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师对统编教材能否较快适应,决定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效。基于20个省市的调查表明:教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总体适应性较低,在课程理念、编排体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较大不适应,新教材培训实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自身素质等对教师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改善教师适应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师;统编教材;适应性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份于2019年秋季率先使用了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简称新教材)。2020年秋季新增15个省份开始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截止到目前,共有21个省份在使用新教材。
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直接制约着新课程能否有效推进与成功实施。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幅度较大,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全面把握与了解一线教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适应状况,及时发现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遭遇的种种不适应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稳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工具的设计充分吸纳了高中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正式调研前,课题组在湖北黄石和广东揭阳进行了预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包括学历、教龄、任教学校3个题目。第二部分为教师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适应性调查,由22个题目组成,涉及7个方面内容:课程理念、教材编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影响适应因素、配套措施意见。本问卷最后部分设置了两道开放性问题。访谈采取半结构访谈,以使用了新教材的高一语文老师和教研员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加深对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样本选择
受时间、财力等因素限制,考虑到调研的便利性,课题组采取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案,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于2021年1月17日至2021年1月23日开展了面向全国使用统编教材的高中语文教师的线上调查。共回收问卷571份,有效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为84.9%。有效问卷样本分别来自安徽、广东、湖北、湖南、山东、重庆等19个省份。参与有效调查的485位教师中,本科学历占80.8%;16年以上教龄占55.1%;县城高中教师占42.7%。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
1.课程编写理念适应性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是非常了解。在参与本次调查的高中语文教师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了解的仅占15.1%;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非常了解的仅占8.6%;对新教材编写理念非常了解的仅占6%。访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问卷调查结果。在对某高一语文老师进行访谈时,问到“您对课标精神和教材编写理念了解情况如何”时,他答道:“没有提前通知我们要用新教材,我是开学了才知道的,来不及参加培训就直接开始用新教材教了,至于你说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编写理念,我不太了解,我们学校也沒发过课标文件和教师用书。”
2.教材编排体例适应性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理念的适应程度较低。对于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编排的形式,教师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较高的仅占8.2%;教师对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落实程度较高或很高的分别占8.0%、1.6%;对于新教材以群文阅读形式编排课文,有44.9%的教师认为教学难度较高;对于新教材教学倡导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多数教师认为实施难度较高,仅有11.3%的受访教师认为难度较低。在访谈中,某县高中语文教研员指出:“新教材强调大概念统摄和整合教学,我们的一线老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很难找到适当的方法,日常教学还是一些比较琐碎的设问。对于群文阅读,之前我们教研室有过一些探索,但更多的还是课内关联课外的‘1 N’模式,以前叫作拓展阅读教学。新教材中的课内文本之间往往关联度不高,强行关联可能会架空经典文本的价值。”
3.教学内容适应性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不太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应的教师仅占2.9%。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仅有2.1%的语文教师完全能综合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文本本身的整体要求,多数语文教师只能在一般程度上综合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文本本身的整体要求。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未能重视整本书阅读和活动类单元的教学。将整本书阅读和活动类课程正式纳入单元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的最大特色之一。按照新课标要求,第四、五、八单元的教学应该每单元安排9课时,和其他课文单元同等看待。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第四单元的教学只有2.9%的教师用了9课时以上,30.1%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对于第八单元的教学只有2.4%的老师用了9课时以上,23.3%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对于第五单元的教学只有20.4%的教师用了9课时以上,17.5%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中部某省级重点中学一位新入职教师谈道:“高一考试比较多,课时紧张,对于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我布置了任务,发放了一个调查表格让学生放假时带回去填写,收上来后我也没有评讲;我主要是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并做些批注,没有在课堂上讲;至于第八单元,我们语文组给学生出了一张词语解释的试卷让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然后核对下答案。这些单元和考试没什么关系,加上课时紧张,我们基本上是选择性跳跃过去的。” 4.教学方式适应性
调查显示,新教材推动了大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兼顾是教师目前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有54.4%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发生了适度变化,有17.5%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多选)按照频率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单篇和群文兼顾(24.8%)、单篇教学(17.7%)、单元整合教学(14.07%)、整本书阅读(14.07%)、专题教学(13.65%)、群文教学(8.53%)、项目式学习(6.82%)、其他方式(0.36%)。
5.教学评价适应性
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教材倡导“学习即评价”,这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有一定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日趋多样化。但在高考语文评价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纸笔测验仍然排在教学评价方式的第一位,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小组研讨成果、读书笔记、对话交流、自我反思日志、体验性表演活动和成长档案记录。
(二)统编教材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语文教师认为本校实施新课程理念面临的主要困难依次是教考分离、学生基础差、教师业务能力不适应、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氛围、学校领导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师适应新教材的主要困难是缺乏优质教学案例和考试较多课时紧张,其次是新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和教师不适应新课程理念。某市区重点高中高一语文教研组长表示:“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形式与内容没有多大变化,我们用的是新教材教学,教考分离,领导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这里是重点高中,从高一开始试卷练习很频繁,语文课时紧张,一直在追赶教学进度,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太多,背诵任务也很重,一些活动单元课程没时间开展。”
(三)新教材配套措施和修订意见
问卷的最后两道题是开放式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您觉得新教材有哪些内容需要修订?为了便于量化分析这些回答,提取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了nvivo11软件对485份有效问卷中的两道主观题答案进行了节点归类统计。
调查显示,在新教材配套措施方面,一线教师需求量最大的是希望提供优质课例;在新教材修订方面,一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是新教材的选文问题,主要是加强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适当降低教材内容难度,适当减少教材容量。具体来说,新教材配套措施需求按照由大到小排列,排在前八位的依次是优质课例展示、加强新教材培训、配套教学评资料书、增加课时和课外活动、校领导和教研组要重视、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区域教研交流合作。新教材的修订意见按照教师提及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前七位的依次是选文(衔接、难度、容量)、单元学习任务操作性、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评价衔接高考、完善写作教学体系、配套练习题、考虑区域和学生差异。其中,一位有20年教龄的市区高中教师谈道:“在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学生有很多科目要学,每科学习任务都很重,更何况语文的长线学科性质,学生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时间精力来学习!核心问题:序列化,梯度化,可操作,讲实际。”
四、研究建议
(一)给政府的建议
1.提高新教材培训的覆盖面、针对性
健全国家—省市—区县三级新教材培训体系,力争完成新教材使用地区教师培训的全员覆盖。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稳健推进新教材的使用推广。通过对教师适应性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发现乡镇高中、县城高中教师参与新教材培训的次数明显比市区高中和省级高中少。调查显示有少部分乡镇和县城高中教师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使用新教材,在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新教材培训要向乡镇和县城高中语文教师适当倾斜。
2.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引领新课程新教材落地
教学评价制度是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指挥棒。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调查显示,影响本校新课程理念落实的最大困难是教考分离,考试形式没有变化。新教材倡导情境化教学,注重活动课程和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但其配套的相关测评尚未跟上,容易导致教学与考试的游离。为此,要落实我国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
3.完善新教材内容修订,建立新教材教学网络平台
教师是新教材实施的主体,要落实新教材的理念必须考虑一线教师的实践需求,并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措施。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在新教材修订方面,要考虑选文的初高中衔接問题,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课文容量;改进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注重操作性;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和测评研发;完善新教材的写作教学体系。在配套资源方面,教育部相关部门应当搭建高质量的新教材教学支持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教材的优秀教学案例,尤其要重视单元整合教学案例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的征集。在网络平台展示的优质教学案例,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体现出多样化、层次性,便于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
(二)给学校的建议
1.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研资源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要重视新课程新教材理念的落实,保障语文课时和活动经费;加强学校图书资料和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积极建立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校本语文教研团队和制度,搭建校内外的新教材使用交流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和研究活动。
2.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学校领导要以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精神为指引,积极深化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倡导采用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反对以单纯的试卷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工作绩效,反对追求语文教学的短期效应,反对要求教师把大量课堂时间用于频繁考试。
(三)给教师的建议
1.积极调整心态,转变教学观念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我们不必焦虑,要以积极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来组元,整合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追求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思想占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探索出独特的教学路径和风格。
2.做“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
统编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力求改变语文教学“少费慢差”的顽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读书为本。新教材倡导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倡导基于大概念统摄的整合教学,这些都要求教师有广阔的阅读视野和较强的研究意识。语文教师应当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应当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原文和专家的课标解读,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其次,要树立科研意识,关注语文教学核心期刊研究动态;再次,要有计划地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推荐阅读书目》。
3.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建构教学共同体
教师必须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主动的意识,努力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为此,要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要放出眼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作者通联:张丁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师;统编教材;适应性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份于2019年秋季率先使用了由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简称新教材)。2020年秋季新增15个省份开始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截止到目前,共有21个省份在使用新教材。
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直接制约着新课程能否有效推进与成功实施。和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幅度较大,社会反响比较强烈,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全面把握与了解一线教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适应状况,及时发现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遭遇的种种不适应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稳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转变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工具的设计充分吸纳了高中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正式调研前,课题组在湖北黄石和广东揭阳进行了预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包括学历、教龄、任教学校3个题目。第二部分为教师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适应性调查,由22个题目组成,涉及7个方面内容:课程理念、教材编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影响适应因素、配套措施意见。本问卷最后部分设置了两道开放性问题。访谈采取半结构访谈,以使用了新教材的高一语文老师和教研员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加深对问卷调查中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样本选择
受时间、财力等因素限制,考虑到调研的便利性,课题组采取方便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案,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于2021年1月17日至2021年1月23日开展了面向全国使用统编教材的高中语文教师的线上调查。共回收问卷571份,有效问卷485份,有效回收率为84.9%。有效问卷样本分别来自安徽、广东、湖北、湖南、山东、重庆等19个省份。参与有效调查的485位教师中,本科学历占80.8%;16年以上教龄占55.1%;县城高中教师占42.7%。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
1.课程编写理念适应性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不是非常了解。在参与本次调查的高中语文教师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非常了解的仅占15.1%;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非常了解的仅占8.6%;对新教材编写理念非常了解的仅占6%。访谈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问卷调查结果。在对某高一语文老师进行访谈时,问到“您对课标精神和教材编写理念了解情况如何”时,他答道:“没有提前通知我们要用新教材,我是开学了才知道的,来不及参加培训就直接开始用新教材教了,至于你说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教材编写理念,我不太了解,我们学校也沒发过课标文件和教师用书。”
2.教材编排体例适应性
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理念的适应程度较低。对于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编排的形式,教师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较高的仅占8.2%;教师对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落实程度较高或很高的分别占8.0%、1.6%;对于新教材以群文阅读形式编排课文,有44.9%的教师认为教学难度较高;对于新教材教学倡导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多数教师认为实施难度较高,仅有11.3%的受访教师认为难度较低。在访谈中,某县高中语文教研员指出:“新教材强调大概念统摄和整合教学,我们的一线老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很难找到适当的方法,日常教学还是一些比较琐碎的设问。对于群文阅读,之前我们教研室有过一些探索,但更多的还是课内关联课外的‘1 N’模式,以前叫作拓展阅读教学。新教材中的课内文本之间往往关联度不高,强行关联可能会架空经典文本的价值。”
3.教学内容适应性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不太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应的教师仅占2.9%。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仅有2.1%的语文教师完全能综合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文本本身的整体要求,多数语文教师只能在一般程度上综合考虑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文本本身的整体要求。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教师未能重视整本书阅读和活动类单元的教学。将整本书阅读和活动类课程正式纳入单元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的最大特色之一。按照新课标要求,第四、五、八单元的教学应该每单元安排9课时,和其他课文单元同等看待。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第四单元的教学只有2.9%的教师用了9课时以上,30.1%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对于第八单元的教学只有2.4%的老师用了9课时以上,23.3%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对于第五单元的教学只有20.4%的教师用了9课时以上,17.5%的教师没有开展教学。中部某省级重点中学一位新入职教师谈道:“高一考试比较多,课时紧张,对于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我布置了任务,发放了一个调查表格让学生放假时带回去填写,收上来后我也没有评讲;我主要是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阅读《乡土中国》并做些批注,没有在课堂上讲;至于第八单元,我们语文组给学生出了一张词语解释的试卷让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然后核对下答案。这些单元和考试没什么关系,加上课时紧张,我们基本上是选择性跳跃过去的。” 4.教学方式适应性
调查显示,新教材推动了大部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兼顾是教师目前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教学方式日趋多样化。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有54.4%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发生了适度变化,有17.5%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使用新教材教学时,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多选)按照频率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单篇和群文兼顾(24.8%)、单篇教学(17.7%)、单元整合教学(14.07%)、整本书阅读(14.07%)、专题教学(13.65%)、群文教学(8.53%)、项目式学习(6.82%)、其他方式(0.36%)。
5.教学评价适应性
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教材倡导“学习即评价”,这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有一定推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日趋多样化。但在高考语文评价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纸笔测验仍然排在教学评价方式的第一位,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小组研讨成果、读书笔记、对话交流、自我反思日志、体验性表演活动和成长档案记录。
(二)统编教材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语文教师认为本校实施新课程理念面临的主要困难依次是教考分离、学生基础差、教师业务能力不适应、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氛围、学校领导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师适应新教材的主要困难是缺乏优质教学案例和考试较多课时紧张,其次是新教材内容难度较大和教师不适应新课程理念。某市区重点高中高一语文教研组长表示:“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形式与内容没有多大变化,我们用的是新教材教学,教考分离,领导看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我们这里是重点高中,从高一开始试卷练习很频繁,语文课时紧张,一直在追赶教学进度,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太多,背诵任务也很重,一些活动单元课程没时间开展。”
(三)新教材配套措施和修订意见
问卷的最后两道题是开放式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您觉得新教材有哪些内容需要修订?为了便于量化分析这些回答,提取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了nvivo11软件对485份有效问卷中的两道主观题答案进行了节点归类统计。
调查显示,在新教材配套措施方面,一线教师需求量最大的是希望提供优质课例;在新教材修订方面,一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是新教材的选文问题,主要是加强初高中内容的衔接,适当降低教材内容难度,适当减少教材容量。具体来说,新教材配套措施需求按照由大到小排列,排在前八位的依次是优质课例展示、加强新教材培训、配套教学评资料书、增加课时和课外活动、校领导和教研组要重视、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区域教研交流合作。新教材的修订意见按照教师提及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前七位的依次是选文(衔接、难度、容量)、单元学习任务操作性、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评价衔接高考、完善写作教学体系、配套练习题、考虑区域和学生差异。其中,一位有20年教龄的市区高中教师谈道:“在语文核心素养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学生有很多科目要学,每科学习任务都很重,更何况语文的长线学科性质,学生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时间精力来学习!核心问题:序列化,梯度化,可操作,讲实际。”
四、研究建议
(一)给政府的建议
1.提高新教材培训的覆盖面、针对性
健全国家—省市—区县三级新教材培训体系,力争完成新教材使用地区教师培训的全员覆盖。加强教育督导和评估,稳健推进新教材的使用推广。通过对教师适应性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发现乡镇高中、县城高中教师参与新教材培训的次数明显比市区高中和省级高中少。调查显示有少部分乡镇和县城高中教师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使用新教材,在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新教材培训要向乡镇和县城高中语文教师适当倾斜。
2.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引领新课程新教材落地
教学评价制度是教师使用新教材的指挥棒。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调查显示,影响本校新课程理念落实的最大困难是教考分离,考试形式没有变化。新教材倡导情境化教学,注重活动课程和整本书阅读的落实,但其配套的相关测评尚未跟上,容易导致教学与考试的游离。为此,要落实我国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精神,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
3.完善新教材内容修订,建立新教材教学网络平台
教师是新教材实施的主体,要落实新教材的理念必须考虑一线教师的实践需求,并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措施。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在新教材修订方面,要考虑选文的初高中衔接問题,适当降低难度和减少课文容量;改进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注重操作性;加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和测评研发;完善新教材的写作教学体系。在配套资源方面,教育部相关部门应当搭建高质量的新教材教学支持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教材的优秀教学案例,尤其要重视单元整合教学案例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的征集。在网络平台展示的优质教学案例,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体现出多样化、层次性,便于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
(二)给学校的建议
1.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研资源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要重视新课程新教材理念的落实,保障语文课时和活动经费;加强学校图书资料和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积极建立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校本语文教研团队和制度,搭建校内外的新教材使用交流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和研究活动。
2.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学校领导要以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精神为指引,积极深化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倡导采用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反对以单纯的试卷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工作绩效,反对追求语文教学的短期效应,反对要求教师把大量课堂时间用于频繁考试。
(三)给教师的建议
1.积极调整心态,转变教学观念
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我们不必焦虑,要以积极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来组元,整合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追求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应当提高思想占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探索出独特的教学路径和风格。
2.做“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
统编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力求改变语文教学“少费慢差”的顽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读书为本。新教材倡导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倡导基于大概念统摄的整合教学,这些都要求教师有广阔的阅读视野和较强的研究意识。语文教师应当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为有源头活水来”。首先,应当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原文和专家的课标解读,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其次,要树立科研意识,关注语文教学核心期刊研究动态;再次,要有计划地阅读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的《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推荐阅读书目》。
3.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建构教学共同体
教师必须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主动的意识,努力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为此,要树立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要放出眼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作者通联:张丁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