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首先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愿我们的父母们能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为自己的孩子创设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孩子;成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74-01
家庭是陶冶孩子性格、天赋和情操的土壤,是孩子的第一学习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教育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在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去适应这个全新的家园和战场呢?显然,守着自己成长的经验和方法,维护家长的权威和专制的教育方式,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长应学会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卡尔.马克思说过:“教育别人的人首先要受教育。”因此,家长应通过自己的积极学习体验与获得,引导孩子对学习行为引起注意、模仿、尝试、体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实现品德与智力的良性发展。
一、发扬榜样的示范力量,努力使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一个健康的家庭必然要教育子女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并有意识地将道德品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家庭教育之中。父母要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子女,自己首先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家庭作为教育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的道德行为必然成为孩子模仿的首先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对孩子的道德行为评价要有坚持性,从自身做起,前后一致地提供榜样,为孩子创设道德情境,提供明确具体的道德行为要求,让孩子坚持练习,及时纠错,适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培养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智育因素,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积累,通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好学、乐学、常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学习气氛的熏陶,摒除孩子的厌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父母应注意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针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计合理的方案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自身做起,教育孩子敢于向父母质疑,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培养孩子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精神。尊重孩子正当的自我需要,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也是教育目标之一。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包括七种不同类型:语言天赋智能、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音乐天赋智能、身体运动天赋、人际交往天赋和自我认识天赋。每个人都不可能具有全部七种智能,而是侧重于一种或几种智能的综合。要重视孩子个性发展,从孩子的个性特征出发,创设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积极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创领域和生长点。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明白人才有多种类型,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业成绩优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掘孩子的爱好与才能所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挥孩子的长处,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儿童,不只是体质健康,从内部来说,应该各项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从对外关系来讲,应该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基本的人际关系水平。因而,家庭教育也应该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父母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例,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父母有可能将自身来自社会的不悦情绪带到家庭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也会经历各种冲突、问题、矛盾和困扰,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必须首先学会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应付各种困境,其次才能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干预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困难,坚强应对困难,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会预测孩子即将遇到的障碍,及时地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预防精神疾病的产生,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加强锻炼与培养,训练孩子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赢得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必要的生存技能也应成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父母应该意识到:要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严慈相济才是对孩子爱的本真所在。在家庭中,通过自身的表现,教育孩子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承担必要的家庭义务,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角色行为的正确示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以适应今后生活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从家庭的合作开始,教育子女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孩子的互补技能即学习他人长处以避己短处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生存质量。
作家叶兆言说:“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如果家长能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那么就能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欣赏,孩子也能够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来。
【关键词】孩子;成长;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74-01
家庭是陶冶孩子性格、天赋和情操的土壤,是孩子的第一学习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教育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在充满希望和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去适应这个全新的家园和战场呢?显然,守着自己成长的经验和方法,维护家长的权威和专制的教育方式,都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家长应学会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卡尔.马克思说过:“教育别人的人首先要受教育。”因此,家长应通过自己的积极学习体验与获得,引导孩子对学习行为引起注意、模仿、尝试、体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实现品德与智力的良性发展。
一、发扬榜样的示范力量,努力使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一个健康的家庭必然要教育子女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并有意识地将道德品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家庭教育之中。父母要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子女,自己首先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家庭作为教育儿童的第一学校,父母的道德行为必然成为孩子模仿的首先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对孩子的道德行为评价要有坚持性,从自身做起,前后一致地提供榜样,为孩子创设道德情境,提供明确具体的道德行为要求,让孩子坚持练习,及时纠错,适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培养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在家庭教育中渗透智育因素,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这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积累,通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好学、乐学、常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学习气氛的熏陶,摒除孩子的厌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父母应注意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针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计合理的方案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自身做起,教育孩子敢于向父母质疑,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培养孩子勇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精神。尊重孩子正当的自我需要,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也是教育目标之一。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包括七种不同类型:语言天赋智能、逻辑数学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音乐天赋智能、身体运动天赋、人际交往天赋和自我认识天赋。每个人都不可能具有全部七种智能,而是侧重于一种或几种智能的综合。要重视孩子个性发展,从孩子的个性特征出发,创设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积极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创领域和生长点。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人才观,明白人才有多种类型,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业成绩优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掘孩子的爱好与才能所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挥孩子的长处,给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
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更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康的儿童,不只是体质健康,从内部来说,应该各项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用正当手段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从对外关系来讲,应该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基本的人际关系水平。因而,家庭教育也应该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教育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父母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例,以身作则,通过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父母有可能将自身来自社会的不悦情绪带到家庭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也会经历各种冲突、问题、矛盾和困扰,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这时,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必须首先学会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应付各种困境,其次才能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干预教育孩子正确认识困难,坚强应对困难,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学会预测孩子即将遇到的障碍,及时地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预防精神疾病的产生,从而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加强锻炼与培养,训练孩子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已成为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赢得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必要的生存技能也应成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内容。父母应该意识到:要让孩子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严慈相济才是对孩子爱的本真所在。在家庭中,通过自身的表现,教育孩子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当承担必要的家庭义务,让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责任,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角色行为的正确示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必要的生存技能,以适应今后生活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从家庭的合作开始,教育子女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孩子的互补技能即学习他人长处以避己短处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孩子的生存质量。
作家叶兆言说:“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如果家长能同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那么就能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欣赏,孩子也能够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