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风电场主要运营管理模式,并就如何实现风电场安全经济运营,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风电场;运营管理;对策
近年来,世界环境趋恶化,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近些年来,风电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到2015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2亿千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风电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占全球25.9%,目前已经突破1.4亿千瓦。随着近年来大型特大型风电场的陆续建成投产,风电场运行管理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实现风场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项目业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风电场运行的特点
1、风电场的位置偏远。我国的风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数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三北地区,决定了风电场建设的位置比较偏远。
2、风能的稳定性差。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并非是一种固定存在的东西,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风速和风向都是经常变动的,它们对风力发电机的工况影响很大。为了获得较为稳定的输出电能,风力发电机必须加装调速、调向和刹车等调节和控制装置。
3、风能的能量密度小。为了得到相同的发电容量,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尺寸比相应的水轮机大几十倍。
4、风能不能储存。对于那些单机运行的发电机组来讲,要保证持续供电,必须配备相应的储能装置。
5、区域大,主机型号多,电气系统复杂。项目规模大,机组台数多,设备多样,导致占地面积增加,管理区域越来越大,场内电气系统电压等级高、电气设备日趋复杂化。
6、风轮的效率较低。理论上风轮的最大效率为59.3%,实际效率会更低一些,统计显示,水平轴风轮机最大效率通常在 20%-50%,垂直轴风轮机最大效率在 30%-40%。
二、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风电开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态势比较缓慢,在小型风电场模式下,形成了“运维合一、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管理模式,对小容量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加,80%的机组都在近两年内投运,但由于投运时间较短,尚未形成适合风电场特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已经引起投资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电网企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目前风电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并网发电等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正在制定中或已经发布,风电场管理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运行管理中潜在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风电大规模投运时间短,多数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借鉴火电管理模式,经验不足,有些风电场仍在探索。
2、目前风电场运行、检修、安全规程、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不完善,其内容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需要。
3、风电场地理位置分散、交通不便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够完善,造成生产运营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公司全面、及时掌控生产信息,影响决策和部署。
4、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正在显现。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情况看,风电并网对系统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5、人才匮乏且不稳定。风电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风电各风电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风电场缺乏有经验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安全生产及投资收益存在一定风险。
五、加强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的对策及战略思考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运行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人员是关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电行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风电行业专业人才数量供不应求,同时风电场处地气候环境恶劣,维护工作艰辛,加大了风电场留人的困难。风电企业应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以事业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使各类所需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如风电场实时监视系统,生产报表系统、设备后帐系统、备件管理等系统。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更高效,更智能。
3、建立健全风电场标准化作业体系。风电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制定“运维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绩效考评管理体系”、“风电场班组建设规范”、“风电场各岗位定期工作标准”、“两票管理标准”、“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等作业体系,并严格认真落实,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立体的、闭环的管理体系。
4、加大重视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设备可靠性。针对目前国产风电机组质量欠佳的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并重视员工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现场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努力提升风电 场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5、积极推进 “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区域维护” 管理模式的实施。根据风电场分布范围广泛、部分项目呈区域性集中、现场维护周期长的特点,可以以“现场为基本单位,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路进行区域性维护。根据公司各项目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每个区域配置一支运行维护队伍,负责分管区域内多个风电场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作业工作,由公司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情况、生产动态、检修任务和人员素质等情况动态地调整各区域人员配置。
总的来说,对于风电运营及维护管理,还处在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风力资源和设备潜能可否更高利用,主要还是起因于风力发电本身的稳定性,受制于送出和电网安全。现阶段,对风机设备的维护管理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风电运营维护行业也将会同研究机构、制造厂、投资方,共同优化设计,推进技术改造等共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童瀛;风电场运营与维护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年28期
[2] 梁宏;对风电场运维管理的探讨;《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05期
[3] 王松杰;浅谈风电场运行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电力设备》2015年01期
关键词:风电场;运营管理;对策
近年来,世界环境趋恶化,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近些年来,风电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到2015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2亿千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风电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占全球25.9%,目前已经突破1.4亿千瓦。随着近年来大型特大型风电场的陆续建成投产,风电场运行管理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措施才能实现风场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项目业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风电场运行的特点
1、风电场的位置偏远。我国的风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数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三北地区,决定了风电场建设的位置比较偏远。
2、风能的稳定性差。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并非是一种固定存在的东西,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风速和风向都是经常变动的,它们对风力发电机的工况影响很大。为了获得较为稳定的输出电能,风力发电机必须加装调速、调向和刹车等调节和控制装置。
3、风能的能量密度小。为了得到相同的发电容量,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尺寸比相应的水轮机大几十倍。
4、风能不能储存。对于那些单机运行的发电机组来讲,要保证持续供电,必须配备相应的储能装置。
5、区域大,主机型号多,电气系统复杂。项目规模大,机组台数多,设备多样,导致占地面积增加,管理区域越来越大,场内电气系统电压等级高、电气设备日趋复杂化。
6、风轮的效率较低。理论上风轮的最大效率为59.3%,实际效率会更低一些,统计显示,水平轴风轮机最大效率通常在 20%-50%,垂直轴风轮机最大效率在 30%-40%。
二、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
我国风电开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态势比较缓慢,在小型风电场模式下,形成了“运维合一、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管理模式,对小容量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加,80%的机组都在近两年内投运,但由于投运时间较短,尚未形成适合风电场特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已经引起投资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电网企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目前风电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并网发电等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正在制定中或已经发布,风电场管理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场运行管理中潜在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风电大规模投运时间短,多数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借鉴火电管理模式,经验不足,有些风电场仍在探索。
2、目前风电场运行、检修、安全规程、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不完善,其内容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需要。
3、风电场地理位置分散、交通不便利,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够完善,造成生产运营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公司全面、及时掌控生产信息,影响决策和部署。
4、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正在显现。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情况看,风电并网对系统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5、人才匮乏且不稳定。风电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风电各风电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风电场缺乏有经验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安全生产及投资收益存在一定风险。
五、加强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的对策及战略思考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运行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人员是关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电行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风电行业专业人才数量供不应求,同时风电场处地气候环境恶劣,维护工作艰辛,加大了风电场留人的困难。风电企业应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以事业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使各类所需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如风电场实时监视系统,生产报表系统、设备后帐系统、备件管理等系统。加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管理更高效,更智能。
3、建立健全风电场标准化作业体系。风电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制定“运维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绩效考评管理体系”、“风电场班组建设规范”、“风电场各岗位定期工作标准”、“两票管理标准”、“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等作业体系,并严格认真落实,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立体的、闭环的管理体系。
4、加大重视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设备可靠性。针对目前国产风电机组质量欠佳的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并重视员工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现场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努力提升风电 场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5、积极推进 “风电场群集中控制,少人值守,区域维护” 管理模式的实施。根据风电场分布范围广泛、部分项目呈区域性集中、现场维护周期长的特点,可以以“现场为基本单位,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路进行区域性维护。根据公司各项目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每个区域配置一支运行维护队伍,负责分管区域内多个风电场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作业工作,由公司根据各区域的发展情况、生产动态、检修任务和人员素质等情况动态地调整各区域人员配置。
总的来说,对于风电运营及维护管理,还处在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风力资源和设备潜能可否更高利用,主要还是起因于风力发电本身的稳定性,受制于送出和电网安全。现阶段,对风机设备的维护管理已逐渐走向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风电运营维护行业也将会同研究机构、制造厂、投资方,共同优化设计,推进技术改造等共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童瀛;风电场运营与维护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年28期
[2] 梁宏;对风电场运维管理的探讨;《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05期
[3] 王松杰;浅谈风电场运行管理及存在的问题;《电力设备》201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