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学校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性使人类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变得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深入,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应对学校道德教育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思考,以适应多元文化时代的需要。
一、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多元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其最初的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殖民地国家存在的殖民地的正统文化与原居民的土著文化间的共存,二是指在移民国家中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团体的文化的共存。此时,多元文化是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文化的融合,是清除种族观念、阶级观念等的手段。“多元文化”有多种界定,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化的地理特征而言,主要是指不同种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文化的互相认可,特别是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使他们的文化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另外一种是根据文化的时间特征而言,主要是指历时态的文化在某种社会中的共时态存在,比如我们常说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文化转型时期,此时原有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正在消失,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这就促进了多种文化观念和价值的冲突和融合,形成当前特有的多元文化现象。比如地域间的文化多元、时代的多元、文化性质的多元等。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存在,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框架。“多元”不仅表现在文化主体的多样,而且表现在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性、多样性。这种多元文化必然引起价值理念、思想信仰、道德规范上的分歧和冲突。
二、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
1.绝对价值的消除与价值相对主义出现。传统社会的一元价值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认可一个相同的善为绝对的价值,这个共同的善是社会全部人的行为准则,评价着所有人的行为。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导致了个人价值的相对化。它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由,容许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存在,每个学生都应当依据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价值理念选取属于他们的价值观与生存方式。所有道德都应该因社会与文化不同有所差异,不承认人类存在共同的价值和终极价值标准。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导致道德变为“唯我”的道德与无善的道德,这也就否定了道德的终极关怀,抹杀了道德绝对性的一面,必定会冲击道德教育存在的根基。
2.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与学校道德教育责任的迷失。学校德育的内容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知识与规范,目的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公民。在传统的一元文化社会里,学校的德育重视的是道德的文化保存职责,实行的是道德教条式的灌输。学生接受的是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成的是教条式的道德观念。学校德育其实变成了传承单一主流文化的工具。所以德育既不会成为教授道德的方法,又不会成为道德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社会,存在着多元的文化,同时它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这就使我们不能再继续按照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从而取得现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德育,应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平等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让学生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道德教育课程设计也应体现多元化。多元文化教育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又会造成学生凝聚力,向心力下降、社会统一性降低等问题。多元的文化及其冲突,会造成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的迷茫。
3.多元文化冲突与社会整合功能的弱化。多元文化观念和标准之间相互冲撞,造成了价值体系的多元,由此形成了价值冲突和道德相对主义。重视和尊重多元的文化使人们坚持自己的价值标准,同时也会导致盲目排斥其他文化。多元文化导致了共同的价值信仰、共同的价值理念的缺失,人们在享受着孤独的自由的同时,也丢掉了作为社会人的主体间的共性。人与人之间认同感和信任度不同程度地下降。多元文化的冲突,导致社会认同平台发生了危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不能建立。我们应该在承认多元文化的同时,建立在共同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这需要形成对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三、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解决方式
1.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构建和谐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更做到尊重对社会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同时把社会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与其他道德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在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允许个人之间、种族之间在文化、价值上的差异与冲突,我们要通过积极对话的方式去化解多元文化的差异,消除文化间的对立和歧视,相互理解、包融、借鉴吸收。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需要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学生应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应让学生认识并且尊重外来文化,对各种文化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形成一种新的积极文化。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文化认同上的分裂,产生民族文化有优有劣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文化体系和价值理念。
2.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面对多元文化。学生应学会面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现实,形成道德主体人格。在传统的社会,道德是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学习即可。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师不可以机械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学校应锻炼学生对文化的自我欣赏、自我鉴别、自我选择能力。这就要求现代道德教育的重心应该从传授道德知识、讲解道德规则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实践力等为重点的主体道德人格。当前学校德育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顺从者,而应该是学会选择具有主体道德人格的主动接受者。
3.确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和谐发展。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中居主导地位,被普遍认同、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人类本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着大家普遍认可与遵守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内容非常多,如诚实、自尊、尊重他人等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也包括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为了构建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文化体系。
4.确立民主、对话、开放的教育方式。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道德教育,学校与教师必须树立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避免单纯传授道德知识,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或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价值。在学校德育确立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需要对多元文化进行分析,形成文化和价值共识,让学生意识到到核心价值是人性中共同的善,是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坚持民主和对话,不能以一种文化霸权的心态压制其他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以关注个体价值与尊严为基本出发点,以倡导共同体成员的价值平等性为基本原则,以谋求价值多元的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共识、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根本目的。普遍价值作为多元社会的一种道德共识,不能依靠强制灌输的方法强迫受教育者认同,唯有通过对话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协商,达成相互理解,为共同生活培育公共理性,最终孕育出普遍价值。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强求学生信奉什么、不信奉什么,不允许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质疑。多元文化教育必须走出一元文化的霸权和教条,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质疑、学会进行德性创造。我们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使学生面对各种文化。多元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应以一种开放的精神接受学生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何中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困境及其出路[J].烟台大学学报,2004,(2).
[2]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塑造[J].北方论丛,1995,(4).
[3]李德顺.价值观的人文本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学校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多元性使人类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变得多元化、离散化、冲突化。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深入,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应对学校道德教育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思考,以适应多元文化时代的需要。
一、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多元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其最初的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殖民地国家存在的殖民地的正统文化与原居民的土著文化间的共存,二是指在移民国家中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团体的文化的共存。此时,多元文化是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文化的融合,是清除种族观念、阶级观念等的手段。“多元文化”有多种界定,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化的地理特征而言,主要是指不同种族、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存在、文化的互相认可,特别是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使他们的文化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另外一种是根据文化的时间特征而言,主要是指历时态的文化在某种社会中的共时态存在,比如我们常说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文化转型时期,此时原有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正在消失,新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这就促进了多种文化观念和价值的冲突和融合,形成当前特有的多元文化现象。比如地域间的文化多元、时代的多元、文化性质的多元等。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存在,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化框架。“多元”不仅表现在文化主体的多样,而且表现在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性、多样性。这种多元文化必然引起价值理念、思想信仰、道德规范上的分歧和冲突。
二、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
1.绝对价值的消除与价值相对主义出现。传统社会的一元价值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大家都认可一个相同的善为绝对的价值,这个共同的善是社会全部人的行为准则,评价着所有人的行为。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导致了个人价值的相对化。它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自由,容许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下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存在,每个学生都应当依据自己的生活环境与价值理念选取属于他们的价值观与生存方式。所有道德都应该因社会与文化不同有所差异,不承认人类存在共同的价值和终极价值标准。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导致道德变为“唯我”的道德与无善的道德,这也就否定了道德的终极关怀,抹杀了道德绝对性的一面,必定会冲击道德教育存在的根基。
2.道德价值观的冲突与学校道德教育责任的迷失。学校德育的内容是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知识与规范,目的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道德评判和道德践行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公民。在传统的一元文化社会里,学校的德育重视的是道德的文化保存职责,实行的是道德教条式的灌输。学生接受的是统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形成的是教条式的道德观念。学校德育其实变成了传承单一主流文化的工具。所以德育既不会成为教授道德的方法,又不会成为道德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社会,存在着多元的文化,同时它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这就使我们不能再继续按照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从而取得现实学校道德教育的效果。现在的德育,应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平等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让学生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道德教育课程设计也应体现多元化。多元文化教育在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同时,又会造成学生凝聚力,向心力下降、社会统一性降低等问题。多元的文化及其冲突,会造成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的迷茫。
3.多元文化冲突与社会整合功能的弱化。多元文化观念和标准之间相互冲撞,造成了价值体系的多元,由此形成了价值冲突和道德相对主义。重视和尊重多元的文化使人们坚持自己的价值标准,同时也会导致盲目排斥其他文化。多元文化导致了共同的价值信仰、共同的价值理念的缺失,人们在享受着孤独的自由的同时,也丢掉了作为社会人的主体间的共性。人与人之间认同感和信任度不同程度地下降。多元文化的冲突,导致社会认同平台发生了危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不能建立。我们应该在承认多元文化的同时,建立在共同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这需要形成对社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
三、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解决方式
1.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构建和谐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更做到尊重对社会中出现的多元文化,同时把社会所推崇的核心价值观与其他道德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在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允许个人之间、种族之间在文化、价值上的差异与冲突,我们要通过积极对话的方式去化解多元文化的差异,消除文化间的对立和歧视,相互理解、包融、借鉴吸收。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需要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学生应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应让学生认识并且尊重外来文化,对各种文化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形成一种新的积极文化。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文化认同上的分裂,产生民族文化有优有劣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文化体系和价值理念。
2.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面对多元文化。学生应学会面对多元文化社会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现实,形成道德主体人格。在传统的社会,道德是单一的,老师传授,学生学习即可。在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师不可以机械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学校应锻炼学生对文化的自我欣赏、自我鉴别、自我选择能力。这就要求现代道德教育的重心应该从传授道德知识、讲解道德规则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实践力等为重点的主体道德人格。当前学校德育中,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顺从者,而应该是学会选择具有主体道德人格的主动接受者。
3.确立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和谐发展。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社会中居主导地位,被普遍认同、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人类本性决定了人类社会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着大家普遍认可与遵守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内容非常多,如诚实、自尊、尊重他人等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也包括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为了构建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多元文化共存的和谐文化体系。
4.确立民主、对话、开放的教育方式。多元文化社会中的道德教育,学校与教师必须树立适应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避免单纯传授道德知识,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的导师,指导学生自主、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或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价值。在学校德育确立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需要对多元文化进行分析,形成文化和价值共识,让学生意识到到核心价值是人性中共同的善,是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坚持民主和对话,不能以一种文化霸权的心态压制其他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以关注个体价值与尊严为基本出发点,以倡导共同体成员的价值平等性为基本原则,以谋求价值多元的社会成员之间的道德共识、共生共存的和谐状态为根本目的。普遍价值作为多元社会的一种道德共识,不能依靠强制灌输的方法强迫受教育者认同,唯有通过对话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协商,达成相互理解,为共同生活培育公共理性,最终孕育出普遍价值。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强求学生信奉什么、不信奉什么,不允许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质疑。多元文化教育必须走出一元文化的霸权和教条,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质疑、学会进行德性创造。我们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使学生面对各种文化。多元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应以一种开放的精神接受学生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何中华.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困境及其出路[J].烟台大学学报,2004,(2).
[2]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塑造[J].北方论丛,1995,(4).
[3]李德顺.价值观的人文本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