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310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艺术是表演者和欣赏者双方面的内心沟通,但还必须有丰富的舞台和充实的表演。在如今迷幻灯光和华丽舞台的映衬下声乐艺术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占据每一个人的心。表演正是研究从演员通向角色的途径的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在声乐中的表演也正是从旋律向情感的一种升华,也是歌者对歌曲的再创造,我认为声乐艺术必须与表演、舞台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精彩地将乐曲的内涵带给受众。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呼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鳴,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三、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像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四、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五、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综上所述,每一种唱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舞台与表演形式我们应该仔细深入地感受它了解它因为任何一段完整的音乐都必须有它完整的表演过程,即便是你在听音乐而没有去看演唱会你也会感受或想象到表演者表演的过程(除非它不是一首完整的音乐)。在录音棚内录音乐也有表演,为了达到效果会做各种辅助的表情和动作。同时还要想着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完整的音乐。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歌者不易患声带疾病,但由于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审美观有些差异,因此还不能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是一种高雅和寡的声乐演唱形式,随着我国严肃音乐的推广,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欣赏了。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于“情”与前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关于这种唱法有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作为一种演唱风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热爱它的听众。
  作者简介:
  白美灵,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乌兰牧骑。
其他文献
摘要: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其时代感、新颖感,体现出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紫砂;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96-2  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其时代感、新颖
音乐表演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演出的基础.在岁月的更迭中,它从非盈利性的表演嬗变为盈利性的活动.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生
摘要:“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民间一颗的璀璨明珠。本文就“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分别阐述了“石湾公仔”陶塑艺术的浑厚凝重、清新质朴及粗犷豪放等风格特征,以进一步推动“石湾公仔”的发展。  关键词: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86-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美术教学逐渐有了更高的认识.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大学美术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核心也是理论基础.可以通过大学美术教学来改变学生对美
在教学应用型及综合性学科环境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及实践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
看电影看戏曾是大众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但如今影院与剧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以福州为例,目前影院、影城已从六年前的五六家发展到现在接近20家,可谓高歌猛进,而剧场的数量却在锐减,能保持舞台演出的更是凤毛麟角。  人们大都认为剧场数量的锐减主要是大众文化消费观念与兴趣点的改变,看戏的人少了,剧场难免日渐萧条,但从萧条到锐减更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深思。  首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想当
摘要:本文从现有的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有的藏品保护情况,对博物馆藏品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97-2  藏品是博物馆从社会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目的出发,以自身的性质为基础,所搜集保藏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对于博物馆藏品来说,其不仅仅
摘要: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这两者缺一不可。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关键词:紫砂;工具;工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88-2  紫砂壶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商品壶有细货、粗货之分,工艺壶有工艺品壶、特艺品壶、艺术品
对于群众文化工作人员来说,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工作发展空间,推动文化发展新局面的到来。
摘要:案类家具在我国家具演变的长河中典雅悠长,从最初夏商期的俎、禁到秦汉期食案等以及高足案的出现,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但随着历史流转,社会文化变革,现代多元化发展的今日,生活方式和信仰的改变,礼制和文化的断层,明清案在现代空间环境中找不到自身定位,本文通过对案的发展演变分析,寻找明清案在现代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明清案类家具;现代空间;设计;文化;困局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