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葡萄熟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cp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姨拉了个小凳子,坐在葡萄架下,脚边放着针笸篮,原来月姨要纳鞋底了。月姨目不转睛地用食指和大拇指捏着针尖和苎麻线,一手把鞋底拢在怀里,一手把顶针箍顶住针鼻,一边咬着牙用力把针尖戳进鞋底,然后往上拔,往上拔,一针一针地由里向外、由外向里反复地扎。
  葡萄树这时已经开完花了,结出青涩的小果子。果子很硬,像一颗玻璃弹珠。月姨把针尖放在发间“篦”了一下,笑着说,是不是现在就想吃了?不能吃,会酸掉牙的。阿海讪讪地,脸红红的,心思突然被看穿了,惶恐得赶紧收回目光,盯着脚面。
  其实,我和阿红也想吃,管它呢,青的也行,反正嘴巴也淡出个鸟,黄瓜、番茄,大人要当菜吃,管得死死的,这么青的葡萄谁也不会眼红。于是,等葡萄架下没人了,装作路过的样子,迅速地摘下一颗,手心里捏着。走到犄角旮旯,偷偷地咬开一角,哎呀,真酸啊!眉头立刻酸成了一座山,我让阿红舔一下,阿红酸得跟吃了辣椒一般,用手扇着嘴巴,“嘶嘶嘶”。阿海见了,知道我们偷尝了,便问,熟了吗?好吃不?还没熟,不好吃,太酸了。但阿海也不甘心,仿佛我们骗了他。阿海伸手扯下一颗,慌慌扔进嘴里,“呸呸呸,哎呀哎呀!”龇牙咧嘴,像狗一样伸着舌头,我和阿红哈哈大笑。即使酸得要命,也贼心不死,过几天还要去尝,尝过几次后,葡萄终于熟了。
  很奇怪,大人們为什么把葡萄叫成紫葡萄?葡萄明明是绿色的,又不是紫色,但大人们坚持说这就是紫葡萄,好吧,就叫紫葡萄吧。这种葡萄的品种叫白香蕉葡萄,这颗葡萄树的主人有个儿子阿壮在城里部队当兵。他儿子第一年回家探亲带回树枝,扦插在家门口,几年后,儿子阿壮退伍,葡萄树也结果了。葡萄树结了果,真是馋死村里的小孩儿了。怎么办,跟阿壮叔叔说好话去。一口一个“叔叔好,叔叔好”,叫得阿壮叔叔拿着一把剪子,“咔嚓”一声,我们捧着一串葡萄,你一颗我一颗地分食,叔叔问甜不甜?嗯,很甜很甜。叔叔一尝,咦,真酸!小孩子不怕酸,一点点酸算什么,果子青青,还没成熟的时候,那才叫酸呢。
  葡萄成熟的夜晚,空气里飘着清甜的葡萄味,房前屋后的叔婶们围坐在葡萄树下。最有意思的是七月七的晚上,女人们停下手中的活,敛声静气。我们走过去,她们把食指竖在嘴唇上,发出“嘘”的响声,我们轻声退出来。大人说,她们这是在偷听牛郎织女说话呢,我们又轻声走过去,站在葡萄架下,憋了一会儿气,什么也没听到,只有远处的青蛙一声一声地叫着。
  有一年夏天,我家来了一个人,是哥哥的朋友,杭州人,脖子上挂着一架相机。问我要不要拍照?当然要拍了。我站在葡萄架旁,假装扶着一串葡萄,他对我说,笑一笑,笑一笑。我知道自己刚换了门牙,还没长出来,不能笑,一笑就露馅儿。可是他又说了,来来来,看我看我,笑一笑。我被引得憋不住,笑了。“咔嚓”一声,等我听到声音已经来不及了,哥哥的朋友已经关闭了照相机,我又兴奋,又后悔。
  哥哥的朋友原先也是村里的,父母落实政策便回了城,这次回来看看小时候的朋友。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教我们绕口令,其中一首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起先,我们的舌头打了结,怎么也说不顺,后来慢慢顺了,越说越快,越说越快,彩英阿婆见状,问我们,你们是不是在念经啊?我们绷住不笑,继续绕,直到绷不住,蹲着,捧着肚子一个劲儿地笑。
  村里有人去新疆支援建设,探亲回家带来葡萄干,后来,分给邻居们一家一袋。葡萄干可真甜,一点点的酸味都没有。那个人说,新疆还有一种马奶子葡萄,形状可好看了,椭圆形的,绿中带黄,阳光下是透明的,说得我们馋性大发。好在,这时家家门口都种上了巨峰葡萄,巨峰葡萄是紫色的葡萄,紫得发黑,甜甜的,甜得鸟儿也经常来光顾。
  自从哥哥的朋友回城后,我一直等着他寄照片来,那张豁着牙扶着葡萄的照片。半年过去了,没寄来,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寄来。问哥哥,哥哥说,那是空镜头,里面没有安胶卷。
  责任编辑:李 梅
  美术绘画:伍祥干
其他文献
十字街口有一户专门做笠斗的,户主是一位五十开外的女人,原名巧娘,别人称呼她时,叫女巧娘。  女巧娘丈夫死得早,撂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外加一个与自己大儿子年岁不相上下的小叔子。小叔子自幼丧父丧母丧兄,又长期跟随嫂子,与一群侄子侄女一起厮混长大,便视大嫂如亲娘,一切唯大嫂之命是从。及到上学年龄,女巧娘去了几轮顶街口的小学堂,回到家里,当即用一块花布巾,裹起几本书,拎住小叔的手,把他领到学校里,托付给一
期刊
三个月前,我从楼梯的拐角处发现了一个人的脚印。  我大惊失色。起初,我以为那是一个掉在地上的口罩,夸张的条纹和奇怪多变的颜色是它的特殊款式。对了,那是十六年前的事情了,我当时把这脚印当成了口罩,并且在之后的无数次我经过那个楼梯拐角的时候,我都把它当作了口罩。我猜想,一个定制成灰色的口罩可能在特殊的时期有某些我不知道的用处。那个口罩出于神或者无论什么东西的安排,打磨成了眼前这副模样。而那个东西或那些
期刊
十年“文革”结束,万物复苏,神州大地呼呼啦啦掀起一股“英语热”。  我当时在县砖瓦厂当家属工,成天干的是苦力活,按说与学英语八竿子也打不着,可不知为什么见别人学英语,我心也跟着痒起来,找了本初一上册英语课本,打算学习英语。可一翻开书,我就蒙了,因为我只认识ABC三个字母,其余的那二十三个我干瞪着眼使劲看,也不知它们姓甚名谁,到底念什么,更何况还有课文上那一行行的勾勾圈圈,长得跟扑克上带人儿牌似的,
期刊
我叫洋洋,我是一个小男孩,我的家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爱之家。我的家里有几个照顾我吃饭睡觉的阿姨,还有几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有好多玩具,不过有时候哥哥、姐姐会抢我的玩具,抢走了,我就会哭,哭一会儿我就忘了,再去玩别的玩具了。  我的家里经常会有客人来,那些不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好吃的,我很开心。但是有时候,我也不开心,因为我不想让我不喜欢的人抱。于是,当我不喜欢的人要
期刊
今年初春,我回了一趟故乡。  春天娃娃脸。刚出发时还是艳阳高照,嫩暖的阳光宛如一根根细小的金针,在广阔的原野,缝制出一幅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斑斓画图。途中,天色陡然暗下来,闷湿的空气里迅疾铺展一张银灰色的巨网。随着巨网越收越紧,地面开始跳动一条条鳞光闪闪的“小鱼”,那是雨的精灵。  我看见,车窗外的山峦、田埂、菜地、果园、溪畔,越来越多的斗笠闪现。它们像青绿的浮萍,在雨雾里徐徐漂移;像圆润的蘑菇,
期刊
1989年盛夏,在忐忑中我收到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一纸薄薄的入学报到须知。与别的同学截然不同的是,当我手执通知书时,几乎没有了惊喜、欢愉,更多的只是懊悔和犯难。  我懊悔的是高考发挥失常,分数很不理想,只考得个四类大学。犯难的是因为入学要交1700元学杂费,加上第一个月生活费,要一次性带齐2000元钱。  要知道,这2000元钱对当时的农村家庭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毕竟,在那时的
期刊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家住在现在教育局隔壁的康家大院里。  房子破旧、简陋,是典型的老式房子。和别人共用一个大厅,一间小卧室父母住,我和姐姐妹妹们就住这间房间的阁楼上,每天都要爬楼梯才能上阁楼,阁楼又矮又暗,屋瓦近在咫尺,阁楼上只能弯腰,不能直立。一到大雨天,阁楼滴滴答答就开始漏雨,于是,全家总动员,把家里能装水的东西全用上了,大漏放木桶、脸盆,小漏放茶缸,一个晚上根本没法入睡,只听到“当当当”的滴
期刊
那年夏天,太阳像个大炉子,我无精打采地走在上班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女人拦住了我。原来是朋友的同事,她说,同学得了乳腺癌,临终前的遗愿是想把眼角膜捐出去,又不知去哪捐,让我帮着想想办法。就这样,我认识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李芳。  第一次见到李芳时,她穿了一件粉色的半截袖,一双大眼睛就像泉水一样清澈明亮。我问她,为什么会有捐角膜的想法,她给我讲述了这几年的经历。原来,十几年前李芳就已下岗在家,丈夫每个月
期刊
在我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日子,我双腿膝盖疼痛,走起路来十分难受,我给母亲说了,母亲很紧张。  母亲让当赤脚医生的叔叔给我看腿痛,叔叔还没遇到过类似的癥状,对此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叔叔又带着我到公社医院看医生,医生望闻问切,叔叔答的多,我答的少,再不就是我点头摇头。医生检查我的双腿及膝盖,我配合着做动作,折弯、蹲立、伸缩、蹦跳、踢弹等反应自如,也不费劲。医生说正常,没什么大事。叔叔说,正常,孩子
期刊
家中糖盒中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糖果。一些好吃的奶糖、软糖被客人和家人吃完了,留下一些水果糖却无人问津,在日复一日的翻拣中逐渐失去了鲜艳的色泽,像没人疼爱的孩子,灰头土脸地躺在那里。后来妻子要将其倒掉,被我竭力制止。  我之所以不让妻子倒掉那些水果糖,是因为水果糖在我心中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那是读中学时,家贫,住校没钱,每天得走七八里山路到校读书。早晨起床后匆匆忙忙吃口饭便要披星戴月往学校赶。由于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