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由盐业公司垄断经营的食盐专营体制是否改革的讨论已经过多年,我国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多套盐改方案却都并未能实施,特别是近期“抢盐”事件又一次将盐改问题提上日程。通过对消费者的实证调研分析,探究盐改对广大消费者利益的影响。
关键词:食盐专营体制改革;垄断;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7-0068-01
1 前言
始于2011年3月14日的“抢盐”风潮,以浙江绍兴和上海为始发地通过口口相传和网络信息的扩展,数天之内席卷我国大江南北。此次“抢盐”事件发展成为全国性质后,随之引发部分地区盐价攀升,平常国家专营下售价仅为1元多的加碘盐涨至10元至20元不等。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发布消息,表示我国食盐供应正常,安抚民众情绪;同时,各地超市实行限量供应政策,每人每次限购两包,以此缓解食盐的销售不正常状况。
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无有效替代品,其需求弹性几乎为零。在正常情况下食盐的价格不高,占消费者日常支出比例很小,此次“抢盐”风潮造成了部分地区食盐价格攀升以及限量供应情况,这就引出了被一推再推的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以下简称盐改)是否继续推进的讨论。关于盐改,事实上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至今已有十年了。自200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六套盐改方案(皆未能加以实施),中央政府文件中也先后六次提及盐改。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食盐专营办法,盐改即将盐业推向市场。所谓“专营”,是指某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是由政府指定的唯一厂商来执行,其他厂商不得介入的市场格局,其实质是凭借行政权利和法规力量形成对某种产品的垄断经营。
因此我们通过对湖北武汉、浙江宁波和河北保定三地消费者的实地调研,结合网络问卷调查,观察消费者对我国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看法并分析盐改将对广大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
2 就消费者对盐改问题的态度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了解或者关心盐改这件事情,消费者关心的不是食盐是否为垄断定价,而是垄断有没有造成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日常生活。所以,谈到盐业体制改革,消费者反而并不那么有信心,认为盐业体制改革未必能够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总结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在困扰着消费者。
2.1 食盐质量问题
2.1.1 消费者心理上对专营体制的依赖
根据调查数据整合显示,82%的消费者购买食盐最关心质量,12%的消费者关心价格。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却对食盐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他们不太了解食用盐与工业盐的区别,更不懂得如何辨认各类盐的真伪。他们担心食盐放开之后,假盐、伪劣盐大范围的流入市场,食盐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再也吃不到安全健康的食盐,而且合格碘盐的覆盖率也有可能迅速地大大降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就会快速反弹。而国家专营对食盐的质量至少有可见的一定程度的保证,正是这一消费心理使得消费者并不支持盐改。
因此即便食盐专营体制放开由市场经营,消费者仍然对私营企业缺乏信心,通过调查可以看出77.2%的消费者仍然支持由国有企业经营食盐,而只有0.3%的消费者支持私营企业经营食盐,占比极低。
这种消费心理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30余年,但是国有企业在很多重要领域还是居于垄断地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这种对于国有企业信任的消费心理,“国字头”的企业信誉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高于私营企业的。加上近来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瘦肉精问题以及此次“抢盐”风潮,消费者对私营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不放心。这不禁会让我们担心,即使进行了食盐专营改革,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购买国有企业生产的食盐,其实质还是国家垄断,这会致使食盐专营改革事实上的失败。
2.1.2 市场监管不力产生的质量隐患
消费者对国家质量监管部门不太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盐业体制的改革。事实上我国的盐业市场的监管是由盐业公司统筹的,即所谓的“行政垄断加双重垄断”的格局,事实上是代理了政府的职能,因而形成了盐业公司异同食盐销售、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和维护食盐安的工作、政企合一的局面。
而在涉及国家对于市场的监管时,根据调查数据整合显示,67%的消费者对国家质量监管部门不是很信任,这说明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并不看好,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对将食盐放开由市场经营信心不足:虽然,盐改会带来有效竞争使得食盐产品趋于多样化、价格更低等利益,但是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将使市场监管的局面更加复杂化,而如果国家质量监管力度并没有跟上,市场秩序将会更加紊乱,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将可能会大量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产品将可能大行其道。这也说明了为何改革的提案提出后不久,遭到盐业集团以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反对,其中一个理由就是食盐一旦放开,那么食盐的质量安全将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盐改过程中必要的质量监管要及时加强。当然也不能排除一种乐观的可能性,即放开食盐专营后食盐价格下降至不足以激起贩卖私盐和假盐的动机的程度,因为我们知道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食盐经营过程中价差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这种价差来自于盐业集团的绝对垄断。换言之,食盐的质量问题能否得以解决首要关键在于能否根除质量问题出现的内因即垄断因素,其次在于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在改革过程中能同时实现这两点,那么改革是有意义的。
2.2 食盐价格问题
2.2.1 城乡之间情况比较
我们此次调查分成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两个层次来进行,但是在统计数据后发现,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结果并没有差别,他们对待盐改问题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认为其原因是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必需消费品占农村地区消费者日常生活开支的比重大幅度减少。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现象是:因为农村地区更多地保留了腌制咸菜、腊肉等传统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私盐的需求。原因之一在于私盐一次性大量购买其价格较小袋包装的加碘盐更低,原因之二在于腌制咸菜、腊肉等不需要使用加碘的食盐。由此可见,如果盐改后食盐实行市场化经营,有可能使价格进一步下降,就价格下降空间而言还是为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消费者所能接受的。
2.2.2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消费者所能接受的食盐价格区间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多数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大约只有12%的人关心价格。他们认为目前一袋500g食盐1.5元很便宜,而且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即使盐价上升,对消费者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较小。
从问卷数据来看,多数消费者能接受67%之内的涨幅。以此来看,在实施盐改,破除双重垄断的过程中,即使会导致价格上升,消费者也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心理缓冲。当然以我们的分析来看,专营结束后盐价下调的可能性会更大。
2.2.3 消费者对垄断利润的认知度
从调查问卷的“您知道食盐从出厂到销售之间价格的差异吗?”问题中,73%的消费者表示并不知道,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食盐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应该也是消费者对目前食盐价格接受度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们认为现行的食盐体制还是比较好的,约62%的消费者还是希望政府完全控制,改革后反而会带来许多问题。
如果消费者了解了食盐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支持盐改的进行,从而使盐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我们认为食盐体制要改革,这方面的内容必须要加大宣传,否则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改革的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消费者对我国食盐的专营体制并不十分了解,加之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的担忧,80.2%的消费者对盐改不支持。由此,如果要继续推进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话,首要问题是向消费者普及我国食盐经营体制上的相关问题,并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公众对市场化经营的信心,另外需密切关注食盐的价格问题,防止不法分子投机倒把,出现如此次“抢盐”事件中的哄抬盐价问题。我们相信,盐改这一步如果走好的话,有利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q
参考文献
[1]曾绍伦.食盐专营及盐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
[2]凤凰网“盐业改革全民大讨论”[EB/OL].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yanyegaige/.
[3]罗天.市场竞争理论视角下的食盐专营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
[4]丁长青,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食盐专营体制改革;垄断;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7-0068-01
1 前言
始于2011年3月14日的“抢盐”风潮,以浙江绍兴和上海为始发地通过口口相传和网络信息的扩展,数天之内席卷我国大江南北。此次“抢盐”事件发展成为全国性质后,随之引发部分地区盐价攀升,平常国家专营下售价仅为1元多的加碘盐涨至10元至20元不等。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发布消息,表示我国食盐供应正常,安抚民众情绪;同时,各地超市实行限量供应政策,每人每次限购两包,以此缓解食盐的销售不正常状况。
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无有效替代品,其需求弹性几乎为零。在正常情况下食盐的价格不高,占消费者日常支出比例很小,此次“抢盐”风潮造成了部分地区食盐价格攀升以及限量供应情况,这就引出了被一推再推的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以下简称盐改)是否继续推进的讨论。关于盐改,事实上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至今已有十年了。自2000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出台了六套盐改方案(皆未能加以实施),中央政府文件中也先后六次提及盐改。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食盐专营办法,盐改即将盐业推向市场。所谓“专营”,是指某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是由政府指定的唯一厂商来执行,其他厂商不得介入的市场格局,其实质是凭借行政权利和法规力量形成对某种产品的垄断经营。
因此我们通过对湖北武汉、浙江宁波和河北保定三地消费者的实地调研,结合网络问卷调查,观察消费者对我国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看法并分析盐改将对广大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
2 就消费者对盐改问题的态度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不了解或者关心盐改这件事情,消费者关心的不是食盐是否为垄断定价,而是垄断有没有造成商品的价格和质量的变化从而影响日常生活。所以,谈到盐业体制改革,消费者反而并不那么有信心,认为盐业体制改革未必能够达到利国利民的效果。总结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在困扰着消费者。
2.1 食盐质量问题
2.1.1 消费者心理上对专营体制的依赖
根据调查数据整合显示,82%的消费者购买食盐最关心质量,12%的消费者关心价格。作为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却对食盐缺乏质量安全意识。他们不太了解食用盐与工业盐的区别,更不懂得如何辨认各类盐的真伪。他们担心食盐放开之后,假盐、伪劣盐大范围的流入市场,食盐的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再也吃不到安全健康的食盐,而且合格碘盐的覆盖率也有可能迅速地大大降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就会快速反弹。而国家专营对食盐的质量至少有可见的一定程度的保证,正是这一消费心理使得消费者并不支持盐改。
因此即便食盐专营体制放开由市场经营,消费者仍然对私营企业缺乏信心,通过调查可以看出77.2%的消费者仍然支持由国有企业经营食盐,而只有0.3%的消费者支持私营企业经营食盐,占比极低。
这种消费心理可以给予我们一定的启发,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经30余年,但是国有企业在很多重要领域还是居于垄断地位,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这种对于国有企业信任的消费心理,“国字头”的企业信誉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高于私营企业的。加上近来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瘦肉精问题以及此次“抢盐”风潮,消费者对私营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不放心。这不禁会让我们担心,即使进行了食盐专营改革,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购买国有企业生产的食盐,其实质还是国家垄断,这会致使食盐专营改革事实上的失败。
2.1.2 市场监管不力产生的质量隐患
消费者对国家质量监管部门不太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盐业体制的改革。事实上我国的盐业市场的监管是由盐业公司统筹的,即所谓的“行政垄断加双重垄断”的格局,事实上是代理了政府的职能,因而形成了盐业公司异同食盐销售、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和维护食盐安的工作、政企合一的局面。
而在涉及国家对于市场的监管时,根据调查数据整合显示,67%的消费者对国家质量监管部门不是很信任,这说明消费者对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并不看好,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出现的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更是让消费者对将食盐放开由市场经营信心不足:虽然,盐改会带来有效竞争使得食盐产品趋于多样化、价格更低等利益,但是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将使市场监管的局面更加复杂化,而如果国家质量监管力度并没有跟上,市场秩序将会更加紊乱,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将可能会大量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产品将可能大行其道。这也说明了为何改革的提案提出后不久,遭到盐业集团以及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反对,其中一个理由就是食盐一旦放开,那么食盐的质量安全将在原先的基础上更得不到保障。
因此,在盐改过程中必要的质量监管要及时加强。当然也不能排除一种乐观的可能性,即放开食盐专营后食盐价格下降至不足以激起贩卖私盐和假盐的动机的程度,因为我们知道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食盐经营过程中价差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这种价差来自于盐业集团的绝对垄断。换言之,食盐的质量问题能否得以解决首要关键在于能否根除质量问题出现的内因即垄断因素,其次在于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二者相辅相成。如果在改革过程中能同时实现这两点,那么改革是有意义的。
2.2 食盐价格问题
2.2.1 城乡之间情况比较
我们此次调查分成了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两个层次来进行,但是在统计数据后发现,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结果并没有差别,他们对待盐改问题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于这个现象,我们认为其原因是近些年来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必需消费品占农村地区消费者日常生活开支的比重大幅度减少。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现象是:因为农村地区更多地保留了腌制咸菜、腊肉等传统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私盐的需求。原因之一在于私盐一次性大量购买其价格较小袋包装的加碘盐更低,原因之二在于腌制咸菜、腊肉等不需要使用加碘的食盐。由此可见,如果盐改后食盐实行市场化经营,有可能使价格进一步下降,就价格下降空间而言还是为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消费者所能接受的。
2.2.2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问卷中我们设置了消费者所能接受的食盐价格区间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多数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大约只有12%的人关心价格。他们认为目前一袋500g食盐1.5元很便宜,而且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即使盐价上升,对消费者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较小。
从问卷数据来看,多数消费者能接受67%之内的涨幅。以此来看,在实施盐改,破除双重垄断的过程中,即使会导致价格上升,消费者也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心理缓冲。当然以我们的分析来看,专营结束后盐价下调的可能性会更大。
2.2.3 消费者对垄断利润的认知度
从调查问卷的“您知道食盐从出厂到销售之间价格的差异吗?”问题中,73%的消费者表示并不知道,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食盐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巨大差距,这应该也是消费者对目前食盐价格接受度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们认为现行的食盐体制还是比较好的,约62%的消费者还是希望政府完全控制,改革后反而会带来许多问题。
如果消费者了解了食盐成本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支持盐改的进行,从而使盐民获得更多的利益。我们认为食盐体制要改革,这方面的内容必须要加大宣传,否则信息不对称会影响改革的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消费者对我国食盐的专营体制并不十分了解,加之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的担忧,80.2%的消费者对盐改不支持。由此,如果要继续推进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话,首要问题是向消费者普及我国食盐经营体制上的相关问题,并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公众对市场化经营的信心,另外需密切关注食盐的价格问题,防止不法分子投机倒把,出现如此次“抢盐”事件中的哄抬盐价问题。我们相信,盐改这一步如果走好的话,有利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q
参考文献
[1]曾绍伦.食盐专营及盐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
[2]凤凰网“盐业改革全民大讨论”[EB/OL].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yanyegaige/.
[3]罗天.市场竞争理论视角下的食盐专营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
[4]丁长青,唐仁粤.中国盐业史(地方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