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闯荡江湖靠忽悠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秦从小看着大哥和二哥奔波于各国之间,靠给人瞎出主意而吃香喝辣,于是下定决心要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练就上乘的忽悠神功,然后闯荡江湖。
  苏秦刚出道时很是自恋,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武功高强,第一次向上流社会发起冲击时,选择的忽悠对象便是秦惠王。但秦惠王一见苏秦就觉得不顺眼,更别说听他讲话了。在皇室会客厅,苏秦无视旁人的白眼,说得天昏地暗,最后总结发言:“秦集团兵强马壮、富甲四海,实乃江湖中流砥柱,应该大规模并购其他集团,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第一强!”
  此时秦孝公尸骨未寒,秦惠王并不想冒险,所以等苏秦咽下最后一口唾沫后,悠悠地说:“我刚解决乱讲大话的商鞅,现在最烦你们这些搞推销的,你还是回老家吧。”
  苏秦碰了一鼻子灰,骂骂咧咧地回到老家,继续苦练忽悠神功。两年后,功力大增的苏秦再度出山,自封为“合纵派”的帮主。他先跑到弱小的燕国——人少地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正适合忽悠者创业。苏秦对燕文侯说:“只要您愿归入我的合纵派,我不仅能让其他几个上市公司与您联手搞垮蓄意垄断的秦集团,还能为贵集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包装,想不旺都难啊!”
  燕文侯听得心花怒放,立刻聘苏秦为独立董事,为他配备豪华车队、私人秘书并预付全年工资,还批了一大笔活动经费,让他衣食无忧地去游说赵国。
  在赵肃侯面前,苏秦同样舌灿莲花,说得赵肃侯如梦初醒,当场封苏秦为武安君,又赞助了不少黄金白银、绫罗绸缎。
  有了经济基础,苏秦开始威风凛凛地周游列国。在他的鼓吹下,各路诸侯怦然心动、言听计从,纷纷让他当宰相。但他还不满意,他清楚地知道,一旦秦国对六国没了威胁,他也就没啥存在价值了,分分钟会丢饭碗;可万一秦国哪天真的兼并六国,他铁定会翘辫子。脑筋转了几道弯,他想起当年“睡在上铺的兄弟”——张仪。
  苏秦招摇六国时,张仪正处于无比亢奋的鸡血状态,他顺应当时的“出国热”,一路溜达到楚国,要求面见楚威王,抒发自己的万丈豪情。可惜楚威王根本不搭理他。无奈之下,他只好投靠楚国宰相昭阳,做了家庭教师,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时,苏秦派人给张仪送了封信,请他来赵国一起吃肉喝汤。张仪迫不及待地卷了铺盖,奔向“共享荣华”的大梦。
  张仪到来这天,苏秦特意穿金戴银,大摆宴席,前来做客的都是各国大使,每个人都在觥筹交错中寻到了生命的高光时刻。然而,张仪却被安排在最偏僻的角落,桌上只有两碟咸菜。张仪的脸上挂不住了,冲进客厅对苏秦吼道:“说好的贵宾级待遇呢?”苏秦翻了翻白眼,撇嘴道:“做梦!”张仪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
  张仪不愧是学霸,狼狈之余仍不忘为自己做心理建设:东部不好找工作,我就去西部折腾呗!于是,张仪决定去秦国发展——当然,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了,因为“六国红利”早被苏秦牢牢地攥在手中。
  在张仪去秦国的路上,一个衣饰浮夸的半仙一见到他便飞扑过来,激动地喊:“这位先生的面相真是不得了,一入秦国必定大富大贵!”半仙不仅承包了张仪的全部旅费,还送他一身体面的行头,甘愿陪他跑这一趟。这下张仪的自信简直爆棚,“征服”秦国的决心更坚定了。
  张仪的忽悠神功远在苏秦之上,“鸵鸟派”的秦惠王竟被他哄得眉开眼笑,封他为宰相。眼看张仪飞黄腾达,半仙向他告别,并说出实情,“暗中资助你的人不是我,而是我们的大boss苏秦。他当初故意冷落你,就是为了激发你的斗志,等你在秦国站稳脚跟,一定要想办法让秦国保持威胁六国的姿态但又不发动强大的攻势,让‘合纵派’多撑几年,这就算回报我们了。”自以为棋高一着的张仪这才明白还是被苏秦忽悠了,但他输得心服口服。
  就这样,国际局势在张仪的辅助下稳如泰山,苏秦顺利保住江湖地位,呼风唤雨地舒坦了十几年。可惜他一高兴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得罪的人越来越多,常被人画着圈圈诅咒。终于有一天,齐国某个怀恨已久的臣子暗中雇了杀手,对苏秦实施恐怖袭击。
  苏秦被刺,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盯着齐闵王,眼神極为哀怨。齐闵王忧心忡忡地说:“苏卿,你是我们的国宝,我一定会帮你抓到凶手的!”苏秦哑着嗓子说:“我反正活不成了,只要你对我的尸体施行‘车裂’,并宣布我是燕国派到齐国的卧底,同时重金悬赏刺杀我的人,保证很快就能抓到凶手。”齐闵王半天才回过神来,心想:都快挂了还能想出这种坑人的损招,够狠!齐闵王连声答应,苏秦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齐闵王照着苏秦的遗言去做,凶手果然自投罗网,立刻被宰了。苏秦在黄泉路上笑出声来,“福尔摩斯略输文采,赫尔克里稍逊风骚,忽悠界的智慧担当还数我苏秦!”
其他文献
敦煌石窟里那些不长翅膀不生羽毛,头顶没有光环,借助云但不依靠云的神就是飞天,他们靠衣裙、彩带飞上天。然而把这些彩带运用得得心应手的,并不一定都是柔美轻盈的小仙女。  敦煌石窟创建于北凉时期,窟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西域石窟的模仿,此时的飞天造型简朴,多为椭圆脸,大鼻子,深凹的眼窝,大眼睛,大耳朵,且多为男性,并且动作比较僵硬,飘带舞动的形式单一,身子只要是“U”字形,基本就是在飞舞了。  一眼认出西域
明朝开国年间,混搭风相当讨嫌。有不懂法的军汉们擅自穿靴子在街上踢球,被朱元璋撞见后,统统当场砍脚。明初最杰出的画家戴进也因为给画里的平民错用了官服的大红色,被明宣宗剥夺了画家身份,晚年贫寒而死。  但从明朝中期起,混搭却成了服饰潮流。成化年间,朝鲜使团来人贡,朝鲜人穿的马尾裙瞬间吸引了满朝文武的眼球,引得官员们纷纷效仿。随后,混搭風越来越大胆:明初时士绅们指定穿戴的峨冠方巾,大户人家的佣人大摇大摆
梅兰芳扮演穆桂英时用到了印匣道具,只是一个黄绸包裹的六面体,却代表着王权。出征之际,元帅威风凛凛地高擎印匣,便可调动兵将,指挥千军万马。  戏中的桥段是。朝廷将印匣送来,命穆桂英率兵出征,穆桂英想起杨家满门忠烈却屡遭奸臣陷害,朝廷从来不闻不问,只有等到战势危急才想起杨家。这方印匣能接吗?穆桂英心生犹豫,但佘太君的态度很坚决,“一事当前,以国家社稷为重。你若实在不肯挂帅,就让我这个百岁之人来吧!”穆
说到《水浒传》里潘金莲的悲剧,有人认为她是自作自受,罪有应得;有人对她则报以哀其不幸的深切同情;也有人把她个人悲剧归结为当时的社会。那么,在围绕潘金莲的主客观情境中,究竟有哪些暗藏的“悲剧”元素?  无力改变的贫穷已注定没有人权。  潘金莲是穷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被卖给清河县的张大户家当丫鬟。当时的社会,穷人家卖儿卖女的现象很多,尤其是遇到灾荒年。丫鬟就像主人家的房屋、存款一样,属于私有财产。既然
希特勒非常热爱读书,他从奥地利的一个小镇“北漂”到维也纳后,读完了维也纳图书馆1/3的书;参加德军去前线打仗时,别的战友都在讨论女人和美食,他却专心致志地读书;当上德国总理后依然嗜书如命,哪怕苏军兵临城下,他还在地堡里读书。  希特勒读的书五花八门,其中历史类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希望通过历史——尤其是伟大君主的历史,想象自己就是救世主,将会领导德国从衰败走向荣耀。不过,他只是有选择地读符合自己观点的
安史之乱众所周知,但很少有人知道祸源之一是安禄山的秘书高尚。  高尚原名高不危,出身贫苦,母亲以乞讨为生。但他勤奋好学,文采斐然,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很强烈,曾对朋友说:“我应为举大事而死,绝不能一辈子咬着草根、啃着菜叶!”  后来他靠人推荐做了安禄山的秘书,成为领导的死忠粉,不肯离开片刻,甚至跟进卧室。安禄山肥胖嗜睡,打起呼噜也是山响,而高尚能守在旁边办公直到天亮。秘书做到“贴身保姆”的级别,自然大
1714年,俄罗斯帝国的监察官涅斯捷罗夫揭发西伯利亚省总督加加林公爵犯了盗窃国库罪。可这桩指控始终未能成功,因为枢密院办这案子的是多尔格鲁吉公爵,跟加加林的关系不错,两位老爵爷互相袒护。  三年之后,涅斯捷罗夫找到机会,上奏沙皇彼得一世,诉说加加林如何敲诈勒索、中饱私囊、侵吞国库。彼得一世于是派了个调查委员会——自己身边出生入死的近卫军侍从,前去调查。  事实很快就查清楚了。近卫军回来了,带回了足
又是一年高考季,“高考房预订火爆”再次登上热搜话题,门牌号带6、8的房间被家长疯抢,有人过完年就迫不及待地把房订了。至于曾住过高分考生的“吉利房”更受坊间热捧,花好几倍的价钱也未必订得到。  其实,“高考房”不只现在有,科举时代同样有。只不过,科举时代既有价格昂贵的高考房,也有免费的高考房,还为贫困考生免费提供食宿。  每次科考前,各省考场附近的旅店老板都会设法吸引考生的眼球,希望有考生入住。清人
在《边城》里,几乎所有的湘西人都善良坦荡,于无声处表现出古道热肠、侠肝义胆。若将这种精神特质冠以名字,“边城性格”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沈从文的性格同样具有浓郁的“边城”味。  1931年11月,好友胡也頻被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得知此事,沈从文心急如焚,立即找到胡适,希望其出面营救。当时胡适与国民党当局的关系也特别紧张,不便公开出面,便写了一封信给蔡元培,沈从文拿上这封信,又急如星火地去找蔡元培
在三国名人谱里,臧洪不是以善战或智谋出众,而是凭借忠义。  臧洪开始投奔的不是袁绍,而是张超。当时董卓专权,天子成了傀儡。可诸侯都无动于衷,甚至有的如同看戏。臧洪找到广陵太守张超,说:“你和哥哥张邈,一个是广陵太守,一个是陈留太守,这两处经济富裕、军力强大,为何不联合天下英雄打败董卓呢?”张超听了,十分同意。  于是,张超马上联络哥哥与其他诸侯讨伐董卓。关东联军正式成立,却缺个领盟的人,所有太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