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逐步积累,逐渐定型。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本文从卫生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分别阐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不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负担,结合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提供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自愿活动。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好玩、爱做游戏,组织活动中根据好模仿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初入园,会有许多不便,采用大带小的形式,如开学初让大班小朋友帮忙他们穿衣服、系鞋带,或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忙年龄小幼儿,让幼儿在帮教中学习更有利于幼儿掌握。
3.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4.家园同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是幼儿园、家庭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配合得好,幼儿的教育就如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幼儿的教育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与氛围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
二、重视重复训练方法养成幼儿生活习惯
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另外,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却漠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自然会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折射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变成孩子的观念,
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有鉴于此,我们就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予以纠正。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要及于求成,至使前功尽弃,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寓巩固于己的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 。
(三)养成读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总之,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与养成。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一定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活泼可爱并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孩子。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众所周知,低龄幼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那么,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不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负担,结合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提供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转化为他们的自愿活动。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好玩、爱做游戏,组织活动中根据好模仿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幼儿初入园,会有许多不便,采用大带小的形式,如开学初让大班小朋友帮忙他们穿衣服、系鞋带,或请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忙年龄小幼儿,让幼儿在帮教中学习更有利于幼儿掌握。
3.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4.家园同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是幼儿园、家庭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配合得好,幼儿的教育就如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幼儿的教育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与氛围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
二、重视重复训练方法养成幼儿生活习惯
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便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的同伴学习。当此类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其中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饭粒往外撒、挑食、拣食等,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多加以教育了。经常告诉幼儿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可结合教学如故事《漏嘴巴》、古诗《悯农》等进行教育。还应告诉幼儿挑食、拣食对身体的不利影响,会使自己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生病等等。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形成了。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另外,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生活上虽关怀备至,学习上不断加压,十分关注其子女的学习成绩,却漠视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一些坏习惯等长大后自然会改掉的,所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念折射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逐渐变成孩子的观念,
导致了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有鉴于此,我们就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予以纠正。教师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要及于求成,至使前功尽弃,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寓巩固于己的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二)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 。
(三)养成读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总之,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与养成。我们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一定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为活泼可爱并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