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兰科植物的区系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来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国西藏东南部色季拉山兰科植物的区系地理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有兰科植物35属67种,是西藏兰科植物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域之一;2.色季拉山兰科植物生活型齐全,陆生、附生、腐生3种类型皆有,陆生兰最多,共21属42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0.00%和62.69%,附生兰有11属21种,腐生兰有4属4种;3.就6个海拔带分析,色季拉山兰科植物的物种分布数量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陆生兰从低到高分布于整个山体的各个海拔带,附生兰所有种均分布在中低海拔,4种腐生兰在该区内仅分布在2800~3730m比较狭窄的区域内;4.兰科物种的分布区类型表明:色季拉山兰科植物区系成分比较复杂,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属相当,以热带成分稍多,而就种的类型看,热带分布类型相对较少,温带分布类型占较大优势,共有43种,占总种数的64.18%,反映了色季拉山兰科植物区系为热带与温带相交错,并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其次,种的类型内东亚分布最多,共有30种,占总种数的44.78%,占温带分布的69.77%,其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变型20种,占东亚分布的66.67%,反映了色季拉山区兰科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高山植物区系的特色。中国特有分布12种,也证实了该区兰科植物区系具有特有现象发达的年轻性及其较强的衍化、特化性质。
其他文献
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对武陵山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群落内13个优势乔木种群的种间关联(或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13个优势乔木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