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腐,也许是中国美食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吃法最多样的食物。
毫无疑问,风靡全球的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谁发明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明的?说法有很多。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豆腐。这种说法虽然被很多学者质疑,但也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
相较于去探究豆腐的起源,人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把这种美味吃掉。2000多年的吃豆腐历程,一边是从黄豆蜕变出的各种豆腐产品,一边是煎炒烹炸炖煮烤等十八般“武艺”,排列组合出千变万化的豆腐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油豆皮&腐竹
从豆浆往豆腐转变的过程中,大豆的油脂会在豆浆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油豆皮。油豆皮是大豆蛋白和脂肪组合的产物,也是豆腐系列产品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每100克油豆皮有400卡的热量,慢跑1小时才能消耗。当然,因为这饱满的脂肪,油豆皮有着其他豆制品不具备的口感,煎炸着吃酥香脆爽,火锅涮着吃坚韧爽滑。
腐竹本质上和油豆皮是一种东西,只是形状不同。把油豆皮从豆浆表面挑起后搓在一起,干燥后形似竹枝,这就是腐竹。油炸腐竹是螺蛳粉的灵魂配料,吸满汤汁的腐竹咬上去又弹又脆,汤汁稀释了腐竹的油腻,腐竹增添了螺蛳粉口感上的层次。无论是油炸还是水泡的腐竹,它们都是火锅局里的明星单品。
百叶&素鸡
煮熟的豆浆浇在布上,一层豆汁一层布,然后用重物压制脱去部分水分,成品看上去像千百张叠在一起,故名千张或者百叶,北方也叫豆腐皮。
东北人对于这种豆腐皮,喜欢吃它的原汁原味。豆腐皮上桌一般和蘸酱菜放一个盆里,手里拿上一张,先涂上一层灵魂黄豆鸡蛋酱,放一颗绿叶生菜,再码上几根瓜条,摆上一根葱,这一卷是东北餐桌上永恒的春天。
在扬州,百叶会被切成丝,和高汤一起煮成了大煮干丝;在上海,百叶被切成条再打成了中国结,和五花肉一起炖成了百叶结烧肉。卷成圆棍形的百叶,捆紧煮熟,切片过油后就成了素鸡,这是一碗苏面的灵魂伴侣。
南豆腐&北豆腐
貌似在中国,好多美食都有粗略的南北之分,豆腐也不列外。南豆腐又称嫩豆腐,是用石膏做凝固剂,做出来的豆腐色白质嫩,适合做豆腐汤或小葱拌豆腐,不太适合复杂的烹饪炒制;北豆腐也称老豆腐,是用盐卤做凝固剂,做出来的豆腐不如南豆腐白,口感也要老很多,可以做成冻豆腐、炖豆腐、炸豆腐圆子等。
冻豆腐
东北人把豆腐吃成了绕口令,不信你念一遍“炖冻豆腐”。室外低温让豆腐内的水结成冰,膨胀的体积挤压豆腐蛋白组织,让豆腐口感更有韧性的同时,也制造了众多孔隙。在炖煮冻豆腐时,这些孔隙充分吸收着炖菜的汤汁,就像海绵一样。这块看似平淡而内藏玄机的冻豆腐,往往是这盆炖菜中最受欢迎的成员。
臭豆腐
闻着臭吃着香的食物还挺多,但不少食物的臭是“假”臭,臭豆腐那是真的臭,尤其是未经油炸的原件,甚至有人怀疑是用什么泡制发酵的?长沙臭豆腐的卤水配料,一般采用豆豉、香菇、冬笋等煮制成,追求的就是这么恰到好处的臭。
在油锅中翻滚后的臭豆腐,部分的臭让位给部分的香,外表焦黑,内里白嫩。长沙人会把炸好的臭豆腐在中间戳个洞,把秘制汤汁浇进去,增加了臭豆腐的鲜美。外边会撒上一些榨菜碎、辣椒末和香菜,和着整块臭豆腐一口吃下去,鲜香辣爽。
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安徽人如此来形容毛豆腐的美味。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切好的豆腐块放在竹条上,在15℃-25℃下经过3-5天乳化,表面长出均匀细密的绒毛,普通的豆腐就成了毛豆腐。油煎是最常见的吃法,表面香脆金黄,内里鲜嫩多汁,再配以冬笋末、蒜茸、辣椒酱和肉沫炒制调芡的蘸料一起食用。
文思豆腐
这是一道很见刀工的淮扬菜名品,相传是乾隆年间一位叫文思的和尚创制,《调鼎集》中又稱之为“什锦豆腐羹”。豆腐本味清淡,为了让它足够入味,切成细丝成了扬州人的选择。
用鸡清汤将切成头发丝粗细的香菇、冬笋、火腿、鸡脯肉煮沸,再用鸡清汤将豆腐细丝煮沸,两者混合便大功告成。文思豆腐口感软嫩清醇,细密的豆腐丝入口即化,如此多的鲜美配料来成全这道豆腐羹,“什锦”一词也实属恰当。
烤豆腐
有人说石屏的豆腐最好吃,秘密就在石屏的井水(俗称“酸水”)中。走在石屏大街上,最常见的摊位便是豆腐摊,有的卖生的豆腐坯子,方的圆的长的扁的;更多是卖烤豆腐的小店,“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
几个人围坐在豆腐摊前,一人一个蘸料碟,老板娴熟地在食客面前拨弄着豆腐,瞅着眼前的美味膨胀变大,热的弹跳起来。有经验的老板按需分配刚从火堆里出来的豆腐,用玉米粒计数。豆腐摊从早开到晚,食客一茬茬地换着,享受烤豆腐美味的同时,小小的一方豆腐摊也成了邻里的社交场所。
贵阳豆腐圆子
对豆腐的再加工吃法中,贵阳的豆腐圆子绝对可以排上一号。将花椒粉、五香粉、蒜泥、葱末等放入盛豆腐的盆中,用手将豆腐揉碎成泥,充分和调味品混合,再揉搓成圆子,放进油锅里炸。
各家圆子味道好坏就取决于独家的秘料和掌握油锅的火候。圆子趁热单独吃,外酥里嫩,也可以沾着店家秘制的蘸料吃。贵阳人很爱用折耳根調制蘸料,有甚者可以把豆腐圆子里塞满折耳根。
酿豆腐
广东人都对酿菜迷之喜欢,菜市场上各种酿辣椒、酿苦瓜、酿茄子,还有客家酿豆腐。相传客家人从北方逃难而来,想吃饺子却没找到面粉,就用豆腐做皮,肉做馅,成就了这道酿豆腐。
豆腐要选盐卤老豆腐,肉馅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在豆腐中间开一个口子,将肉馅塞进去。用热油先将豆腐煎得金黄焦脆,再放入砂锅中炖煮入味。这一块酿豆腐放进嘴里,荤的素的,嫩的弹的,味道和口感上都是多层次的满足。
如今,还有很多豆腐家族的特别成员,深受都市年轻男女们喜欢,它们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但它们扩容了“豆腐”家族,成了麻辣烫、麻辣香锅、冒菜和火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鱼豆腐是麻辣烫和火锅常点的单品,这种以鱼肉泥和大豆分离蛋白组合而成的新兴食品,方方正正的外形,叫鱼豆腐是恰到好处。
与传统豆腐稍微有点亲戚关系的还有千页豆腐。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分离蛋白,再加上其他食品添加剂,让口感更加Q弹。在寒冷的冬天来一份热辣辣的干锅千页豆腐,配两碗米饭不过分吧!
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和魔芋豆腐从原料看,基本和传统豆腐没啥关系了,但因为形状的缘故,也获得了豆腐这个美名。日本豆腐更像是鸡蛋羹,主要材料就是蛋清和蛋黄,红烧是主要吃法;杏仁豆腐是一道江苏甜品,也是满汉全席中经典美食,主要原料是甜杏仁,夏天食用甘甜消暑;魔芋豆腐的主要材料是魔芋,热量很低,可以替代凉皮凉面中的主食,成为一道减肥餐。
豆腐分南北又不止南北,它们在中国餐饮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八大菜系都有以豆腐为主角的菜品,而让中国人更挂念的,也许是那盘属于故乡的“家常豆腐”。
毫无疑问,风靡全球的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谁发明的?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明的?说法有很多。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豆腐。这种说法虽然被很多学者质疑,但也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
相较于去探究豆腐的起源,人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把这种美味吃掉。2000多年的吃豆腐历程,一边是从黄豆蜕变出的各种豆腐产品,一边是煎炒烹炸炖煮烤等十八般“武艺”,排列组合出千变万化的豆腐美食,让人欲罢不能!
油豆皮&腐竹
从豆浆往豆腐转变的过程中,大豆的油脂会在豆浆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油豆皮。油豆皮是大豆蛋白和脂肪组合的产物,也是豆腐系列产品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每100克油豆皮有400卡的热量,慢跑1小时才能消耗。当然,因为这饱满的脂肪,油豆皮有着其他豆制品不具备的口感,煎炸着吃酥香脆爽,火锅涮着吃坚韧爽滑。
腐竹本质上和油豆皮是一种东西,只是形状不同。把油豆皮从豆浆表面挑起后搓在一起,干燥后形似竹枝,这就是腐竹。油炸腐竹是螺蛳粉的灵魂配料,吸满汤汁的腐竹咬上去又弹又脆,汤汁稀释了腐竹的油腻,腐竹增添了螺蛳粉口感上的层次。无论是油炸还是水泡的腐竹,它们都是火锅局里的明星单品。
百叶&素鸡
煮熟的豆浆浇在布上,一层豆汁一层布,然后用重物压制脱去部分水分,成品看上去像千百张叠在一起,故名千张或者百叶,北方也叫豆腐皮。
东北人对于这种豆腐皮,喜欢吃它的原汁原味。豆腐皮上桌一般和蘸酱菜放一个盆里,手里拿上一张,先涂上一层灵魂黄豆鸡蛋酱,放一颗绿叶生菜,再码上几根瓜条,摆上一根葱,这一卷是东北餐桌上永恒的春天。
在扬州,百叶会被切成丝,和高汤一起煮成了大煮干丝;在上海,百叶被切成条再打成了中国结,和五花肉一起炖成了百叶结烧肉。卷成圆棍形的百叶,捆紧煮熟,切片过油后就成了素鸡,这是一碗苏面的灵魂伴侣。
南豆腐&北豆腐
貌似在中国,好多美食都有粗略的南北之分,豆腐也不列外。南豆腐又称嫩豆腐,是用石膏做凝固剂,做出来的豆腐色白质嫩,适合做豆腐汤或小葱拌豆腐,不太适合复杂的烹饪炒制;北豆腐也称老豆腐,是用盐卤做凝固剂,做出来的豆腐不如南豆腐白,口感也要老很多,可以做成冻豆腐、炖豆腐、炸豆腐圆子等。
冻豆腐
东北人把豆腐吃成了绕口令,不信你念一遍“炖冻豆腐”。室外低温让豆腐内的水结成冰,膨胀的体积挤压豆腐蛋白组织,让豆腐口感更有韧性的同时,也制造了众多孔隙。在炖煮冻豆腐时,这些孔隙充分吸收着炖菜的汤汁,就像海绵一样。这块看似平淡而内藏玄机的冻豆腐,往往是这盆炖菜中最受欢迎的成员。
臭豆腐
闻着臭吃着香的食物还挺多,但不少食物的臭是“假”臭,臭豆腐那是真的臭,尤其是未经油炸的原件,甚至有人怀疑是用什么泡制发酵的?长沙臭豆腐的卤水配料,一般采用豆豉、香菇、冬笋等煮制成,追求的就是这么恰到好处的臭。
在油锅中翻滚后的臭豆腐,部分的臭让位给部分的香,外表焦黑,内里白嫩。长沙人会把炸好的臭豆腐在中间戳个洞,把秘制汤汁浇进去,增加了臭豆腐的鲜美。外边会撒上一些榨菜碎、辣椒末和香菜,和着整块臭豆腐一口吃下去,鲜香辣爽。
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安徽人如此来形容毛豆腐的美味。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切好的豆腐块放在竹条上,在15℃-25℃下经过3-5天乳化,表面长出均匀细密的绒毛,普通的豆腐就成了毛豆腐。油煎是最常见的吃法,表面香脆金黄,内里鲜嫩多汁,再配以冬笋末、蒜茸、辣椒酱和肉沫炒制调芡的蘸料一起食用。
文思豆腐
这是一道很见刀工的淮扬菜名品,相传是乾隆年间一位叫文思的和尚创制,《调鼎集》中又稱之为“什锦豆腐羹”。豆腐本味清淡,为了让它足够入味,切成细丝成了扬州人的选择。
用鸡清汤将切成头发丝粗细的香菇、冬笋、火腿、鸡脯肉煮沸,再用鸡清汤将豆腐细丝煮沸,两者混合便大功告成。文思豆腐口感软嫩清醇,细密的豆腐丝入口即化,如此多的鲜美配料来成全这道豆腐羹,“什锦”一词也实属恰当。
烤豆腐
有人说石屏的豆腐最好吃,秘密就在石屏的井水(俗称“酸水”)中。走在石屏大街上,最常见的摊位便是豆腐摊,有的卖生的豆腐坯子,方的圆的长的扁的;更多是卖烤豆腐的小店,“云南十八怪,石屏豆腐烤着卖”。
几个人围坐在豆腐摊前,一人一个蘸料碟,老板娴熟地在食客面前拨弄着豆腐,瞅着眼前的美味膨胀变大,热的弹跳起来。有经验的老板按需分配刚从火堆里出来的豆腐,用玉米粒计数。豆腐摊从早开到晚,食客一茬茬地换着,享受烤豆腐美味的同时,小小的一方豆腐摊也成了邻里的社交场所。
贵阳豆腐圆子
对豆腐的再加工吃法中,贵阳的豆腐圆子绝对可以排上一号。将花椒粉、五香粉、蒜泥、葱末等放入盛豆腐的盆中,用手将豆腐揉碎成泥,充分和调味品混合,再揉搓成圆子,放进油锅里炸。
各家圆子味道好坏就取决于独家的秘料和掌握油锅的火候。圆子趁热单独吃,外酥里嫩,也可以沾着店家秘制的蘸料吃。贵阳人很爱用折耳根調制蘸料,有甚者可以把豆腐圆子里塞满折耳根。
酿豆腐
广东人都对酿菜迷之喜欢,菜市场上各种酿辣椒、酿苦瓜、酿茄子,还有客家酿豆腐。相传客家人从北方逃难而来,想吃饺子却没找到面粉,就用豆腐做皮,肉做馅,成就了这道酿豆腐。
豆腐要选盐卤老豆腐,肉馅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在豆腐中间开一个口子,将肉馅塞进去。用热油先将豆腐煎得金黄焦脆,再放入砂锅中炖煮入味。这一块酿豆腐放进嘴里,荤的素的,嫩的弹的,味道和口感上都是多层次的满足。
如今,还有很多豆腐家族的特别成员,深受都市年轻男女们喜欢,它们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但它们扩容了“豆腐”家族,成了麻辣烫、麻辣香锅、冒菜和火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鱼豆腐是麻辣烫和火锅常点的单品,这种以鱼肉泥和大豆分离蛋白组合而成的新兴食品,方方正正的外形,叫鱼豆腐是恰到好处。
与传统豆腐稍微有点亲戚关系的还有千页豆腐。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分离蛋白,再加上其他食品添加剂,让口感更加Q弹。在寒冷的冬天来一份热辣辣的干锅千页豆腐,配两碗米饭不过分吧!
日本豆腐、杏仁豆腐和魔芋豆腐从原料看,基本和传统豆腐没啥关系了,但因为形状的缘故,也获得了豆腐这个美名。日本豆腐更像是鸡蛋羹,主要材料就是蛋清和蛋黄,红烧是主要吃法;杏仁豆腐是一道江苏甜品,也是满汉全席中经典美食,主要原料是甜杏仁,夏天食用甘甜消暑;魔芋豆腐的主要材料是魔芋,热量很低,可以替代凉皮凉面中的主食,成为一道减肥餐。
豆腐分南北又不止南北,它们在中国餐饮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八大菜系都有以豆腐为主角的菜品,而让中国人更挂念的,也许是那盘属于故乡的“家常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