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政治课有益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政治课以往存在的枯燥、乏味等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让政治课贴近学生、走进生活。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课堂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它融思想政治知识教育,道德情操和思想方法教育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不少的原理、观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特别是高二的哲学条文,有不少是高二学生很难领会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教法,寓教于乐的形式,把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的深刻理解。
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量语言叙述、阐释,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政治课以往存在的枯燥、乏味等弊端。为了使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此,我常年关注时政,观察生活,注意收集并整理上课素材。鼓励学生多看《时事》杂志中的“形势述评”、“热点追踪”、“大事分析”、“生活中的哲学”、和“生活中的经济学”等栏目,并在教学中根据内容有选择的对一些问题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灵敏的生活领悟力,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识等情况选取一些恰当的事例,来补充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接近学生的认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每备一节课,都不妨思考一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哪些情感体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唤醒,哪些情感可以共鸣,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等,尽力找寻文本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文书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形成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以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当地外资利用情况,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举例不但要“新”,而且要“近”,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地以学生所在地发生事件作为事例。这样的事例具体、形象,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各感亲切,便于接受,更易理解,学生从中也会惊奇发现:原来思想政治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讲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当你按规律办事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师说教的场所,教师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不少师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单调、枯燥、无味,对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反之,学生不喜欢哪位老师,必定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老师,还要想办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的不是家长式的老师,而是朋友式的老师。他们希望有什么心里话既可以向同学倾诉又可以向老师倾诉,并且期望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得到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活动,它的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教材,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课堂教学只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枯燥感。而青年学生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政治教师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海世博会、玉树地震,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各方面对事件进行分析,关注事态发展,预测事件结果;结合一些高官的纷纷落马进行讨论,引出用人机制、监督漏洞、法制建设等问题;总之,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把教材中没有的而又能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搬上课堂,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堂贴近生活,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可信度和时代气息,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静,陈友芳,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2]孙熙国,思想政治必修四,2008(3)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活;课堂教学;策略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它融思想政治知识教育,道德情操和思想方法教育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不少的原理、观点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特别是高二的哲学条文,有不少是高二学生很难领会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教法,寓教于乐的形式,把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获得对教学的深刻理解。
一、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时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课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特点之一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量语言叙述、阐释,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政治课以往存在的枯燥、乏味等弊端。为了使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此,我常年关注时政,观察生活,注意收集并整理上课素材。鼓励学生多看《时事》杂志中的“形势述评”、“热点追踪”、“大事分析”、“生活中的哲学”、和“生活中的经济学”等栏目,并在教学中根据内容有选择的对一些问题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灵敏的生活领悟力,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识等情况选取一些恰当的事例,来补充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接近学生的认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每备一节课,都不妨思考一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经验,哪些情感体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铺垫,哪些体验可以唤醒,哪些情感可以共鸣,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知识等,尽力找寻文本与生活的最近通道,从文书与生活联系处找到突破口,活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形成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以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当地外资利用情况,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举例不但要“新”,而且要“近”,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地以学生所在地发生事件作为事例。这样的事例具体、形象,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各感亲切,便于接受,更易理解,学生从中也会惊奇发现:原来思想政治课不是简单的“说教”课,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讲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当你按规律办事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载体,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师说教的场所,教师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不少师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单调、枯燥、无味,对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课堂教学缺乏情感因素。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反之,学生不喜欢哪位老师,必定会影响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老师,还要想办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的不是家长式的老师,而是朋友式的老师。他们希望有什么心里话既可以向同学倾诉又可以向老师倾诉,并且期望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得到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活动,它的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教材,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课堂教学只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枯燥感。而青年学生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政治教师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海世博会、玉树地震,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各方面对事件进行分析,关注事态发展,预测事件结果;结合一些高官的纷纷落马进行讨论,引出用人机制、监督漏洞、法制建设等问题;总之,教师要不失时机的把教材中没有的而又能為教学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搬上课堂,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让思想政治课堂贴近生活,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可信度和时代气息,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静,陈友芳,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2]孙熙国,思想政治必修四,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