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经这样描述课堂、课程与教室三者之间关系:教室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空间,课程是师生共同研讨的内容,课堂是知识、生活、生命在一段特定时空中具体演绎的展开。所以,构筑理想课堂,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构筑理想课堂,从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启程。
萌芽篇:理想课堂的起因
自2012年9月我校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2014年11月,我校有幸参加《理想课堂国际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结束后,与会的领导、老师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在参与过程中明白: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
成长篇:理想课堂的发展历程
在推行理想课堂初始阶段,我校仅仅围绕局党组提出的“两抓一促”工作,其中将五项规范从制定到落实再到深入推进的历程中安排。从课堂规范、课堂实施、课堂提升以及具体的推行和考评策略中做了全方位的引领。下面从四个层面具体阐述课堂的推广历程:从教师、从学生和家长、从教研组、从学校层面阐述课堂的成长。
教师:奋力向上勇当先
1.精学研磨扎根向上
扎根阅读,积蓄力量!为推行理想课堂,我们引领全体教师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致教师》,研读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及童喜喜《智慧行动创造幸福生活》等书籍。学习模式:自学(自己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自由读)——年级共读(年级内充分利用年级微信群,建立数码社区固定时间共读固定篇章)——最后,学校组织读书交流论坛(挑选年级教师代表参与读书活动)。
2.教案研讨创新法
2018年秋,县教研室提出的“教案创新法”,就是较好的一次教案研讨法。其体现了两大原则:教案要少,研讨要透。第一,教案要少,也就是数量要少,一定要有实效性。教案改制为课件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备课上,不是用在大量的书写上。第二,研讨要透 ,指的是备课深度。围绕一个教案,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很全面地进行研讨。不放过一个问题,真正围绕从宏观背景到具体任务都能条分缕析地举一反三。
3.自评反思促成长
“经验 反思=成长”,在教学中,采用“自评反思法”,老师们每天选择课堂上的一个小点进行一周一次的自评反思。要求自评不用太长,两三百字即可,反思在教案以及年级微信中。为避免疲劳,与书写生命叙事结合起来,每周一篇生命叙事再现一周课堂生成。讲班级里的故事记录着课堂的成长。
学生和家长:聆听生命的拔节
课前,孩子们孜孜以求与知识共舞的眼神常常让人动容生情!
课中,教师洒脱自如的身影与幽默詼谐的话语深深地根植于孩子们的脑中;学生尽心倾诉和专心致志与教师心心相印。
乐学、爱学追求知识的坚韧性格,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是孩子们爱课堂的一种最高表现。
教研组:俯首甘为孺子牛
1.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分两种:一种是不同学科的课堂专题研究,如《与自己对话设计方法及设计意图》研究,与知识、文本对话的《三境界六维度》的专题研究。另外一种是同一学科开展的课堂专题研究,等等。
2.每周教研沙龙
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半小时,是我校雷打不动的教研沙龙时间。教师带着一周问题反复研究和揣摩,归纳和反思一周授课感受。学习和观摩名家课堂,交流研讨课堂的成功与不足。从一句句满堂灌的不停顿到一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说说做做。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3.观察课堂、评价课堂
教研组以观察课堂和评价课堂为一体的立体评价机构。
(1)观察课堂
理想课堂所追求的是倾听和应对。我校对课堂的考察不单单是评价课堂和考核课堂。更重要的是观察课堂。观察课堂是对课堂的一个全面分析,一个整体的融合,是课堂三境界六纬度的一个再现。
(2)评价课堂
一节课下来,针对文本处理、学生学习、教师素养三者之间的评价。让评价促进课堂的提升,激励教师对课堂的热爱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提升。
学校:盆满钵丰中的悠悠载体
1.考试测评
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2015年春针对《七实小理想课堂有关知识》进行了考试。2018年春,对“五项规范——备讲批辅考”的落实考试中,又一次让全体教师针对课堂规范进行了严密的测评。
2.敲定实验年级
当时最高年级只有四年级,所以确定四年级为实验年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每周一次的互听互评成为常态,每月一赛的全员赛课成为主流。
3.成立理想课堂辐射团队
2016年秋,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我们成立了的《理想课堂辐射团队》。创建了“理想课堂辐射团队精英”微信群。群中聚焦了课堂问题的生成以及提高课堂的有效策略小记。让教师从备课、磨课、赛课、评课中找到了课堂的成功密码以及幸福的感觉!爱课堂!就在一瞬间!
4.每月一个主题
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由学校负责,针对一周课堂教研沙龙遇到的问题结合整改进行分析,由年级代表做典型发言;也是实施理想课堂中遇到的阶段性难题是怎样进行解决的而展开的活动。如语文《怎样设计与知识对话的细节性和启发性》和数学《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味》,阅读课上《怎样在一节上进行整章的阅读指导》和说写课程《怎样借用七种武器进行说写》等等,每月一个主题成了七实小一张亮丽的名片。
5.细化课堂环节和制定课堂规划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想让教师成长得更快,心中必须装着课堂。田氏课堂现场会后,结合我校实情,把课堂的六要求进行了细化。设置了每个要求的时间,并细化了名称《理想课堂——“学程导思”》。“学程导思”顾名思义,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学”为主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导学交流,精准提炼为三个字“导—学—思”。具体课堂规范六要求如下: (1)目标导向(4分钟)——导入新知(2分钟)、目标展示(2分钟)
(2)任务驱动(5分钟)——任务展示(3分钟)、请生思考(2分钟)
(3)与自己(文本、知识)对话(8分钟)——自主完成(6分钟)、问题诱思(2分钟)
(4)与同伴(教师)对话(6分钟)——互动交流、揭示问题(各3分钟)
(5)展示导学(8分钟)——分享成果(6分钟)、提炼提升(2分钟)
(6)拓展反思(9分钟)——拓展知识(5分钟)、反思总结(4分钟)
让知识定格在师生共同编织的美好生活里,这种“成人之美、与人共美”的美好景象以至于课堂接近了尾声,而学生依然意犹未尽。
如果授课水平高于这些,我们的课堂依然无模。进而制定了《理想课堂三年发展规划》。
6.“五个一”工程
局限于听评课的课堂主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教师的成长。依据实情,全面铺开“课堂五个一工程”。推门听课、全员赛课、课堂教学技能赛、视频回放课和“学优课—做优课—评优课”并存、传帮带活动。五个一工程的开启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打开教师心结的一道窗。
7.争当“周先锋、月先锋”
为切实提升每个教师的课堂能力,每周每月产生出来的优秀者。学校将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颁发“周先锋、月先锋”奖状,并在每周简报、每月校报及时公布周先锋、月先锋名单。
8.走出去请进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聆听窗外声音——外化知识,请进来与大师对话——内化智慧。近几年,县教研室要求的所有学科培训,我们学校积极响应。
8.立体评价促热情
理想课堂的评价,占教师百分考核中的8%。每学期期末汇总,总结教师一学期以来所有学科的赛课成绩,包括阅读课、语数英综合课程、说写课程赛课的得分。一带一路的评价机制将课堂带向远方,设置《课堂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规范、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从精神世界的积淀表现为主题的自觉行动。
成熟篇:搏擊长空展英姿
理想课堂是一种享受美好的向往!一种知识张扬的心灵栖息地!非常适用于“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它不单单是局限于国家、地方课程,更重要的是适用于校本课程的开设。我校开展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阅读课程、说写课程、书写课程、电影赏析课程等等,大量的校本课程见证了理想课堂的独特魅力。请看!晨诵课上,用诗歌开启一天的黎明;用诗歌撬开孩子们的心扉,带着喜悦和自信走进一天的学习生活。阅读课上,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2018年,说写课程,已经在我校推行第二个学期。9月15日,“全国第一所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学校”花落我家。偌大的5000人会场冒雨聆听童喜喜的说写讲座,中途无一人离开。
我校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说写课上使用专用的说写教材,依据方案对说写进行评价,建立评价表。为推进每日一说,设置说写存折,使用讯飞语记进行说写微信打卡,同时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性立体评价机制。一系列方法措施为说写全面铺开,有力地推动了说写课程的开设。师生的茁壮成长镌刻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良好的课程、理想课堂成了家校共育的一座丰碑!
收获篇:腾飞奋进谱华章
2016年10月,有幸参加海门举行的“构筑理想课堂深度研讨会”,来自全国2000名优秀教师齐聚一堂。我很荣幸地被点到做一次即兴发言,10分钟的述说结束,场下响起一阵阵掌声!组委会赠与我们的点评:“你们的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实施过程合乎逻辑,顺应师生的发展,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近几年县教研室举行的区域赛课、全县赛课、下乡送课和优质课评比等等,我们学校尽1/3的教师获奖。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不懈的追求!
2017年全县赛课决赛,我校教师赵晨蕊荣获全县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语文左连芬荣获第三名;2018年春语文教师陈翠玲获全县第二名得好成绩。连续两年参与全县素质测试成绩斐然。荣获安阳市2017年度教育工作亮点展示先进单位。 2018年10月中国网报道了我校《全国第一所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学校》在我校的授牌和专题讲座。同月核心期刊《教育》(读写生活)杂志上刊登了我校六年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
理想的课堂,不是静态教案的演绎,而是动态学案的生成;理想的课堂,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潜在智慧的开发。因此,理想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
萌芽篇:理想课堂的起因
自2012年9月我校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2014年11月,我校有幸参加《理想课堂国际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结束后,与会的领导、老师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在参与过程中明白: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
成长篇:理想课堂的发展历程
在推行理想课堂初始阶段,我校仅仅围绕局党组提出的“两抓一促”工作,其中将五项规范从制定到落实再到深入推进的历程中安排。从课堂规范、课堂实施、课堂提升以及具体的推行和考评策略中做了全方位的引领。下面从四个层面具体阐述课堂的推广历程:从教师、从学生和家长、从教研组、从学校层面阐述课堂的成长。
教师:奋力向上勇当先
1.精学研磨扎根向上
扎根阅读,积蓄力量!为推行理想课堂,我们引领全体教师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致教师》,研读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教师如何管理好课堂》及童喜喜《智慧行动创造幸福生活》等书籍。学习模式:自学(自己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自由读)——年级共读(年级内充分利用年级微信群,建立数码社区固定时间共读固定篇章)——最后,学校组织读书交流论坛(挑选年级教师代表参与读书活动)。
2.教案研讨创新法
2018年秋,县教研室提出的“教案创新法”,就是较好的一次教案研讨法。其体现了两大原则:教案要少,研讨要透。第一,教案要少,也就是数量要少,一定要有实效性。教案改制为课件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备课上,不是用在大量的书写上。第二,研讨要透 ,指的是备课深度。围绕一个教案,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很全面地进行研讨。不放过一个问题,真正围绕从宏观背景到具体任务都能条分缕析地举一反三。
3.自评反思促成长
“经验 反思=成长”,在教学中,采用“自评反思法”,老师们每天选择课堂上的一个小点进行一周一次的自评反思。要求自评不用太长,两三百字即可,反思在教案以及年级微信中。为避免疲劳,与书写生命叙事结合起来,每周一篇生命叙事再现一周课堂生成。讲班级里的故事记录着课堂的成长。
学生和家长:聆听生命的拔节
课前,孩子们孜孜以求与知识共舞的眼神常常让人动容生情!
课中,教师洒脱自如的身影与幽默詼谐的话语深深地根植于孩子们的脑中;学生尽心倾诉和专心致志与教师心心相印。
乐学、爱学追求知识的坚韧性格,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是孩子们爱课堂的一种最高表现。
教研组:俯首甘为孺子牛
1.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分两种:一种是不同学科的课堂专题研究,如《与自己对话设计方法及设计意图》研究,与知识、文本对话的《三境界六维度》的专题研究。另外一种是同一学科开展的课堂专题研究,等等。
2.每周教研沙龙
每周三下午放学后的半小时,是我校雷打不动的教研沙龙时间。教师带着一周问题反复研究和揣摩,归纳和反思一周授课感受。学习和观摩名家课堂,交流研讨课堂的成功与不足。从一句句满堂灌的不停顿到一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说说做做。课堂就是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3.观察课堂、评价课堂
教研组以观察课堂和评价课堂为一体的立体评价机构。
(1)观察课堂
理想课堂所追求的是倾听和应对。我校对课堂的考察不单单是评价课堂和考核课堂。更重要的是观察课堂。观察课堂是对课堂的一个全面分析,一个整体的融合,是课堂三境界六纬度的一个再现。
(2)评价课堂
一节课下来,针对文本处理、学生学习、教师素养三者之间的评价。让评价促进课堂的提升,激励教师对课堂的热爱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的提升。
学校:盆满钵丰中的悠悠载体
1.考试测评
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2015年春针对《七实小理想课堂有关知识》进行了考试。2018年春,对“五项规范——备讲批辅考”的落实考试中,又一次让全体教师针对课堂规范进行了严密的测评。
2.敲定实验年级
当时最高年级只有四年级,所以确定四年级为实验年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每周一次的互听互评成为常态,每月一赛的全员赛课成为主流。
3.成立理想课堂辐射团队
2016年秋,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我们成立了的《理想课堂辐射团队》。创建了“理想课堂辐射团队精英”微信群。群中聚焦了课堂问题的生成以及提高课堂的有效策略小记。让教师从备课、磨课、赛课、评课中找到了课堂的成功密码以及幸福的感觉!爱课堂!就在一瞬间!
4.每月一个主题
每月一个主题活动,由学校负责,针对一周课堂教研沙龙遇到的问题结合整改进行分析,由年级代表做典型发言;也是实施理想课堂中遇到的阶段性难题是怎样进行解决的而展开的活动。如语文《怎样设计与知识对话的细节性和启发性》和数学《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味》,阅读课上《怎样在一节上进行整章的阅读指导》和说写课程《怎样借用七种武器进行说写》等等,每月一个主题成了七实小一张亮丽的名片。
5.细化课堂环节和制定课堂规划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想让教师成长得更快,心中必须装着课堂。田氏课堂现场会后,结合我校实情,把课堂的六要求进行了细化。设置了每个要求的时间,并细化了名称《理想课堂——“学程导思”》。“学程导思”顾名思义,课堂以学习为中心,突出以“学”为主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展示导学交流,精准提炼为三个字“导—学—思”。具体课堂规范六要求如下: (1)目标导向(4分钟)——导入新知(2分钟)、目标展示(2分钟)
(2)任务驱动(5分钟)——任务展示(3分钟)、请生思考(2分钟)
(3)与自己(文本、知识)对话(8分钟)——自主完成(6分钟)、问题诱思(2分钟)
(4)与同伴(教师)对话(6分钟)——互动交流、揭示问题(各3分钟)
(5)展示导学(8分钟)——分享成果(6分钟)、提炼提升(2分钟)
(6)拓展反思(9分钟)——拓展知识(5分钟)、反思总结(4分钟)
让知识定格在师生共同编织的美好生活里,这种“成人之美、与人共美”的美好景象以至于课堂接近了尾声,而学生依然意犹未尽。
如果授课水平高于这些,我们的课堂依然无模。进而制定了《理想课堂三年发展规划》。
6.“五个一”工程
局限于听评课的课堂主题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教师的成长。依据实情,全面铺开“课堂五个一工程”。推门听课、全员赛课、课堂教学技能赛、视频回放课和“学优课—做优课—评优课”并存、传帮带活动。五个一工程的开启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正打开教师心结的一道窗。
7.争当“周先锋、月先锋”
为切实提升每个教师的课堂能力,每周每月产生出来的优秀者。学校将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颁发“周先锋、月先锋”奖状,并在每周简报、每月校报及时公布周先锋、月先锋名单。
8.走出去请进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去聆听窗外声音——外化知识,请进来与大师对话——内化智慧。近几年,县教研室要求的所有学科培训,我们学校积极响应。
8.立体评价促热情
理想课堂的评价,占教师百分考核中的8%。每学期期末汇总,总结教师一学期以来所有学科的赛课成绩,包括阅读课、语数英综合课程、说写课程赛课的得分。一带一路的评价机制将课堂带向远方,设置《课堂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规范、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从精神世界的积淀表现为主题的自觉行动。
成熟篇:搏擊长空展英姿
理想课堂是一种享受美好的向往!一种知识张扬的心灵栖息地!非常适用于“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它不单单是局限于国家、地方课程,更重要的是适用于校本课程的开设。我校开展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阅读课程、说写课程、书写课程、电影赏析课程等等,大量的校本课程见证了理想课堂的独特魅力。请看!晨诵课上,用诗歌开启一天的黎明;用诗歌撬开孩子们的心扉,带着喜悦和自信走进一天的学习生活。阅读课上,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2018年,说写课程,已经在我校推行第二个学期。9月15日,“全国第一所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学校”花落我家。偌大的5000人会场冒雨聆听童喜喜的说写讲座,中途无一人离开。
我校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评价体系:说写课上使用专用的说写教材,依据方案对说写进行评价,建立评价表。为推进每日一说,设置说写存折,使用讯飞语记进行说写微信打卡,同时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性立体评价机制。一系列方法措施为说写全面铺开,有力地推动了说写课程的开设。师生的茁壮成长镌刻在每一位家长的心里,良好的课程、理想课堂成了家校共育的一座丰碑!
收获篇:腾飞奋进谱华章
2016年10月,有幸参加海门举行的“构筑理想课堂深度研讨会”,来自全国2000名优秀教师齐聚一堂。我很荣幸地被点到做一次即兴发言,10分钟的述说结束,场下响起一阵阵掌声!组委会赠与我们的点评:“你们的课堂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实施过程合乎逻辑,顺应师生的发展,希望你们继续努力!”近几年县教研室举行的区域赛课、全县赛课、下乡送课和优质课评比等等,我们学校尽1/3的教师获奖。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不懈的追求!
2017年全县赛课决赛,我校教师赵晨蕊荣获全县数学第一名的好成绩,语文左连芬荣获第三名;2018年春语文教师陈翠玲获全县第二名得好成绩。连续两年参与全县素质测试成绩斐然。荣获安阳市2017年度教育工作亮点展示先进单位。 2018年10月中国网报道了我校《全国第一所童喜喜说写课程基地学校》在我校的授牌和专题讲座。同月核心期刊《教育》(读写生活)杂志上刊登了我校六年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
理想的课堂,不是静态教案的演绎,而是动态学案的生成;理想的课堂,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潜在智慧的开发。因此,理想课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第七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