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树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ugu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我的花拿去,做花环,装饰空瓶子绮丽的梦。
  把我的果拿去,供人啃食,榨汁,做罐头。
  把我的叶拿去,做标本,饲料,毯子,以及诗人、画家、孩子们赞美的对象。
  把我的皮剥去,荒诞年代可以煮食,滋养饥饿而不屈的灵魂。
  把我的骨骼和肉也拿去,当我苟延残喘时——挺拔的躯干,上好的板材,做全套家具。柔曼的肢体,适宜做燃料,烧饭,取暖。
  而现在你写作的纸,也来源于我,我的肉身经切割,压榨,粉碎,捣烂,历经几十道繁杂工序,死过去又活回来,才打成这面目全非的纸浆啊——
  一想到这,我这棵孤零零的树,不由得在寒风中縮紧了骨头。
  你听到的簌簌声,是我祈求上苍,再活五百年的心声。
其他文献
1  绝望多么美。  像一朵枯萎的花,在瓶子里,被黑暗照亮。  我的想念是一剂毒药,将我死死地按倒在你的膝下。你鼻尖的光,有种自上而下的冷,让我在浑身战栗中,无法自拔。  亲爱的。  趁着夜色,我把自己锁起来。  时间是无罪的,当我们习惯了做自己的奴隶,从一间暗房走向另一间暗房,所有惩罚者都是过去或未来。  当爱被种植在园子里,无数雨露与和风,无数星辰与海岸,降临在栅栏上,缠绕着的灯光像是夜晚宠信
期刊
远之外的远。水的坟墓  坑里填满水,又永远填不满水  我们都在去往海的路上,那远总是让人  半途而废,远不及一条河  能真正葬身于海,被水掩埋,被水复活  西瓜词  幸福的秘密,难以说破——  來。我们打一口井取水,深处有清洌  凿一壁人世最陡的悬崖,跳下去  谷底有煤屑一样黑晶晶的种子  适宜深埋,牵出自由缠绕的藤蔓  我们顺着曲线,摸到了暖色的甜
期刊
海岛金山寺,红墙碧瓦,香烟缭绕  位于古汾水河与鬲津古河交汇处  相传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修行的地方  天王殿、大雄宝殿供奉着诸位佛像  法师手捏佛珠,双膝盘坐蒲团  钟声悠扬,佛音回荡  我去过几次,只是在寺院虔诚地走走看看  一直没去过前院的地下宫殿  据说,里面是用木雕搭配声光打造的十八层地狱  地府之中阴森恐怖,怪异离奇  自己也就小时候摘过人家的瓜,摸过人家的枣  没做什么坏事。只是胆小 
期刊
一  有人把生命说成一次艰难的旅行,或者被迫付出,或者与未来的世界作一次交易,或者与真理失之交臂。这一切都是生活的理由。但真实永不彻底,它会幡然悔悟地挥舞笔杆,挥洒生命之光,追寻黑暗之真理。它使我仰起头颅,抓住生命的稻草,为万物的灵魂呐喊。即使我无法呼吸,无法想象。  二  我不怀疑天空的存在,三月蝴蝶炫耀它的美丽。一棵苦楝树,排队的蚂蚁,它们蠕蠕而行在树枝上,太阳从东方追过来,从树上汲取了胆汁般
期刊
昨夜,看到胡晓光老师推荐的杨绛先生翻译兰德的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首小诗让我陷入了沉思。我非常喜欢杨绛先生的书,前些时看了一本她写的《走在人生的边上》,她垂暮之年很多对人生哲理、人性等问题的思考,时常指引着我。她的恬淡、干净、平和、智慧是我向往的目标。夏衍在她八十岁寿诞时曾经为她题词:“无官无位,独铸伟词
期刊
一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冷风如刀,万里飞雪正是少年阿飞出场的绝佳背景。  作为北中原乡村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见识过素净的冰雪世界。雪是大自然的精灵,飘飘扬扬一会儿就给树木、大地、村庄穿上了银装,风裹着雪花随物赋形,那是上帝大手笔的写意。雪有时选择在夜晚飘落,鹅毛般的大雪飘舞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隔着窗户看,外面的天比平时亮堂了许多
期刊
《菜根谭》里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好,只是本然。”  一句话,说出了大道理。  做人如此,人之品德,与财富、权位、才智并无太大关系,却与一个人向善感恩的初心有极大关联。  出众不如从众,锐利不如温润。一个人的人品到了极处,也应当是恰好。做事如此,不多事不偷懒;为人恰恰好,不激进不保守。  恰好之境并不是一个人甘于平庸,而是一个人心性抵达极处之后的云淡风轻,是体
期刊
退休之后,会回到老家,造条船  严格意义上,不叫船,叫舟  舟不大,容坐两人即可  舟头的箬篷一定要有兰亭的形状,适合做梦  舟尾要有尖尖的角,能犁开芦苇荡里的鸟鸣  一对船桨,一支竹篙。船桨一定是梅枝的  不管大小。月色融融之下,会有琴瑟之音  划不到更深处。  只要能到浅滩上的藕花丛里  只要能看到一群鸥鹭从一阙小令里飞起  船划很快,没有那么多的愁绪  白發增生也快,但会慢于芦芽的速度  晚
期刊
印象中,后园里有很多树,数量最多的莫过荆条了。荆条在老家的名字叫腊条,待它们长到儿臂般粗细,能称为腊杆时,就成了练武之人的至宝。它套上枪头便是大枪,嵌上刀头便是斩马刀,两头光光时便是棍棒。荆条放在农村人的家中,粗的便成了锨把、锹把、钯把等农具的重要支撑部分,细的,则成为手巧者编织筐和篮的主材,也可搭成豆角、西红柿的架子,或是攀成菜园的隔篱。在农村家庭一点都派不上用场的,遂砍了晒干,成为烧饭蒸馍的柴
期刊
当我想象着你的逼仄,想象着你瘦弱地流过我的心野。那时正值枯水时节,秋水共長天一色。  我是孤鹜,也是翔鱼,是浮于江上的萧萧落叶。我摇曳孤舟,身披彩旌,我途经你的灵魂,渴盼你润泽我的城府。  我废寝忘食打捞江中的月色,告别王勃的滕王阁,逆流而上,抵达黄鹤楼的时候,崔颢已骑着黄鹤西游。这不是巧合,昔人没有等崔颢,崔颢亦没有等我,他和吕纯阳一样衣袂飘飘。  我们的另一主角李白,斗酒百篇,秀口吐尽半个盛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