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响应国家的政策生育二胎。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多关注幼儿教育,结合课程游戏化,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促进非独生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非独生幼儿;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03-02
引 言
二胎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结构,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原来家中的独生子女变成了哥哥或者姐姐。由此,笔者进行了思考:非独生的幼儿,他们的社会性是不是就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一日活动中,对班上的非独生幼儿进行了观察。
观察一:
早上来园时,西西小朋友抱着妈妈不肯松手,又哭又闹。笔者走过去问:“西西,你怎么啦?”。西西的妈妈告诉笔者,她家里有两个孩子,西西还有个小弟弟。之前她早上送西西上幼儿园,奶奶在家里照顾小弟弟。今天小弟弟身体不舒服,西西妈妈想在家照顾小弟弟,让奶奶送西西上幼儿园,但是西西死活不同意。这不,到了幼儿园,西西还哭闹着不愿意松开妈妈的手。
观察二:
星期一的早上来园时,婷婷看到笔者后,跑过来跟笔者打招呼,笔者看见她鼻子上、额头上有几道深深浅浅的伤痕,连忙问道:“你的脸上怎么会有伤痕?”婷婷告诉笔者:“星期天在家里和弟弟玩的时候,弟弟和她抢东西,还把她的脸给抓伤了。”接着婷婷又告诉笔者,在家里,弟弟经常和她起争执,有时就会把她抓伤。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在非独生的幼儿家中,大宝、二宝之间容易出现争抢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他们的社会性。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应做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非独生幼儿消除心理落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设积极的环境,增强心理认同感
其实,非独生幼儿尤其渴望得到关注。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应注重观察、了解班级中非独生幼儿的状况,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充满关爱的心理氛围,让非独生幼儿置身于班集体中,获得心理平衡感以及安全感。非独生幼儿在日常游戏中以及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活动中不主动、容易退缩;与小伙伴争抢游戏材料等。对此,我们需要关注非独生幼儿的个体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引导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多支持、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信心[1]。
中班有个叫佳佳的小姑娘,她特别胆小。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她从来不积极主动。游戏开始时,幼儿们都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进行游戏。而佳佳呢?她先静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观看和等待,看到大家都已经进入各个游戏区域中了,这时她才小心翼翼地过去。在自由活动时,笔者蹲下身子,拉着她的手,和她聊天。笔者得知,原来在家里,佳佳还有个小妹妹,她是姐姐。“姐姐一定要让”的标签已经深深地印在佳佳的心底,以至于无论什么事情,她都会下意识地去等、去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日常活动中,笔者采取措施,慢慢对她进行引导。观察她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介入,鼓励佳佳大胆去选择。一段时间后,佳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开展自由自主的游戏,引导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多方面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全面实施课程游戏化的今天,通过自由自主的游戏,能够引导非独生幼儿的社会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课程游戏化倡导“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理念,于是,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不再事事包办,而是充分放手,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商量、讨论,决定游戏的内容,创设游戏环境。我们提供给他们低结构、开放式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动手制作材料,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象与创造。
在“温馨小屋”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商讨,自由规划游戏场景。我们为幼儿同时设置几个小房间,在每一个小房间里面放置相同的物品,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笔者问幼儿:“你们在干什么呢?”木木说:“妈妈在炒菜、爸爸在拖地,我在看图书。”笔者又问:“你家里有几个宝宝呀?”木木说:“我家里有两个宝宝。”随即,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我姐姐还有我,我们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这时“爸爸”过来说:“我是他们的爸爸,我要照顾他们两个宝宝。”说完,笑嘻嘻地走开了。
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实现了幼儿自由想象中的平等、公正。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互动、交往,感受着家庭的温馨,体验着愉悦的情感。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一些非独生幼儿释放情感,获得慰藉。
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混龄游戏,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进行互动。通过混龄游戏的开展,幼儿学习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相处,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年龄大点儿的幼儿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年龄小点儿的幼儿在被关爱的过程中懂得感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主动与家长配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平时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生育二胎的家长,他们的出发点是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个玩伴。两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问题,家长应多关注、尊重每一个孩子,以民主的方式处理他们之间发生的问题。我们通过定期召开有关这方面主题的家长会、家长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非独生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在家中对孩子们应“一碗水端平”,给每个孩子相同的关爱,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讲究原则,要做到公平公正。
大宝、二宝在家里一起游戏时,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时,作为父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大宝,认为大宝年龄大,要求大宝忍让、宽容。家长一定要先学会倾听,耐心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分清矛盾发生的原因,运用公平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处理的结果应让两个孩子都能接受,都感到满意。家长还应把孩子闹矛盾当成教育的契机,注重抓住机会引导大宝、二宝在冲突中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这样,既能增强大宝的领导力,帮助他学会体谅他人,也能让小宝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尊重。鼓励大宝、二宝相互发掘对方的闪光点和优势,相互学习,帮助孩子体验亲情的温暖,从而促进两个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 语
总之,我们应多关注非独生幼儿,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关注非独生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增强自豪感,从而有力地促进非独生幼儿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鹤琴.陈鹤琴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盖艳玲(1987.4—),女,山东东营人,二级教师。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非独生幼儿;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03-02
引 言
二胎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家庭结构,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原来家中的独生子女变成了哥哥或者姐姐。由此,笔者进行了思考:非独生的幼儿,他们的社会性是不是就一定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在一日活动中,对班上的非独生幼儿进行了观察。
观察一:
早上来园时,西西小朋友抱着妈妈不肯松手,又哭又闹。笔者走过去问:“西西,你怎么啦?”。西西的妈妈告诉笔者,她家里有两个孩子,西西还有个小弟弟。之前她早上送西西上幼儿园,奶奶在家里照顾小弟弟。今天小弟弟身体不舒服,西西妈妈想在家照顾小弟弟,让奶奶送西西上幼儿园,但是西西死活不同意。这不,到了幼儿园,西西还哭闹着不愿意松开妈妈的手。
观察二:
星期一的早上来园时,婷婷看到笔者后,跑过来跟笔者打招呼,笔者看见她鼻子上、额头上有几道深深浅浅的伤痕,连忙问道:“你的脸上怎么会有伤痕?”婷婷告诉笔者:“星期天在家里和弟弟玩的时候,弟弟和她抢东西,还把她的脸给抓伤了。”接着婷婷又告诉笔者,在家里,弟弟经常和她起争执,有时就会把她抓伤。
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在非独生的幼儿家中,大宝、二宝之间容易出现争抢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着他们的社会性。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我们应做到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非独生幼儿消除心理落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设积极的环境,增强心理认同感
其实,非独生幼儿尤其渴望得到关注。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应注重观察、了解班级中非独生幼儿的状况,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充满关爱的心理氛围,让非独生幼儿置身于班集体中,获得心理平衡感以及安全感。非独生幼儿在日常游戏中以及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活动中不主动、容易退缩;与小伙伴争抢游戏材料等。对此,我们需要关注非独生幼儿的个体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引导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多支持、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信心[1]。
中班有个叫佳佳的小姑娘,她特别胆小。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她从来不积极主动。游戏开始时,幼儿们都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进行游戏。而佳佳呢?她先静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观看和等待,看到大家都已经进入各个游戏区域中了,这时她才小心翼翼地过去。在自由活动时,笔者蹲下身子,拉着她的手,和她聊天。笔者得知,原来在家里,佳佳还有个小妹妹,她是姐姐。“姐姐一定要让”的标签已经深深地印在佳佳的心底,以至于无论什么事情,她都会下意识地去等、去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在日常活动中,笔者采取措施,慢慢对她进行引导。观察她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地介入,鼓励佳佳大胆去选择。一段时间后,佳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开展自由自主的游戏,引导幼儿社会性健康发展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多方面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全面实施课程游戏化的今天,通过自由自主的游戏,能够引导非独生幼儿的社会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课程游戏化倡导“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理念,于是,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不再事事包办,而是充分放手,以幼儿为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商量、讨论,决定游戏的内容,创设游戏环境。我们提供给他们低结构、开放式的材料,鼓励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动手制作材料,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象与创造。
在“温馨小屋”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商讨,自由规划游戏场景。我们为幼儿同时设置几个小房间,在每一个小房间里面放置相同的物品,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笔者问幼儿:“你们在干什么呢?”木木说:“妈妈在炒菜、爸爸在拖地,我在看图书。”笔者又问:“你家里有几个宝宝呀?”木木说:“我家里有两个宝宝。”随即,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我姐姐还有我,我们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这时“爸爸”过来说:“我是他们的爸爸,我要照顾他们两个宝宝。”说完,笑嘻嘻地走开了。
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实现了幼儿自由想象中的平等、公正。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互动、交往,感受着家庭的温馨,体验着愉悦的情感。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一些非独生幼儿释放情感,获得慰藉。
我们还经常组织幼儿开展混龄游戏,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进行互动。通过混龄游戏的开展,幼儿学习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相处,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年龄大点儿的幼儿体验做哥哥姐姐的自豪,年龄小点儿的幼儿在被关爱的过程中懂得感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主动与家长配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平时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笔者发现,生育二胎的家长,他们的出发点是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个玩伴。两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问题,家长应多关注、尊重每一个孩子,以民主的方式处理他们之间发生的问题。我们通过定期召开有关这方面主题的家长会、家长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非独生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在家中对孩子们应“一碗水端平”,给每个孩子相同的关爱,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讲究原则,要做到公平公正。
大宝、二宝在家里一起游戏时,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当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时,作为父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大宝,认为大宝年龄大,要求大宝忍让、宽容。家长一定要先学会倾听,耐心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分清矛盾发生的原因,运用公平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处理的结果应让两个孩子都能接受,都感到满意。家长还应把孩子闹矛盾当成教育的契机,注重抓住机会引导大宝、二宝在冲突中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这样,既能增强大宝的领导力,帮助他学会体谅他人,也能让小宝更好地认识自己,懂得尊重。鼓励大宝、二宝相互发掘对方的闪光点和优势,相互学习,帮助孩子体验亲情的温暖,从而促进两个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 语
总之,我们应多关注非独生幼儿,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关注非独生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增强自豪感,从而有力地促进非独生幼儿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鹤琴.陈鹤琴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盖艳玲(1987.4—),女,山东东营人,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