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风雷的名字从来都是和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先行者来说,从不缺少非议
7月7日下午,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双双出席中粮集团入股蒙牛的媒体沟通会,两人谈笑风生。另一个关键人物厚朴基金掌门人方风雷并未到场。
回顾后来一直饱受争议的生涯,方风雷对本刊记者说:“我是顶着做,出身红,政治上能担待,肩膀担得起,否则一会儿爱国一会儿卖国的,换个人神经受不了。”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供职于海南银泰科贸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建设银行。王岐山当时担任建设银行行长。
方风雷注意“高位蓄水”,积累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的特点由此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第二次上市时卫留成见到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
2004年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危机,并且由此引出高盛高华的成立,卫留成当时担任海南省省长。
另外方风雷和顶尖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在决策层的智囊团中建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圈子,从而增加了手中的砝码。
方风雷的一位同事曾经说,“如果有谁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中金岁月
1992年冬天的时候,趁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的机会,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
后来有人写道,“两个人相处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时讨论金融和经济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览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站在大熊猫的面前,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现在的中国为了高达2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发愁,但9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非常缺钱。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不久,水位尚浅,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是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一些大型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海外融资一条路。但国内缺少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自己的投资银行。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王岐山让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摩根方面希望中金公司是自己在中国内地的一颗棋子,而王岐山更希望中金公司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因此极为复杂。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5任总裁,最后放弃努力,不再往这一职位继续派驻人员。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这一点,正是王岐山将方风雷送入中金公司的意图所在。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
前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麦健陆(James McGregor)在他的《同床异梦》一书中这样写道,摩根方面和“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而他们自己对这种作风一无所知”。
“这些银行家们受到的是带有西方商业特点的做事直截了当的培训。而后他们发现自己跟着方风雷和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吃喝玩乐一直到很晚。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知道这些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大失所望的摩根最后放弃了中金公司,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离开中金之后,方风雷净说摩根的好话,他说:“如果没有中外双方在中金创造的和谐气氛,中方没有抱着小弟弟的学习的心态,中金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摩根在中金的参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发展的是谁?
对于先行者来说,从不缺少非议。当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种质疑的声音越强。
为什么要把效益好、规模大、垄断性强的国企,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海外上市,使得中国国内投资者长时间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好处?中石油从2000年海外上市至2007年,公司累计分红达3055亿元人民币,巴菲特一人就从中石油赚得近200亿利润。
激烈者大骂:“宁与外贼,勿与家奴!”
对这些方风雷心知肚明但鲜有反驳。
2006年年底,在唯一的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方风雷问:“发展的究竟是谁?”
“我14年前去日本,看到东芝、索尼、松下,感觉他们很高大,相比之下要达到他们那样简直不可想象,现在我认为我们离他们不远了。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东芝,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是中石油。中移动比日本的NTT、AT
7月7日下午,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与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双双出席中粮集团入股蒙牛的媒体沟通会,两人谈笑风生。另一个关键人物厚朴基金掌门人方风雷并未到场。
回顾后来一直饱受争议的生涯,方风雷对本刊记者说:“我是顶着做,出身红,政治上能担待,肩膀担得起,否则一会儿爱国一会儿卖国的,换个人神经受不了。”
从美国回来后,方风雷奔赴热土海南,供职于海南银泰科贸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建设银行。王岐山当时担任建设银行行长。
方风雷注意“高位蓄水”,积累人脉,“跟随高明的老师学习”的特点由此开始,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1999年9月,志在必得的中海油赴美上市,结果在投资者对其海上石油专营权的诘问中功败垂成。第二次上市时卫留成见到时任中银国际总裁的方风雷的第一句话是:“我记得1999年上市失败时你曾经给我发了封传真,鼓励我。”
2004年方风雷受命解决海南证券危机,并且由此引出高盛高华的成立,卫留成当时担任海南省省长。
另外方风雷和顶尖的经济学家刘国光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因此在决策层的智囊团中建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圈子,从而增加了手中的砝码。
方风雷的一位同事曾经说,“如果有谁需要公章,就去找方风雷。”
很快,方风雷迎来了事业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从此开始了自己叱咤风云的精彩人生。
中金岁月
1992年冬天的时候,趁在特拉华州参加弟弟婚礼的机会,方风雷通过经济学家刘国光,见到了时任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林重庚。
后来有人写道,“两个人相处得挺好,花了很多小时讨论金融和经济问题。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览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站在大熊猫的面前,他们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现在的中国为了高达2万亿的巨额外汇储备发愁,但90年代初的中国,仍然非常缺钱。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不久,水位尚浅,四大国有银行几乎是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一些大型企业要想实现跳跃式发展,只有海外融资一条路。但国内缺少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自己的投资银行。
1993年年末,林重庚向国内递交了一份“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很快,王岐山让方风雷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
最初的时候,外方合作伙伴考虑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士丹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王岐山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摩根方面派任总裁。
摩根方面希望中金公司是自己在中国内地的一颗棋子,而王岐山更希望中金公司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因此极为复杂。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5任总裁,最后放弃努力,不再往这一职位继续派驻人员。
方风雷虽然只是副总裁,但他在关键业务中的推动力,巨大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对公司的控制力,使其成为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这一点,正是王岐山将方风雷送入中金公司的意图所在。
尽管从来没有投资银行经验,但是方风雷与那些华尔街来的投行精英们的工作作风明显不同,也更适合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
前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麦健陆(James McGregor)在他的《同床异梦》一书中这样写道,摩根方面和“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曾一度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就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乡巴佬。用不了多久他们就明白其实他是精通中国商业作风的大师,而他们自己对这种作风一无所知”。
“这些银行家们受到的是带有西方商业特点的做事直截了当的培训。而后他们发现自己跟着方风雷和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吃喝玩乐一直到很晚。方风雷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知道这些人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截至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整个沟通过程可以写一本书,但是方风雷在5个月时间里沟通好了一切。”
方风雷一战成名。
此后,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中金公司都是当然的不二人选。“方风雷是这些交易中唯一真正的创造者。”
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大失所望的摩根最后放弃了中金公司,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离开中金之后,方风雷净说摩根的好话,他说:“如果没有中外双方在中金创造的和谐气氛,中方没有抱着小弟弟的学习的心态,中金公司是不可能成功的。摩根在中金的参与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发展的是谁?
对于先行者来说,从不缺少非议。当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种质疑的声音越强。
为什么要把效益好、规模大、垄断性强的国企,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移动海外上市,使得中国国内投资者长时间不能分享到中国经济成长的好处?中石油从2000年海外上市至2007年,公司累计分红达3055亿元人民币,巴菲特一人就从中石油赚得近200亿利润。
激烈者大骂:“宁与外贼,勿与家奴!”
对这些方风雷心知肚明但鲜有反驳。
2006年年底,在唯一的一次接受记者采访中,方风雷问:“发展的究竟是谁?”
“我14年前去日本,看到东芝、索尼、松下,感觉他们很高大,相比之下要达到他们那样简直不可想象,现在我认为我们离他们不远了。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东芝,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是中石油。中移动比日本的NT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