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拓展型课程的乡土史教学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认为把乡土历史引入中学历史课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突出教材的重点,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这样的立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只有一本书、一支笔的死板模式和手段,大大增强历史教学的活泼性、生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 唐山 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一、基本认识
我们所说的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当地保留下来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的人文古迹部分,在历史教育中兼具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力的乡土资源是天然传承历史的最佳载体。
唐山历史上就是“京畿重镇”之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国的第一座重工业城市到大地震后的凤凰涅槃,从李大钊到节振国,无一不显示家乡蕴含的灿烂的文化、辉煌的过去及辈出的名人,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史是与历史血肉相连的。利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推进历史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是起着众多的辅导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这些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历史学习的内容,更可以带着学生直接走入生活,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山上街巷之间,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界定。
二、现实意义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挖掘与有效利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地方人文景观,进行利用地方人文景观资源激励学生对历史知识感知认识的研究。通过对地方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的认知,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必将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乡土史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只有对家乡充满爱才会引发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的爱。乡土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是一种最有亲和力的德育课程资源。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丰富的乡土史资源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感悟历史的素材,并因为与学生的生长、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而易激发其学习欲望。此外,从乡土史入手学历史,不仅有亲切感,而且符合学生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学习心理。这就有利于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乡土史教学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乡土史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分析和交流本乡、本土的历史资料;参观当地历史遗址;访问本地历史专家和历史见证人;撰写有关乡土史的小论文,这些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它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并有助于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四)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只有了解家乡先人们的创业历程,知晓先人留下的文物古迹的价值,才能切实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运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真正实施地方人文景观资源的教育潜能挖掘和研究的并不多见,所以其挖掘与开发研究有较大的空间。
三、具体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乡土资源
在学生身边的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兄弟学校与单位的人力资源、历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乡土历史课程大多记录学生家乡的历史,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有亲切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家乡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进一步体会家乡的可爱,使历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习乡土历史课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实地调查研究,产生直接经验,为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时介绍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提到李大钊由于所讲的地点和当事人都是学生熟悉的,听起来倍感亲切。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历史教学。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时,可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外国产品的品牌有多少;加入WTO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讲述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节后,开设活动课,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生活的实际进行调查。
四、结语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确实,作为中学历史拓展型课程的乡土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挖掘乡土史与通史的联系,从通史的高度理解、掌握乡土史;要勤于读书,收集、考据有关史实,日积月累,以备教学时使用;还必须注意制定正确的教学目的,讲究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广大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继续学习,共同探索和构建乡土史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任世江.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2005(12).
[4]崔允漷.课程·良方.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唐山 乡土资源 历史教学
一、基本认识
我们所说的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当地保留下来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点的人文古迹部分,在历史教育中兼具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力的乡土资源是天然传承历史的最佳载体。
唐山历史上就是“京畿重镇”之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国的第一座重工业城市到大地震后的凤凰涅槃,从李大钊到节振国,无一不显示家乡蕴含的灿烂的文化、辉煌的过去及辈出的名人,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史是与历史血肉相连的。利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推进历史教学,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是起着众多的辅导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这些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历史学习的内容,更可以带着学生直接走入生活,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山上街巷之间,这符合《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界定。
二、现实意义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挖掘与有效利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地方人文景观,进行利用地方人文景观资源激励学生对历史知识感知认识的研究。通过对地方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的认知,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必将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乡土史教学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只有对家乡充满爱才会引发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的爱。乡土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生动的材料,是一种最有亲和力的德育课程资源。只有让学生亲身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丰富的乡土史资源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感悟历史的素材,并因为与学生的生长、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而易激发其学习欲望。此外,从乡土史入手学历史,不仅有亲切感,而且符合学生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学习心理。这就有利于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乡土史教学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乡土史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搜集、分析和交流本乡、本土的历史资料;参观当地历史遗址;访问本地历史专家和历史见证人;撰写有关乡土史的小论文,这些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益的。尽管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它能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获得主动探索的“经历”,并有助于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四)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只有了解家乡先人们的创业历程,知晓先人留下的文物古迹的价值,才能切实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运用乡土历史、地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真正实施地方人文景观资源的教育潜能挖掘和研究的并不多见,所以其挖掘与开发研究有较大的空间。
三、具体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乡土资源
在学生身边的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兄弟学校与单位的人力资源、历史学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乡土历史课程大多记录学生家乡的历史,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有亲切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家乡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进一步体会家乡的可爱,使历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习乡土历史课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实地调查研究,产生直接经验,为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时介绍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提到李大钊由于所讲的地点和当事人都是学生熟悉的,听起来倍感亲切。也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历史教学。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时,可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外国产品的品牌有多少;加入WTO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讲述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节后,开设活动课,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生活的实际进行调查。
四、结语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确实,作为中学历史拓展型课程的乡土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挖掘乡土史与通史的联系,从通史的高度理解、掌握乡土史;要勤于读书,收集、考据有关史实,日积月累,以备教学时使用;还必须注意制定正确的教学目的,讲究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广大历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继续学习,共同探索和构建乡土史教学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任世江.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学,2005(12).
[4]崔允漷.课程·良方.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