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的质量要求以及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将针对小区供配电中电力监控技术的运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小区电力监控技术的功能进行阐释,希望对于改善小区电力监控有所帮助,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便捷度。。
【关键词】:电力监控技术,供电方式,小区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小区也在出现,电力监控系统对于小区居民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电力部门的工作者应加大对监控系统的研究,把运营的成本缩小,并且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服务于小区居民的优质生活。
2 小区供配电中的电力监控系统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2.1定义
一个小区居民对物业的满意程度测试中,供电是否科学合理及时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区的电力监控系统依赖于监控工具,这些监控工具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测控单元。这些监控工具的运用可以保证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实时收集数据,并且检查电路的运行状态,为远程控制小区用电设下了可靠的保障。监控系统可以加快小区变配电过程当中的异常反应速率,与其他设备一起发挥电力监控的作用,减少配电的成本,消除小区供配电系统当中的疏漏情况,使整个小区的用电效率得以提升。
2.2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说明
从我国目前的小区建筑设备来看,大部门的建筑设计分为地下车库,高档住宅以及变电器设备。笔者将选取广州某小区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该小区的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公寓面积11.5万平方米和3.5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这样的一个建筑群体需要多少的供电呢?比如在小区的中心部位设有10,000V的自管变电所,所需的电源来自附近供电局的110,000V的供电站。在电力的使用过程中,物业规定每户居民总的用电量要低于8.5KW,每户的照明负荷大概是5KW左右,因为小区是集中供空调的,每家的使用空调电量在3到5千瓦时。假如我们依照变压器的百分之七十进行负荷计算,小区整个变电所的负荷量是6636KVA,所以说,在小区中心的变压器的容量要大于等于6400KVA。
对于供电电力监控来说,需要使用双路电源互投的运行模式,并且要保障小区所有用户照明的需求。正常情况下确保该小区供电有序,不会发生断电现象在没有火灾发生时。
2.3特点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智能化和模块化,把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全部都实现智能化和模块化。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极高,采用工业用电设施的标准来实行。监控系统的终端是集散型的,由16位微机合成。通讯非常可靠,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快速运行。由于ICU自带CPU,所以数据的收集周期特点短,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出错率低。此外,独立的各个电力系统在工作时可以互不干扰,在一个系统出问题时,其他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因此,硬件控制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管理控制,总线的使用为电力部门节约了工程费用。整个电力监控系统能够自带电插拔,方便在出問题是工作人员快速的检查修复,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3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尤其是计算机设备,网络监控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实现小区变配电系统采集数据分散化和自身的集中式监控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在监控技术等技术之上,通过运用远程的质量监控和监测管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电力监控技术的透明化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涵盖以下几点,笔者将分条列举出来。
3.1记录故障
在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中,做好记录故障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主要的记载内容是在电力系统提供保障前后的故障相关电压和电流量的具体情况。电力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记录,一般是在保护动作发生后的10个电压周期以及发生之前的2个电压周期,除此之外还要记载重合闸动作还有保护动作的动态全过程。
3.2事件顺序记录
小区供配电系统中事件发生的顺序是有先后的,所以记录工作也要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记载,通常是系统断路器合闸记录,按照保护的流程来记录。对于监控系统危机保护动作的采集及记录要准备足够大的储存空间,来确保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3安全监视
在小区用电系统的监控系统工作时,要实时采取监视工作,确保电流的输出和电压等数据的准确无误,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即记录其越限数据还有越限的具体发生时间,把整个监控设备的工作状况也要监视到位,确保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和正常性。
3.4测量系统电能及模拟量
测量电路的系统性能主要针对的是采集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在传统的采集系统中,是运用机械表来收集数据,无法和计算机进行连接。然而电力监控系统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出电能脉冲。电能表每转一圈就可以输出一两个脉冲信号,所以说用信号来代替圈数再加之计算机的测量,乘上规定的系数便可计算出所用的电能量。方便快捷,而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小区的电力监控系统需要采集各种模拟量的参数,包括断电保护发出的动作信号,隔离开关的状态,断路器的状态,以及电路运行的整个状况等等。
3.5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远程操作
小区供配电系统是自动的数字化的操作系统,因此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很搞,操作人员应该精通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来控制电路系统的运行,非常熟悉开关设备和合闸动作。为了避免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失控,应事先划分出人工的合闸分闸操作路段,并且断路器的设备要具备闭锁这一项功能。
4 小区供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方式
在小区供配电系统中的照明负荷一般为用户的生活、工作用电,而用户的空调负荷通常舒适性的用电。在照明用电负荷被切断之后, 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一些用户在心理方面的恐慌,并且将会给该用户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在此之上,空调负荷短时的切断问题, 不会给该用户的舒适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必要之时,还可以通过对该用户的空调负荷进行有效地调节以保证该用户的照明负荷正常。
4.1在小区中运用电力监控系统的切实可行性
在小区中运用电力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全面高效的监控整个小区楼房的空调,楼房的电流模拟量和开关量的运行状况。在电力不足时,通过切除空调的部门符合就可以保障整个小区的用电安全性,防止变压器出现故障或坏掉。监控系统还有利于电量数据的记载和分析。如果一条母线的电源进行检修,要将照明母线的符合换至另外一条封闭的母线当中去,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安全性。
4.2电力监控系统于变电所中的功能
小区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在有强冷风时,输出电量会提升,提升量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因此,在整个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基础之上,小区用电的变压器设备的过负荷能力能够充分地得到发挥和应用。如果说小区的监控系统中某一台变压器发生了故障,为了不影响人们的生活,需要将该台变压器的电量符合投至另外一台变压器上,在全面利用了变压器的过载符荷能力时,要对输出的数据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判断。
5 结语: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运用一方面减轻了变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自动管理化进程和能力,另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成本投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用电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节省了电力资源。这就给电力部门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运用新技术能力的要求,来适应人们对电力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臻,王春晖.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4).
[2]:何添顺.电力监控技术在小区供配电中的应用.中国科技博览,2012(9)
[3]:梅强生.关于小区供配电中电力监控技术的运用研究.通讯世界,2013(20)
【关键词】:电力监控技术,供电方式,小区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小区也在出现,电力监控系统对于小区居民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所以电力部门的工作者应加大对监控系统的研究,把运营的成本缩小,并且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服务于小区居民的优质生活。
2 小区供配电中的电力监控系统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2.1定义
一个小区居民对物业的满意程度测试中,供电是否科学合理及时占有很大的比例。小区的电力监控系统依赖于监控工具,这些监控工具包括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测控单元。这些监控工具的运用可以保证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实时收集数据,并且检查电路的运行状态,为远程控制小区用电设下了可靠的保障。监控系统可以加快小区变配电过程当中的异常反应速率,与其他设备一起发挥电力监控的作用,减少配电的成本,消除小区供配电系统当中的疏漏情况,使整个小区的用电效率得以提升。
2.2供配电系统的负荷说明
从我国目前的小区建筑设备来看,大部门的建筑设计分为地下车库,高档住宅以及变电器设备。笔者将选取广州某小区作为研究分析对象,该小区的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公寓面积11.5万平方米和3.5万平方米的地下车库。这样的一个建筑群体需要多少的供电呢?比如在小区的中心部位设有10,000V的自管变电所,所需的电源来自附近供电局的110,000V的供电站。在电力的使用过程中,物业规定每户居民总的用电量要低于8.5KW,每户的照明负荷大概是5KW左右,因为小区是集中供空调的,每家的使用空调电量在3到5千瓦时。假如我们依照变压器的百分之七十进行负荷计算,小区整个变电所的负荷量是6636KVA,所以说,在小区中心的变压器的容量要大于等于6400KVA。
对于供电电力监控来说,需要使用双路电源互投的运行模式,并且要保障小区所有用户照明的需求。正常情况下确保该小区供电有序,不会发生断电现象在没有火灾发生时。
2.3特点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智能化和模块化,把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全部都实现智能化和模块化。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极高,采用工业用电设施的标准来实行。监控系统的终端是集散型的,由16位微机合成。通讯非常可靠,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快速运行。由于ICU自带CPU,所以数据的收集周期特点短,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出错率低。此外,独立的各个电力系统在工作时可以互不干扰,在一个系统出问题时,其他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因此,硬件控制系统实现了模块化管理控制,总线的使用为电力部门节约了工程费用。整个电力监控系统能够自带电插拔,方便在出問题是工作人员快速的检查修复,不影响人们的生活。
3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尤其是计算机设备,网络监控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实现小区变配电系统采集数据分散化和自身的集中式监控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在监控技术等技术之上,通过运用远程的质量监控和监测管理,实现了整个小区电力监控技术的透明化管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涵盖以下几点,笔者将分条列举出来。
3.1记录故障
在小区的供配电系统中,做好记录故障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主要的记载内容是在电力系统提供保障前后的故障相关电压和电流量的具体情况。电力监控系统工作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记录,一般是在保护动作发生后的10个电压周期以及发生之前的2个电压周期,除此之外还要记载重合闸动作还有保护动作的动态全过程。
3.2事件顺序记录
小区供配电系统中事件发生的顺序是有先后的,所以记录工作也要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记载,通常是系统断路器合闸记录,按照保护的流程来记录。对于监控系统危机保护动作的采集及记录要准备足够大的储存空间,来确保在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3安全监视
在小区用电系统的监控系统工作时,要实时采取监视工作,确保电流的输出和电压等数据的准确无误,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即记录其越限数据还有越限的具体发生时间,把整个监控设备的工作状况也要监视到位,确保设备工作的安全性和正常性。
3.4测量系统电能及模拟量
测量电路的系统性能主要针对的是采集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在传统的采集系统中,是运用机械表来收集数据,无法和计算机进行连接。然而电力监控系统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出电能脉冲。电能表每转一圈就可以输出一两个脉冲信号,所以说用信号来代替圈数再加之计算机的测量,乘上规定的系数便可计算出所用的电能量。方便快捷,而且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小区的电力监控系统需要采集各种模拟量的参数,包括断电保护发出的动作信号,隔离开关的状态,断路器的状态,以及电路运行的整个状况等等。
3.5小区供配电系统的远程操作
小区供配电系统是自动的数字化的操作系统,因此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很搞,操作人员应该精通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来控制电路系统的运行,非常熟悉开关设备和合闸动作。为了避免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失控,应事先划分出人工的合闸分闸操作路段,并且断路器的设备要具备闭锁这一项功能。
4 小区供配电系统的可靠供电方式
在小区供配电系统中的照明负荷一般为用户的生活、工作用电,而用户的空调负荷通常舒适性的用电。在照明用电负荷被切断之后, 通常情况下会造成一些用户在心理方面的恐慌,并且将会给该用户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在此之上,空调负荷短时的切断问题, 不会给该用户的舒适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并且必要之时,还可以通过对该用户的空调负荷进行有效地调节以保证该用户的照明负荷正常。
4.1在小区中运用电力监控系统的切实可行性
在小区中运用电力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全面高效的监控整个小区楼房的空调,楼房的电流模拟量和开关量的运行状况。在电力不足时,通过切除空调的部门符合就可以保障整个小区的用电安全性,防止变压器出现故障或坏掉。监控系统还有利于电量数据的记载和分析。如果一条母线的电源进行检修,要将照明母线的符合换至另外一条封闭的母线当中去,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安全性。
4.2电力监控系统于变电所中的功能
小区供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在有强冷风时,输出电量会提升,提升量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因此,在整个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基础之上,小区用电的变压器设备的过负荷能力能够充分地得到发挥和应用。如果说小区的监控系统中某一台变压器发生了故障,为了不影响人们的生活,需要将该台变压器的电量符合投至另外一台变压器上,在全面利用了变压器的过载符荷能力时,要对输出的数据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判断。
5 结语:
小区电力监控系统的运用一方面减轻了变电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自动管理化进程和能力,另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成本投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用电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力量,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节省了电力资源。这就给电力部门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运用新技术能力的要求,来适应人们对电力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徐臻,王春晖.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4).
[2]:何添顺.电力监控技术在小区供配电中的应用.中国科技博览,2012(9)
[3]:梅强生.关于小区供配电中电力监控技术的运用研究.通讯世界,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