻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整体上不太平稳,在就业的过程中自信心不够。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学历和学识可能就不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因而就很难在就业中获得有利的优势,而且有部分同学甚至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因素影响。
(三)社会各界招人理念
社会各界招人过程中往往要求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尤其是省会城市的企事业单位更是有这方面的要求,沿海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也有这方面的用人理念,故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的比例为55%,有18%的认为自己的承受克服困难的能力薄弱,还有15%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不敢肯定,不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用人的经验要求,除此之外还有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四)创业环境
近年来,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少,而据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还是不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资金,其次还受到一些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的创新环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五)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己在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93%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在就业前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参加一些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六)经济形势
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些困难,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难,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倒闭,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一线岗位进行培养的,更多地是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变化也比较快,刚进去的大学毕业生还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心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调整心态,放低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将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高職院校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心态放平,关键是心态的转变,对职业的预期值也需要适时加以调整,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加强在校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一般都需要从事一线具体操作,需要有自己的本领,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具备适应工作的本领和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更加深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有适当的薪酬期望,专业理论尽可能做到全面,提高基础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三)提高从业品德修养
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道德素养,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实践经验。
(四)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调整就业心态,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和企业而言是双赢,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五)政府部门应该多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网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同时,建立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
(六)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按照中央、地方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从搭建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创新方式提升就业能力、加大力度创新就业服务、完善制度实施就业援助、积极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氛围,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王运政,唐飞云.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2).
作者简介:张震华(1984-),汉族,广西荔浦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就业指导、行政管理、思政工作;黄旭艳(1981-),汉族,广西荔浦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课程改革、学生工作管理、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陈岑)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比2011年增加约20万人,而比2010年增加了近50万人。随着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地增大,就业形势不仅没有减退反而依旧日益严峻。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因素以及就业期望的调查,让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尽快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为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提供建议。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高校、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也还存在。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因为岗位不够,而毕业生就入单位又往往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时就会造成岗位的缺乏,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就业难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与国外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比率还是不够。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毕业生。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因为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如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与某些工作岗位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主要瞄准的是“985”、“211”大学的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相对来说就会存在一些就业门槛问题。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而许多文科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岗位相当少,而毕业生相对又多。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公务员招聘考试要求的学历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弱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如省会城市、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地区,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就业难度就相对大些。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区别在于: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则表现为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有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味地想着找好工作,没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对于一些基础性操作工作往往不愿意从事,即便自己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出于兴趣和爱好不同而不愿意选择这些工作。因此,宁肯待业也不愿去从事这样的工作。根据调查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找一个工作并不难,如果愿意在一线当操作工,就业还是比较容易,而要选择称心如意的岗位相对比较狭窄,高职院校毕业生同样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自然地,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就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就业愿望
大多数同学是比较看好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当然对民营企业的选择占30%,比往年有所增加,5%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而相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现在公务员报考的门槛很多都已经提高到了本科层次,高职院校毕业生自然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可以看出,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
(二)就业心态
面对现在的严峻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整体上不太平稳,在就业的过程中自信心不够。据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学历和学识可能就不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因而就很难在就业中获得有利的优势,而且有部分同学甚至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因素影响。
(三)社会各界招人理念
社会各界招人过程中往往要求有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尤其是省会城市的企事业单位更是有这方面的要求,沿海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也有这方面的用人理念,故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就业前最欠缺的素质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占的比例为55%,有18%的认为自己的承受克服困难的能力薄弱,还有15%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不敢肯定,不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用人的经验要求,除此之外还有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四)创业环境
近年来,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少,而据统计,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还是不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资金,其次还受到一些技术方面因素的影响,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生自身的创新环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等。
(五)就业指导和能力培训
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己在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93%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认为在就业前接受各种就业指导和参加一些就业能力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六)经济形势
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些困难,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难,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相继倒闭,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一线岗位进行培养的,更多地是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发展变化也比较快,刚进去的大学毕业生还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探讨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心态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调整心态,放低架子,虚心学习,在能力没达到时将自己的期望值稍微降低些,更务实些。主要是平衡眼高手低的心态,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心态要端正,从基础做起,高職院校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不要期望太高,即使不如意,可作为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心态放平,关键是心态的转变,对职业的预期值也需要适时加以调整,同时,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提高敬业精神和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端正择业的心态调整以及注重职业道德。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加强在校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一般都需要从事一线具体操作,需要有自己的本领,关键在于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调整心态,具备适应工作的本领和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更加深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有适当的薪酬期望,专业理论尽可能做到全面,提高基础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质。
(三)提高从业品德修养
企业喜欢录用有德有才之人,希望毕业大学生们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确切地说,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道德素养,提高品德修养,增强实践经验。
(四)多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实践,端正就业态度,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能够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想就职,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调整就业心态,建议多参加社会实践,这对求职者和企业而言是双赢,加强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五)政府部门应该多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就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网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同时,建立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
(六)高职院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按照中央、地方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从搭建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创新方式提升就业能力、加大力度创新就业服务、完善制度实施就业援助、积极扶持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氛围,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王运政,唐飞云.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2).
作者简介:张震华(1984-),汉族,广西荔浦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就业指导、行政管理、思政工作;黄旭艳(1981-),汉族,广西荔浦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课程改革、学生工作管理、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