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华瑶族《盘王大歌》是一部瑶族民间诗歌总集。七字句,诗句简练,曲律质朴浑厚。其内容形式丰富,叙述了瑶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类祖先创世的艰辛等。它既有唐诗的韵味,又有宋词的风格;它特点鲜明突出,影响广泛深远。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江华瑶族《盘王大歌》之文化源流
1、江华瑶族《盘王大歌》流传区域及地理位置
《盘王大歌》主要流传于南岭山脉一带,包括广东连山、连南,广西富川、金秀,云南河口等瑶族居住地区。南岭山脉地处于湖南、广东、桂林、江西4省的边境,约为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中国瑶族经过千百年来的迁徙,最终在南岭山脉定居了下来,从而使这一带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地。瑶族因为居住高地又称为中国的“高山民族”。
江华瑶族自治县骑跨都庞岭和萌渚岭,占地面积32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约31万,占世界瑶族人口的1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聚居地,被誉为美丽的“神州瑤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南岭北麓,潇水上游,是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相邻。东北接蓝山县,北枕道县、宁远县,西抵江永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它的地理位置优势独特,可谓是南岭的中心,潇水的源头,是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
2、江华瑶族《盘王大歌》历史源流及文化背景
江华瑶族自治县建于元鼎六年,至今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盘王大歌于晋代产生,成型于唐宋时期,并于明末清初发展最为成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瑶族先民有祭祀盘瓠的习俗:“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其俗至今”。“叩槽而号”就是早期祭祀盘王的简录。唐代刘禹锡在《蛮子歌》中以“时节祠盘瓠”的诗化语言,记载了湘、澧间瑶人祭盘王的活动。北宋沈辽《踏盘曲》“湘江东西踏盘去,乐神打起长鼓舞”描述了湖南瑶族的“踏盘”和吹笙击鼓乐盘王的民俗活动。隋开皇初年的《过山榜》“吹唱笙歌,祭祀歌乐盛会”记载了瑶人祭祀盘王。说明《盘王大歌》形成于唐宋之间。在清乾隆年间,发现了《盘王大歌》最早的手抄本,这说明明末清初时,《盘王大歌》已经成熟。由此可见,《盘王大歌》从最初的民间祭祀简单的唱词,通过时间的沉淀,不断的进行加工、改造,最终确立了它的基本曲谱与唱词,并用汉字记录下来,通过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最终保存及保留至今。
二、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基本内容
1、记载瑶族的历史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题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有关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神话传说,如《葫芦歌》、《洪水淹天》等,其中《葫芦歌》讲述了伏羲兄妹创世的传说,传说盘古开辟天地造世间万物,并生下伏羲兄妹二人,后来因为洪水泛滥,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才得以幸免,他们为了延续人类的血脉而结为夫妻,妹妹婚后怀孕生下一个肉球,哥哥觉得不吉利,便讲肉球砍成360块,并将五块投于山岗,由此便形成了盘、李、赵、邓、蒋五姓的瑶族人,这就是瑶族五大姓的来由。
2、歌颂祖先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还有以歌颂盘古开辟天地、瑶族史诗为题材的歌谣。如《盘王出世》、《千家洞歌》等。相传,瑶族人在乘船向南迁徙的过程中,突然海上袭来狂风暴雨,瑶族人无法上岸,足足在海上困了49天,后来他们请愿祈求盘王的庇佑,结果狂风暴雨骤然停息,瑶族人安全到达了岸上。上岸后,人们为了感谢盘王的每年都会祭祀盘王,瑶族人最盛大的祭祀活动“盘王还愿”由此诞生。这些歌谣至今还在传唱。此外还有涉及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劳动、狩猎以及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功能
江华瑶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内容非常广泛,同样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既是赞美生产的劳动歌,也是传达男女相互好感的情歌,还是逗趣玩乐的游戏歌。可以说《盘王大歌》汇聚了瑶族人民的心血,是瑶歌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是它是一部瑶族的编年史,因为它将瑶族的历史生动的呈示在了我们的眼前。
三、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色
1、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音乐特征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不仅有音乐还有舞蹈,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的传承性。它用精简的民族语言来描述历史人物和瑶族生产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以传统民族唱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它多为古诗体,也有散文诗体、自由诗体和曲牌体。句式长短不一,形式多样,以七言为主,节奏自然,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它汇聚了瑶歌中的精华,歌与曲并存,有“七任曲”,“长仙牌”、 “讲歌”等,且音调、节奏、感情不一,适应各种歌词。它无论是歌颂历史、唱人、唱事,其中都穿插了爱情歌曲,歌离不开情感,从而通俗易懂,易被接受,长久不衰。它是瑶族宗教习俗的产物,以民俗祭祀仪式,显示瑶族盘王崇拜的宗教内涵,是瑶人宗教信仰体系和仪式形态的完美结合。
2、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演唱特点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一共分为两种唱腔。分别是师公唱腔和歌妈唱腔。师公唱腔主要唱与神有关的曲调,因此会比较严肃和单一,它的特点在于“念中带唱,唱中带念”;而歌妈唱腔相比师公唱腔就显得尤其的丰富,首先她演唱的内容比较丰富,唱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呐发”“过山声”等。这两种唱腔都是以真声来进行演唱。同时,《盘王大歌》的演唱方式也非常的丰富,通常是有在无伴奏情况下的独唱、对唱、齐唱等。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飞速,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隐退,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传承人正在逐渐减少,因此,保护瑶族《盘王大歌》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胡晓.论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功能.[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
一、江华瑶族《盘王大歌》之文化源流
1、江华瑶族《盘王大歌》流传区域及地理位置
《盘王大歌》主要流传于南岭山脉一带,包括广东连山、连南,广西富川、金秀,云南河口等瑶族居住地区。南岭山脉地处于湖南、广东、桂林、江西4省的边境,约为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中国瑶族经过千百年来的迁徙,最终在南岭山脉定居了下来,从而使这一带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地。瑶族因为居住高地又称为中国的“高山民族”。
江华瑶族自治县骑跨都庞岭和萌渚岭,占地面积32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万人,其中瑶族人口约31万,占世界瑶族人口的10%,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聚居地,被誉为美丽的“神州瑤都”。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南岭北麓,潇水上游,是湖南省的最南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相邻。东北接蓝山县,北枕道县、宁远县,西抵江永县,东南邻广东省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贺州市八步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它的地理位置优势独特,可谓是南岭的中心,潇水的源头,是通往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
2、江华瑶族《盘王大歌》历史源流及文化背景
江华瑶族自治县建于元鼎六年,至今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盘王大歌于晋代产生,成型于唐宋时期,并于明末清初发展最为成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瑶族先民有祭祀盘瓠的习俗:“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其俗至今”。“叩槽而号”就是早期祭祀盘王的简录。唐代刘禹锡在《蛮子歌》中以“时节祠盘瓠”的诗化语言,记载了湘、澧间瑶人祭盘王的活动。北宋沈辽《踏盘曲》“湘江东西踏盘去,乐神打起长鼓舞”描述了湖南瑶族的“踏盘”和吹笙击鼓乐盘王的民俗活动。隋开皇初年的《过山榜》“吹唱笙歌,祭祀歌乐盛会”记载了瑶人祭祀盘王。说明《盘王大歌》形成于唐宋之间。在清乾隆年间,发现了《盘王大歌》最早的手抄本,这说明明末清初时,《盘王大歌》已经成熟。由此可见,《盘王大歌》从最初的民间祭祀简单的唱词,通过时间的沉淀,不断的进行加工、改造,最终确立了它的基本曲谱与唱词,并用汉字记录下来,通过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最终保存及保留至今。
二、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基本内容
1、记载瑶族的历史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题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有关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神话传说,如《葫芦歌》、《洪水淹天》等,其中《葫芦歌》讲述了伏羲兄妹创世的传说,传说盘古开辟天地造世间万物,并生下伏羲兄妹二人,后来因为洪水泛滥,兄妹二人躲在葫芦里才得以幸免,他们为了延续人类的血脉而结为夫妻,妹妹婚后怀孕生下一个肉球,哥哥觉得不吉利,便讲肉球砍成360块,并将五块投于山岗,由此便形成了盘、李、赵、邓、蒋五姓的瑶族人,这就是瑶族五大姓的来由。
2、歌颂祖先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还有以歌颂盘古开辟天地、瑶族史诗为题材的歌谣。如《盘王出世》、《千家洞歌》等。相传,瑶族人在乘船向南迁徙的过程中,突然海上袭来狂风暴雨,瑶族人无法上岸,足足在海上困了49天,后来他们请愿祈求盘王的庇佑,结果狂风暴雨骤然停息,瑶族人安全到达了岸上。上岸后,人们为了感谢盘王的每年都会祭祀盘王,瑶族人最盛大的祭祀活动“盘王还愿”由此诞生。这些歌谣至今还在传唱。此外还有涉及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劳动、狩猎以及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功能
江华瑶族千百年来传承的《盘王大歌》内容非常广泛,同样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庄严的民族祀典的仪式歌,又是瑶族漫长历史的史歌;既是赞美生产的劳动歌,也是传达男女相互好感的情歌,还是逗趣玩乐的游戏歌。可以说《盘王大歌》汇聚了瑶族人民的心血,是瑶歌的“集大成者”,或者说是它是一部瑶族的编年史,因为它将瑶族的历史生动的呈示在了我们的眼前。
三、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色
1、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音乐特征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不仅有音乐还有舞蹈,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的传承性。它用精简的民族语言来描述历史人物和瑶族生产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以传统民族唱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它多为古诗体,也有散文诗体、自由诗体和曲牌体。句式长短不一,形式多样,以七言为主,节奏自然,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它汇聚了瑶歌中的精华,歌与曲并存,有“七任曲”,“长仙牌”、 “讲歌”等,且音调、节奏、感情不一,适应各种歌词。它无论是歌颂历史、唱人、唱事,其中都穿插了爱情歌曲,歌离不开情感,从而通俗易懂,易被接受,长久不衰。它是瑶族宗教习俗的产物,以民俗祭祀仪式,显示瑶族盘王崇拜的宗教内涵,是瑶人宗教信仰体系和仪式形态的完美结合。
2、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演唱特点
江华瑶族《盘王大歌》一共分为两种唱腔。分别是师公唱腔和歌妈唱腔。师公唱腔主要唱与神有关的曲调,因此会比较严肃和单一,它的特点在于“念中带唱,唱中带念”;而歌妈唱腔相比师公唱腔就显得尤其的丰富,首先她演唱的内容比较丰富,唱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呐发”“过山声”等。这两种唱腔都是以真声来进行演唱。同时,《盘王大歌》的演唱方式也非常的丰富,通常是有在无伴奏情况下的独唱、对唱、齐唱等。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飞速,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隐退,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传承人正在逐渐减少,因此,保护瑶族《盘王大歌》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周红.江华瑶族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胡晓.论盘王大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功能.[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