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就成了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低段;课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而为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或许有些人认为仅仅凭孩子在学校的课本阅读就已经足够,然而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主题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只读这样的文章,孩子以后能读懂那些复杂的阅读材料吗?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课外阅读兴趣最初的培养开始于小学的第一学段。针对低段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耐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1 浓厚氛围促使阅读
想要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尤其还是刚开始识字的低学段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第一要务。环境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 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1 有趣的绘本
低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水平较低,识字量也不够,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以图文并茂的读物较为适宜,比如从学生刚入学,就让家长给孩子准备《我妈妈》、《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绘本。并选取一本绘本上一堂绘本课,通过绘本里生动的图画、有趣的语言,吸引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去阅读的愿望。因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大部分孩子识字量很少,所以还可以家长和孩子共读绘本,感受阅读的美好,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1.2 好玩的“阅读存折”
结合低段学生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特点,可在班级内发放制作精美的“阅读存折”,班级里的孩子人手一本,并制定相应使用规则。比如,在家看课外书每满30分钟由家长记录到存折上,可到班里换取“阅读之星”的印章一枚,盖到奖励本上,和班级的每周表扬信评比挂钩。长此以往,让学生在家也形成一种阅读氛围,增加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同时也增加了阅读量。
1.3 爸爸妈妈齐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所以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很重要,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给孩子购买合适的儿童读物,给孩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多彩活动激发阅读
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展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收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1 故事大王
在班级里组织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动,每周抽取十分钟让学生向在班级里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书里面的故事或是有趣的片段,并且评选最会讲故事的“故事大王”。因讲故事是全班轮流制,所以有些平时可能不愿主动阅读的学生,也会在要求下不得不去阅读,然后,渐渐培养其阅读兴趣。不但让学生讲,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选择选一些语言生动情节跌宕的童話、寓言或者神话类故事,并在事前浏览下故事,大致了解哪些情节比较曲折跌宕,尽量在讲的时候语言和表情都夸张些,借此吸引孩子的兴趣,有时讲到关键处故意停下留个悬念,促使有些孩子课后跑来询问是哪本书上的,回家后要求家长去买,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去阅读。
2.2 “手抄报小达人”
教师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在班级组织一次阅读手抄报评比。让学生把近期阅读的书本以手抄报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可以展示书本有趣的情节、你最喜爱的书中的角色,从书中得到的收获等等。然后选择精彩的手抄报进行张贴展示,并评选出手抄报小达人。
3 恰当方法帮助阅读
小学低段的孩子刚学习了汉语拼音,识字很少,又比较好动,有时候拿到一本书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教给他们恰当的读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怎样的读书方法适合低段的学生呢?
3.1 按文章顺序读
很多孩子拿到稍微厚一点,文字多一些的书就会开始东翻翻西看看,看了几幅插图就算读完了,给人走马观花的感觉。因此,读书的第一步就是要教给孩子看书要按照文章的段落逐段读,搞清楚开头写了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2 用手指“读”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手指也会读书,孩子们感觉很奇怪,那手指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们的眼睛看到哪手指就指到哪里,这样做保证了孩子不会漏行漏断,衔接不上前文。同时也让那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能更加地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阅读中。
3.3 结合书本的插图读
低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都喜欢插图多而且精美的读物,而低段的课外读物也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的插图内容就是故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引导孩子边读文字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理解书中的内容。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从低学段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成为终身读者,从阅读中获益。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能过于心急,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以更多的耐心,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孩子逐步累积,最终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我们“静等花开”!
参考文献:
[1]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蒋军晶[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朱家中心小学)
关键词:低段;课外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而为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又要如此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或许有些人认为仅仅凭孩子在学校的课本阅读就已经足够,然而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主题单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的文章,只读这样的文章,孩子以后能读懂那些复杂的阅读材料吗?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课外阅读兴趣最初的培养开始于小学的第一学段。针对低段学生活泼好动,缺乏耐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点,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1 浓厚氛围促使阅读
想要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尤其还是刚开始识字的低学段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第一要务。环境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 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1.1 有趣的绘本
低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水平较低,识字量也不够,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以图文并茂的读物较为适宜,比如从学生刚入学,就让家长给孩子准备《我妈妈》、《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绘本。并选取一本绘本上一堂绘本课,通过绘本里生动的图画、有趣的语言,吸引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去阅读的愿望。因刚刚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大部分孩子识字量很少,所以还可以家长和孩子共读绘本,感受阅读的美好,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1.2 好玩的“阅读存折”
结合低段学生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特点,可在班级内发放制作精美的“阅读存折”,班级里的孩子人手一本,并制定相应使用规则。比如,在家看课外书每满30分钟由家长记录到存折上,可到班里换取“阅读之星”的印章一枚,盖到奖励本上,和班级的每周表扬信评比挂钩。长此以往,让学生在家也形成一种阅读氛围,增加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同时也增加了阅读量。
1.3 爸爸妈妈齐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所以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很重要,要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给孩子购买合适的儿童读物,给孩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多彩活动激发阅读
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展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收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1 故事大王
在班级里组织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动,每周抽取十分钟让学生向在班级里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书里面的故事或是有趣的片段,并且评选最会讲故事的“故事大王”。因讲故事是全班轮流制,所以有些平时可能不愿主动阅读的学生,也会在要求下不得不去阅读,然后,渐渐培养其阅读兴趣。不但让学生讲,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为了提高他们的阅读的阅读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选择选一些语言生动情节跌宕的童話、寓言或者神话类故事,并在事前浏览下故事,大致了解哪些情节比较曲折跌宕,尽量在讲的时候语言和表情都夸张些,借此吸引孩子的兴趣,有时讲到关键处故意停下留个悬念,促使有些孩子课后跑来询问是哪本书上的,回家后要求家长去买,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去阅读。
2.2 “手抄报小达人”
教师可以每间隔一段时间,在班级组织一次阅读手抄报评比。让学生把近期阅读的书本以手抄报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可以展示书本有趣的情节、你最喜爱的书中的角色,从书中得到的收获等等。然后选择精彩的手抄报进行张贴展示,并评选出手抄报小达人。
3 恰当方法帮助阅读
小学低段的孩子刚学习了汉语拼音,识字很少,又比较好动,有时候拿到一本书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教给他们恰当的读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怎样的读书方法适合低段的学生呢?
3.1 按文章顺序读
很多孩子拿到稍微厚一点,文字多一些的书就会开始东翻翻西看看,看了几幅插图就算读完了,给人走马观花的感觉。因此,读书的第一步就是要教给孩子看书要按照文章的段落逐段读,搞清楚开头写了什么,主要讲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2 用手指“读”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手指也会读书,孩子们感觉很奇怪,那手指是怎么读书的呢?我们的眼睛看到哪手指就指到哪里,这样做保证了孩子不会漏行漏断,衔接不上前文。同时也让那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能更加地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阅读中。
3.3 结合书本的插图读
低段的孩子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都喜欢插图多而且精美的读物,而低段的课外读物也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的插图内容就是故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引导孩子边读文字边观察插图,想想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理解书中的内容。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对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从低学段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成为终身读者,从阅读中获益。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能过于心急,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以更多的耐心,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孩子逐步累积,最终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我们“静等花开”!
参考文献:
[1]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蒋军晶[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兰溪市黄店镇朱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