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手平仓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
“学过金融吗?”
“没有。”
“不懂没关系,只要进来了努力学就行。”
“薪水是多少啊?”
“一手平仓都不知道,薪水没法儿聊,先进公司培训吧。”
坐在我跟前的面试官是一位姓黄的男生,工作牌上写着“人力资源部总监”,长得精瘦,一口潮汕话。
我到这家公司面试,是因为收到一位女生爆料,她说怀疑自己在为一家骗子公司工作:“就在前面的CBD高档写字楼里,那家叫‘顺为投资咨询’的公司,一直不断地大批招人,进去后让我们既当员工又当客户,可是所有购买了公司产品的同事没有一人赚钱了。”
登录工商部门的网站,我看到顺为显示的经营范畴为:外汇、贵金属、国际原油和指数期货,很多地下炒金公司的描述也是这样。
为彻底查清状况,我决定以求职者的身份去探个究竟。面试时,我只能宣称“学历文凭没带、身份证丢了”,黄总仍然通知我下周一来公司报到培训。
招聘流水线
周一我来到公司,面试中提到的入职培训持续了两天,一共三节课。“人民币一个亿有没有概念?就是从一数到一亿元,要用一年半的时间!”老师激情地挥舞着手臂。台下坐着二十多位新员工,带着笔记本和一些借来的金融入门书。课间我和大家聊了两句,他们大多是专、本科应届毕业生,均无金融背景。整个培训,干货少,段子多。
接着,是简单的笔试,所有人几乎零淘汰率地上岗了。
我们这些新员工被带到办公室。办公室两端是三间教室大小的操作间,一排排桌椅无隔挡,每桌配一台电脑,共约280台。员工们更愿意称这里是“网吧”。新人上手,从练习操作模拟账户到开始拉客户,平均只需要3天时间。
走进“网吧”,一排排屏幕上除了K线图,就是弹动的QQ聊天窗口。“要用大量法则。”黄总说,三年前他入行,用QQ找陌生人聊天,第一笔单子花了三个月。看到一个新人手足无措,黄总夺过鼠标,“QQ你都不会玩?”接着娴熟地点开“找人”,搜索范围限定为:广州、23~30岁、在线,逐一添加结果显示的账号。
因为不想涉及到其他人,我从未认真地找过客户。黄总见我业绩没起色,将我调到传统电话组。“打电话比网络拉客户更辛苦哦。”黄总递给我一份400多人的名单,上面有姓名、地址和電话。“这些人都住广州荔湾区,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完全匹配我们的客户定位。”
事实上,打电话的事项,除了挨个给名单中的人推销公司“理财”产品,更多的是通知应聘者面试。黄总还叮嘱我,如果被应聘者问到任何细节问题,都让他来问面试官。
顺为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放出。我在电脑上随机测试,2013年11月15日截至早上十点,就有85个职位在智联招聘“刷屏”,职位名称鲜有重复:客服专员、储备干部、操盘手、网络销售……公司里的会客厅、培训室和工作间每天都是满的,从面试培训到上岗的流水线始终不断。和我混熟的前台说,为期两天的培训,每周有两次,每次大约二十余人,月均百人以上。
培训结束,新员工可以和公司签合同,但只是一份“居间人申请表”和公司免责证书。我的申请表中标粗说明,“居间人与本公司之间并非劳动雇佣关系”,只是合作关系。而后,交10元工本费,做一张员工挂牌。如果想要楼下的门禁卡,再交100元押金自行办理。即便如此,有些新员工还是挺高兴,觉得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某日,挤在电梯里,一个新来的员工问我:“如果找不到客户是不是就没工资?”我随便搪塞了两句。其实,他担心的并不多余。我早注意到公司的招聘简历上写的“底薪+提成+奖金”、月均4000~15000元不等的诱人数字,只有在实现5万元以上绩效时才生效,否则都是零。
放大10倍的黄金梦
“大量法则”往往不奏效,新员工们寻找陌生客户碰壁后,黄总开始说服我们自己及亲友投钱试试。“不仅能拿到底薪,自己操作还可以赚钱。我们工资都是领现金,发到手感觉很爽的。”黄总说。
我身边还有不少人这么干了。两周后,看着模拟账户的盈利,坐我旁边的管理学大专应届毕业生李欢动心了。她投入6500元,试水操作“迷你盘”。我试着提醒她是否再多观察一下,李欢说:“赔一点也没什么,而且又不见得会亏。”
通过咨询相关政府部门和正规金融公司,我很怀疑,顺为呈现在新员工以及客户面前的,只是一个诱人的黄金美梦。
打开顺为资金平台的网页,三个标着“1:100”的彩色气球漂浮在界面上。这个杠杆比例是公司宣传的重点,即投入1万美元就能玩转100万美元,典型的“以小博大”。公司主推的国际现货黄金交易(也叫伦敦金),据称除了以小博大,还有操作简便,交易时间灵活等优势。
但真相是,在中国内地,伦敦金并没有官方认证的合法交易商。因多年来,种类繁多的黄金交易极为混乱,2011年国家规定,国内除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其他任何黄金交易平台不得开办新的黄金交易代理业务。而这些正规平台给出的交易杠杆一般为1:8或1:10。
也就是说,顺为压根就不具备进行黄金交易的资质。另一方面,我需要确认,顺为为了掩藏资质问题,企图让客户放心,从而依托的国际平台“湖景资本”是否正当。
湖景资本——顺为的投资和交易,均在这个所谓的国际平台上完成。客户的资金将直接打入湖景资本,顺为收取佣金和手续费。“湖景资本2007年成立于英国,2013年在澳大利亚注册,顺为是它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商。”其官网上这样介绍。
投资者签署合同的甲方也是湖景资本,协议为中英双语,一式两份。寄回澳大利亚盖章后两周内返还。其间不经过任何境内外银行平台。如果你留心查看,这份合同没有出现顺为的名字,也无顺为盖章。也就是说,当出现法律纠纷时,客户需要找到国外这家公司打官司,与顺为无关。 顺着湖景资本网页的链接,一层层摸下去,我发现其IP地址在美国,服务器在中国广东,注册人来自中国。
如此,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湖景资本是顺为仿照国际交易平台自制的系统,相当于圈钱的“筐”。投资者的交易资金,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黄金交易市场,而是流入了公司自设的电子盘,交易软件和平台实质上都操控在公司手中。
这样的操作在行业内被称为“对赌”,普遍规则是“你亏我赚,你赚我跑”。
而顺为更“高明”的是,专门针对陷入求职困境的应届毕业生下手。其大量招人的目的,不仅是招聘员工,更是寻找客户本身。顺为大方地提供多种岗位,而后把员工和员工的亲友变为客户。
但是顺为似乎并没有跑路的迹象?
禁区背后
在顺为,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像是工作在两个世界。
普通员工的办公间完全敞开,管理人员则身处一片普通员工不能迈入的“禁区”。公司明文规定:除副总以上管理层及行政人员外,其他员工禁止进入行政区域,有文件报批须经前台。
连接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是经理和总监,比如黄总。虽然接触频繁,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姓。姓也不一定是真的。我曾在黄总的员工卡背面无意中看到“古键鹏”这个名字;在黄总的QQ个性签名下,有人叫他“俊”。
几个月过去了,我唯一能接触到的管理层仅有黄总,隔三差五地装懵懂请教问题,也只能得到简单的回答。
幸运的是,在顺为的培训资料、招聘简章和黄总的介绍中,我找到了一些线索。这些文件中影影绰绰潜伏着一些公司的名字:赛励、森文……它们与顺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是顺为的过去,有些是参照对象。
工商资料显示,广东顺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起初,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办公地点在广州维多利广场A座,那里的月租金为110平方米1.3万元。半年后,工商资料变更,追加投资至1000万元,办公地点迁至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
黄总在培训时介绍,顺为的山东老板把生意从山东、上海迁至广东,此前的公司叫做赛励。我查到,广州赛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10万元,后追加至300万元。
梳理顺为的历史,短短几年中,其数次换址、更名,与之伴随的是注册资本从10万元涨至1000万元,办公地点租金翻了10倍。
或许正是顺为如此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体制,让其数次成功“换壳”。
就在我企图想办法接近大老板时,一本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需要頭像,我就顺手把邮箱里存的照片发过去了。杂志上市后,我猛然发现,那是我交给顺为印员工卡的照片。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我决定撤了。辞职跟入职一样容易,黄总也没有再联系过我。2014年11月,我曾经又摸回那栋大楼,眼见里面的应聘培训情况依旧火热。
面对如此画面,我亦喜亦忧。“喜”的是,这家资产上千万元的公司还在运转,尚没有找我麻烦的意思;“忧”的是,哪怕发了报道,仍然有大批年轻人投向这场骗局,不明就里,怀揣希望。
“不知道。”
“学过金融吗?”
“没有。”
“不懂没关系,只要进来了努力学就行。”
“薪水是多少啊?”
“一手平仓都不知道,薪水没法儿聊,先进公司培训吧。”
坐在我跟前的面试官是一位姓黄的男生,工作牌上写着“人力资源部总监”,长得精瘦,一口潮汕话。
我到这家公司面试,是因为收到一位女生爆料,她说怀疑自己在为一家骗子公司工作:“就在前面的CBD高档写字楼里,那家叫‘顺为投资咨询’的公司,一直不断地大批招人,进去后让我们既当员工又当客户,可是所有购买了公司产品的同事没有一人赚钱了。”
登录工商部门的网站,我看到顺为显示的经营范畴为:外汇、贵金属、国际原油和指数期货,很多地下炒金公司的描述也是这样。
为彻底查清状况,我决定以求职者的身份去探个究竟。面试时,我只能宣称“学历文凭没带、身份证丢了”,黄总仍然通知我下周一来公司报到培训。
招聘流水线
周一我来到公司,面试中提到的入职培训持续了两天,一共三节课。“人民币一个亿有没有概念?就是从一数到一亿元,要用一年半的时间!”老师激情地挥舞着手臂。台下坐着二十多位新员工,带着笔记本和一些借来的金融入门书。课间我和大家聊了两句,他们大多是专、本科应届毕业生,均无金融背景。整个培训,干货少,段子多。
接着,是简单的笔试,所有人几乎零淘汰率地上岗了。
我们这些新员工被带到办公室。办公室两端是三间教室大小的操作间,一排排桌椅无隔挡,每桌配一台电脑,共约280台。员工们更愿意称这里是“网吧”。新人上手,从练习操作模拟账户到开始拉客户,平均只需要3天时间。
走进“网吧”,一排排屏幕上除了K线图,就是弹动的QQ聊天窗口。“要用大量法则。”黄总说,三年前他入行,用QQ找陌生人聊天,第一笔单子花了三个月。看到一个新人手足无措,黄总夺过鼠标,“QQ你都不会玩?”接着娴熟地点开“找人”,搜索范围限定为:广州、23~30岁、在线,逐一添加结果显示的账号。
因为不想涉及到其他人,我从未认真地找过客户。黄总见我业绩没起色,将我调到传统电话组。“打电话比网络拉客户更辛苦哦。”黄总递给我一份400多人的名单,上面有姓名、地址和電话。“这些人都住广州荔湾区,是银行的高端客户,完全匹配我们的客户定位。”
事实上,打电话的事项,除了挨个给名单中的人推销公司“理财”产品,更多的是通知应聘者面试。黄总还叮嘱我,如果被应聘者问到任何细节问题,都让他来问面试官。
顺为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放出。我在电脑上随机测试,2013年11月15日截至早上十点,就有85个职位在智联招聘“刷屏”,职位名称鲜有重复:客服专员、储备干部、操盘手、网络销售……公司里的会客厅、培训室和工作间每天都是满的,从面试培训到上岗的流水线始终不断。和我混熟的前台说,为期两天的培训,每周有两次,每次大约二十余人,月均百人以上。
培训结束,新员工可以和公司签合同,但只是一份“居间人申请表”和公司免责证书。我的申请表中标粗说明,“居间人与本公司之间并非劳动雇佣关系”,只是合作关系。而后,交10元工本费,做一张员工挂牌。如果想要楼下的门禁卡,再交100元押金自行办理。即便如此,有些新员工还是挺高兴,觉得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某日,挤在电梯里,一个新来的员工问我:“如果找不到客户是不是就没工资?”我随便搪塞了两句。其实,他担心的并不多余。我早注意到公司的招聘简历上写的“底薪+提成+奖金”、月均4000~15000元不等的诱人数字,只有在实现5万元以上绩效时才生效,否则都是零。
放大10倍的黄金梦
“大量法则”往往不奏效,新员工们寻找陌生客户碰壁后,黄总开始说服我们自己及亲友投钱试试。“不仅能拿到底薪,自己操作还可以赚钱。我们工资都是领现金,发到手感觉很爽的。”黄总说。
我身边还有不少人这么干了。两周后,看着模拟账户的盈利,坐我旁边的管理学大专应届毕业生李欢动心了。她投入6500元,试水操作“迷你盘”。我试着提醒她是否再多观察一下,李欢说:“赔一点也没什么,而且又不见得会亏。”
通过咨询相关政府部门和正规金融公司,我很怀疑,顺为呈现在新员工以及客户面前的,只是一个诱人的黄金美梦。
打开顺为资金平台的网页,三个标着“1:100”的彩色气球漂浮在界面上。这个杠杆比例是公司宣传的重点,即投入1万美元就能玩转100万美元,典型的“以小博大”。公司主推的国际现货黄金交易(也叫伦敦金),据称除了以小博大,还有操作简便,交易时间灵活等优势。
但真相是,在中国内地,伦敦金并没有官方认证的合法交易商。因多年来,种类繁多的黄金交易极为混乱,2011年国家规定,国内除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其他任何黄金交易平台不得开办新的黄金交易代理业务。而这些正规平台给出的交易杠杆一般为1:8或1:10。
也就是说,顺为压根就不具备进行黄金交易的资质。另一方面,我需要确认,顺为为了掩藏资质问题,企图让客户放心,从而依托的国际平台“湖景资本”是否正当。
湖景资本——顺为的投资和交易,均在这个所谓的国际平台上完成。客户的资金将直接打入湖景资本,顺为收取佣金和手续费。“湖景资本2007年成立于英国,2013年在澳大利亚注册,顺为是它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商。”其官网上这样介绍。
投资者签署合同的甲方也是湖景资本,协议为中英双语,一式两份。寄回澳大利亚盖章后两周内返还。其间不经过任何境内外银行平台。如果你留心查看,这份合同没有出现顺为的名字,也无顺为盖章。也就是说,当出现法律纠纷时,客户需要找到国外这家公司打官司,与顺为无关。 顺着湖景资本网页的链接,一层层摸下去,我发现其IP地址在美国,服务器在中国广东,注册人来自中国。
如此,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湖景资本是顺为仿照国际交易平台自制的系统,相当于圈钱的“筐”。投资者的交易资金,并没有进入真正的黄金交易市场,而是流入了公司自设的电子盘,交易软件和平台实质上都操控在公司手中。
这样的操作在行业内被称为“对赌”,普遍规则是“你亏我赚,你赚我跑”。
而顺为更“高明”的是,专门针对陷入求职困境的应届毕业生下手。其大量招人的目的,不仅是招聘员工,更是寻找客户本身。顺为大方地提供多种岗位,而后把员工和员工的亲友变为客户。
但是顺为似乎并没有跑路的迹象?
禁区背后
在顺为,普通员工和管理人员像是工作在两个世界。
普通员工的办公间完全敞开,管理人员则身处一片普通员工不能迈入的“禁区”。公司明文规定:除副总以上管理层及行政人员外,其他员工禁止进入行政区域,有文件报批须经前台。
连接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是经理和总监,比如黄总。虽然接触频繁,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姓。姓也不一定是真的。我曾在黄总的员工卡背面无意中看到“古键鹏”这个名字;在黄总的QQ个性签名下,有人叫他“俊”。
几个月过去了,我唯一能接触到的管理层仅有黄总,隔三差五地装懵懂请教问题,也只能得到简单的回答。
幸运的是,在顺为的培训资料、招聘简章和黄总的介绍中,我找到了一些线索。这些文件中影影绰绰潜伏着一些公司的名字:赛励、森文……它们与顺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是顺为的过去,有些是参照对象。
工商资料显示,广东顺为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起初,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办公地点在广州维多利广场A座,那里的月租金为110平方米1.3万元。半年后,工商资料变更,追加投资至1000万元,办公地点迁至珠江新城高德置地广场。
黄总在培训时介绍,顺为的山东老板把生意从山东、上海迁至广东,此前的公司叫做赛励。我查到,广州赛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10万元,后追加至300万元。
梳理顺为的历史,短短几年中,其数次换址、更名,与之伴随的是注册资本从10万元涨至1000万元,办公地点租金翻了10倍。
或许正是顺为如此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体制,让其数次成功“换壳”。
就在我企图想办法接近大老板时,一本杂志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需要頭像,我就顺手把邮箱里存的照片发过去了。杂志上市后,我猛然发现,那是我交给顺为印员工卡的照片。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我决定撤了。辞职跟入职一样容易,黄总也没有再联系过我。2014年11月,我曾经又摸回那栋大楼,眼见里面的应聘培训情况依旧火热。
面对如此画面,我亦喜亦忧。“喜”的是,这家资产上千万元的公司还在运转,尚没有找我麻烦的意思;“忧”的是,哪怕发了报道,仍然有大批年轻人投向这场骗局,不明就里,怀揣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