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心搏骤停的发生率为20~140例/10万人,其中约80%患者心搏骤停是发生在院外,生存率约2%~11%。成功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关键要素包括心搏骤停的早期识别、及时且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除颤策略和复苏后治疗等。最初由旁观者实施CPR,其次由快速应急部门(我国主要是以“120”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对最终结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受到经济实力、城市规模、急救意识、服务区域以及传统观念等影响,并且由于院前急救车辆的空间限制,复苏急救设备比如心肺复苏的医疗器械等未广泛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仍是医师现阶段院前急救现场处置心搏骤停患者的核心手段。由于徒手心肺复苏受到体力及参加抢救人员限制,难以长时间保证按压的有效性,同时院前急救医师面临如何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预判患者的预后、何时终止心肺复苏等问题。现如今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通过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指导复苏的方法受到普遍推荐,现将其指导院前CPR的意义做简单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