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涵义的模糊及救济方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j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老师:邹立刚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我国公共秩序的制度为视角,分析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含义的模糊化及其原因。并分析我国公用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明确公共秩序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在确定适用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上应规定限制。
  【关键词】 公共秩序;模糊性;社会公共利益
  一、公共秩序的涵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国际私法也从原来的几乎为零,发展到现在的已经逐步壮大。我国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我国主权完整。在国际司法上也有自己的“保护武器”那就是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自从14世纪从意大利的巴托鲁斯提出之后,就一直备受瞩目。他在《论法律冲突》一书中首次论述了法的域外效力,并认为“若禁止性法则是令人厌恶的,那么其效力不可延伸至立法者领域。所以,某法则禁止女儿享有继承权,则其实属令人厌恶之法,其效力不可延伸至域外。”在德国学者萨维尼是“法律关系本座说”中,也有早期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影子。萨维尼主张外国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排除的。在近代,大陆法系学者孟西尼、英美法系学者戴西等都曾在自己的理论中阐述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内容。由于不同法系的国家对“公共秩序”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所以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尚无一致的含义。一般认为,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主要是指法院在依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时,因其适用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可以排除该外国法的适用。 ①
  从法理上看,由于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既具有排除外国法适用的否定或防范作用,又具有直接适用内国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肯定作用,因此,依公共秩序功能的不同分为消极的公共秩序和积极的公共秩序。
  (一)在消极的公共秩序中,又依其适用范围分为狭义的公共秩序和广义的公共秩序。
  1、消极的公共秩序
  消极的公共秩序指依冲突规范指引所构成的公共秩序。狭义消极的公共秩序,系指在一国法院依内国冲突规范的指定本应对某一涉外民商事关系适用某一外国实体法作准据法时,如其适用将与自己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便可排除该外国法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事实上,我国国际私法学论著中的公共秩序涵义大多是狭义的。
  2、广义消极的公共秩序
  广义消极的公共秩序的涵义不仅包括狭义消极的公共秩序,还包括一国法院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依据所属国冲突规范的指引所应适用的但却违背内国公共秩序的外国法院判决或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
  (二)积极的公共秩序
  是一国立法机关为了维护内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规定自己的某些民商法规范具有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关系的效力,从而间接地排除外国法的适用。积极的公共秩序是指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通过规定直接适用的法律而间接地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二、公共秩序涵义的模糊性
  (一)公共秩序是的模糊性
  公共秩序,明确地说是指只具有消极功能的公共秩序,尽管各国已普遍作了规定,但要明晰地界定它的内涵和外延,规定其适用的标准和范围,却是十分困难的。也就是说,要给公共秩序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是不可能的。
  1、公共秩序具有模糊性。
  公共秩序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捍卫其根本利益而对适用外国法设置的最后一道“安全阀”,公共秩序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2、公共秩序具有地域性。
  国际私法从根本上讲是国内法,每个主权国家都可以从本国国情出发规定其公共秩序。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普遍的为所有国家认同的“国际公共秩序”。
  3、公共秩序还具有时间性。
  一国的公共秩序正是从其本国国情出发制定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形势的化,一国的公共秩序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一国的公共秩序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生命力正在于它的弹性,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如果规定得很细、很具体、很明确,既可能挂一漏万,又可能失之呆板而不便灵活运用。要知道,公共秩序制度的实质在于排除违背一国对内对外基本政策的外国法,而一国的对内对外基本政策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因事、因地、因时而有所变化的。然而,尽管如此,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还是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范围的。
  三、我国公共秩序的模糊化及救济
  (一)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的规定
  在各国关于公共秩序立法中既有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消极条款,也有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肯定内国法的积极条款。中国是典型的混合限制外国法适用的国家。许多学者根据我国《法律适用法》第5条规定得出结论,中国是直接限制适用外国法的国家。其实,在我国立法中是存在间接限制外国法适用的法律条款的。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44条规定。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②
  (二)对中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现状的解读
  从我国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历程来看,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
  1、我国的立法模式是混合限制适用外国法,但是以直接限制外国法的适用为主。没有明确的公共秩序的概念,立法中模糊的规定“社会公共利益”过于简单、模糊,而且规定得过于狭窄。
  2、对于公共秩序的标准,我国采用结果说(客观说)。主张外国法的适用结果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利益”,而不单纯考虑外国法律的内容本身。如《法律适用法》第五条规定:外国法律的适用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我国的立法不仅表现出对公共秩序的适用规定过于宽泛,不符合国际法的基本精神,而且表现出它不能顺应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适用的发展趋势。” ③   3、我国《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排除或者限制使用的是国外法,而且包括国际惯例。这种做法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因为民商事领域的许多惯例是各国长期经济交往产生的国际商事惯例,不涉及公共利益,《法律适用法》吸纳了学者的意见,不再将国际惯例作为公共秩序保留的排除对象,规定“适用外国法律将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利益的,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③
  (三)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建议
  1、明确公共秩序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从当前我国的民商事立法对公共秩序适用标准的规定来看,尽管在适用中采用了结果说,但我国的立法对公共秩序的表述过于狭窄,不仅不利于我国完整地确定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不符合国际上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的立法是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或“法律的则或者我国国家、社会利益”来表述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这样规定过于简单而且不够全面国的普遍实践来看,公共秩序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应包括基本政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容。应以“公共秩序”一词取代“社会公共利益”,以便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中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社会公共利益”,应该解释为包括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道德的基本观念和国家的主权与安全。 ④这里“法律的基本原则”应包括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由于国际私法意义上的公共秩序并非单纯指我国国内公共秩序,对于适用外国法将导致违反我国依国际法,包括对我国有效的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法所承担的义务之结果的,也应予以排除。
  2、在确定适用公共秩序的适用标准上应规定限制。我国公共秩序的适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程度的深化,许多国际私法学者为了使其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纷纷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这些主张要求合理限制公共秩序的适用范围英国法学家戚希尔(Cheshire)认为,只有给公共秩序以合理的解释,并局限于合理的范围不侵蚀国际私法的原则和宗旨。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际私法性国际条约,都明确指出了援用公共秩序排除适用外国法的必要条件,即只有内国冲突规范所应适用的外国法明显违背内国公共秩序时,才能排除适用外国法。例如,土耳其《国际私法》第5条规定:“当应适用于个别案件之外国法律条款明显违背土耳其之公时,不适用之。”这里无论是土耳其国际私法,还是该公约,都特别强调援用公共秩序排除适用外国法的条件,即外国法必须“明显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才能被排除适用。换句话说,上述法律措辞亦表明,如果所要适用的外国法未“明显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就不一定要被排除不能排除适用。也就是并非所要适用的外国法违背法院地国的公共秩序时,外国法都要被用。
  当然,尽管这种“明显违背”仍然是一种弹性较强的措辞,但它终究体现了国际社会限制序适用的普遍意向。随着国际经的不断加深,各国制定的法律亦在各国之间相互影响,一些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法律甚至相互模仿,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公共秩序适用的范围,而且在立法上定出与大多数国家致的公共秩序适用标准,有利于各国开展广泛的民商事交往。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顺国际私法趋同化的发展趋势是我国谋求本国国际私法发展与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有秩序的立法应从多方面体现当今国际社会限制公共秩序适用的精神,应规定,“适用外国法其适用明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秩序相抵触的,不予适用”。我认为将公共秩序保留作为一项原则,但应该对其适用范围做适当的限制。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公共秩序保留的内容上和解释上呈现出一种趋同的趋势,主要有:“(1)违反根据国际条约应该承担的义务或国际上公认的一些原则如公平、正义。(2)外国的立法属于歧视性的条款的。(3)与法院地国的强制性规范相抵触的强制性义务,如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制度,部门法的基本原则等;(4)违反法院地禁止性的规定如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事项。其实一些概念之争没有意义,主要是要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⑤
  3、我国法律规定排除该外国法后的补救措施是适用法院地的法律。根据世界各国的立法,有的国家规定直接适用法院地法,有的则采取一些灵活的方式。笔者认为,采用最密切联系的原则能更好的保证公平公正,而不要倾向于属地主义色彩的一概规定适用法院地的法律,因为只有这样,才更符合国际私法的基本精神,有利于国际民商事交往的顺利有序的进行。“1971年《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确立的最密切联系说,明确了在法律选择上着重考量多元法律体系的公共秩序政策。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肯定和推广,并成为判断各国国际私法是不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准。” ⑥
  四、结语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外国法的适用的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各国在国际私法领域无不采用这一制度,以维护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我国应当加快完善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在国际交往中运用其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注释:
  ①孟昱妍,《浅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六期
  ②孟昱妍,《浅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六期
  ③齐湘泉:《<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法>原理与精要》,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
  ④刘长远,《再论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保留——兼评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之异同》,《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6月
  ⑤胡适著、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第9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⑥1971年《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确立的最密切联系说,主要体现在第5条“国际私法之性质及发展”和第6条“法律选择的原则”中。该重述第5条规定:“国际私法规则,特别是法律选择规则,大部分为判例法,因此之故,与其他普通法规则相同,均不断接受考验,此种规则之发展与考验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相关实体法规则中的特殊政策,同时包括涉及多数法域事件之一般政策。”该重述第6条规定:“1、法院,除受宪法约束外,应遵循本州关于法律选择的立法规定。2、在无此种规定时,与适用于选择
  法律的规则有关的因素包括:(1)州际和国际制度的需要;(2)法院地的相关政策;(3)其他利害关系州的相关政策以及在决定特定问题时这些州的有关利益;(4)对正当期望的保护;(5)特定领域法律所依据的政策;(6)结果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7)将予适用的法律易于确定和适用。”
  参考文献
  1.著作类:
  [1]韩德培:《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3]齐湘泉:《<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法>原理与精要》,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
  2.论文类:
  [4]孙建:《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问题的探讨——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中的公共秩序问题》,《南开学报》,2005年2月
  [5]潘晨子、罗小刚:《谈我国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武汉大学法学院,2009年7月
  [6]李健男、吕国民:《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反思与展望》,《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
  [7]谷文昭:《对我国国内法律规定中公共秩序保留的思考——以我国涉外仲裁裁决执行的两个典型案例为视角》,《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23卷第3期
  [8]檀吓俤:《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性质思考》,《新西部》,2007年第24期
  [9]屈广清、李冠群、关健:《论多元法律体系之公共秩序政策对国际私法的规制》,《东南学术》,2011年第4期
  [10]孟昱妍:《浅析国际私法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相关问题》,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11]金彭年:《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研究》,《法学研究》,1999年第四期
  [12]刘淑勤:《公共秩序保留新探》,《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第18卷第2期,1997年
  3.法条类: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2011年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2-0218-01  近年来,普及高中教育已是大势所趋,随着重点高中降低分数招生,农村中学更是迎来了成绩更差的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就是是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这给农村中学的高中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要想教好这些学生面临着十分大的困难,作为教师首先不应该是报怨和失望,而是应认真分析这些学生存在困难的原因,采
期刊
转眼,我走上教师岗位已经13个春秋,干德育工作也有10年了,这其中发生过很多的故事,承载着我很多的喜怒哀乐,一直以来,我都按自己的想法去“爱”我的学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对学生的爱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爱”——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再调皮的孩子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也渴望自己的成功,有时候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让孩子沐浴一天的阳
期刊
摘要:新教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才走上教师岗位,身上学生味浓,教学上又没有经验,他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呢?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新教师的转变进行了分析:(1)要从学生转变为老师,逐渐褪去身上的学生气;(2)要放下架子,向其他教师拜师学艺,甘当“学生”;(3)要热爱教育事业,在教学中遇到“堡垒”才会勇往直前;(4)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有反思才有提高。  关键词:新教师 转变 角色
期刊
在国培期间我参加的是音乐班,在音乐班我初次听说有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我的个人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学到了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今天我就把我所学的奥尔夫教学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
期刊
4月16日,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受害者研究生黄洋因抢救无效死亡,而嫌疑人竟是他的同窗,一个同样优秀的研究生,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在痛心,怜惜之余,更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眼中的栋梁,怎么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向自己的同窗痛下黑手?人们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同时,也向整个教育界提出了问题: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要教书首要育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
期刊
美术课堂的教学行为从美术新课改以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从教师的教学行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教师的教学从注重理论与技法的层面转向了注重学生的层面,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了愉快的合作与主动。  新课标的施行,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块。在这四个教学模块中,除了欣赏·评述注重于以对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美术现象的欣赏与审美
期刊
【摘 要】现在有个别校教师被学生、家长袭击,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发人深思。我们强调以生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致力于突出“保护”过渡,认为对学生还不成年只能保护,不能惩戒。这实际是对教育的误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成功。  【关键词】评价 赏识 惩戒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对学生实行了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及
期刊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期心理状态的平衡与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其一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因此关注幼儿心理,维护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
期刊
【摘 要】而随着国家公休制度的实施,国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节假日,这一现象给了媒体另外一个竞争空间,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广播节目节假日的编排创新尤为重要。  【关键词】广播节目 节假日 创新  从2010年-2012年,893汽车音乐电台在节目收听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增幅居全国私家车电台之首,工作日节目有多档节目进入全台节目前30位,周末的节目整体表现优于工作日,大大
期刊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般比较落后,但是旅游资源一般比较丰富,旅游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首选的发展模式。但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本文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旅游;民族地区;人才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相对边远和闭塞,这些地区通常保存着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像滇西北、黔东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