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顾:北京时间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女子跳马比赛结束。这时,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一段短片,故事的主人公,是刚刚在比赛中获得第七名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模糊的影像难掩清秀的脸庞,屏幕里的丘索维金娜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弹指间,7届奥运会24年的时光静静流淌,已经41岁的丘索维金娜脸上被岁月刻上痕迹。背上背包正准备离场的丘索维金娜连忙走到赛场中央,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掌声超过此前美国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北京时间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女子跳马比赛结束。这时,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一段短片,故事的主人公,是刚刚在比赛中获得第七名的乌兹别克斯坦老将丘索维金娜。模糊的影像难掩清秀的脸庞,屏幕里的丘索维金娜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弹指间,7届奥运会24年的时光静静流淌,已经41岁的丘索维金娜脸上被岁月刻上痕迹。背上背包正准备离场的丘索维金娜连忙走到赛场中央,向观众挥手致意,现场掌声超过此前美国选手拜尔斯夺冠时的分贝。
评点:7届奥运会之旅,丘索维金娜的成绩算不上多么出色,只获得两枚奖牌,但荣誉不是丘索维金娜人生故事中最能打动人的段落。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四处求医,筹措费用,甚至离开祖国代表德国参赛。她那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更是让伟大母亲的形象深入人心。好在故事的结局并不悲伤,如今儿子已基本痊愈,而丘索维金娜依然没有离开体操,如今,她的动力来自对这项运动最初的热爱。看得出来,她很享受这样的时光。
其他文献
你所经过的每一处风景,到过的每一个站台,都将你的憧憬与梦想一一珍藏。 ——题记 看过《黄金时代》后感慨万千,买来编剧李樯的剧本重温那些动人的小细节;看过《归来》后泪光闪闪,找到严歌苓的原著作品《陆犯焉识》映衬着画面找代入感。 作家、编剧、影片、剧本……这些名词总是萦绕耳畔,浮现眼前,冥冥中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要执笔成为一名与文字为伍的编剧时,我已是一只准高三狗,专业课匆匆几个月,说实
教育是个敏感话题,也是当下中国家庭最为集中的话题。回顾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家长比当下的父母更重视教育了。你看那人潮人海的高考考点,你看那密密麻麻的陪读妈妈,都不禁让人慨叹:爱,是要付出代价的,凌驾于亲情之上的分数更让人不堪重负。文章议论,贵在一针见血,直刺社会生活的痛点,说大家最想说的话。 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正所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阅卷老师普遍认为,高考作文的最大看点就在语言,
阐释和思辨,可以说是高考议论文论证思维展开的两种基本模式。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曾说:“理解必须被视为意义事件的一部分,正是在理解中,一切陈述的意义——包括艺术陈述的意义和所有其他传承物陈述的意义——才能得以形成和完成。”理解,就是阐释,就是把握事物及陈述的意义。面对一个题目,大部分高中生都是从“阐释”的思路来构思文章,这几乎已经形成一种套路,如果能在“阐释思维”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思辨思
十八年来第一次抛下父母,独自到异乡去完成一段旅程。旅程之为旅程,正是因为有着种种欢喜悲愁的意外、亦真亦幻的希冀,以及路途上的孤单寂寥。在这样的一段旅程中,幸运有友人为伴;而幸之又幸的,是可以与书为友,为即将到来的风景添几分开阔与厚重。幸甚至哉,在旅程中,我结识了《山水太白·追踪诗仙的盛唐足迹》。 初读太白,是巧合吧——那个眉宇间透出勃勃英气的少年也正走在抛下父母、独自行走的旅程中。访戴天山隐者而
晚饭时候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姐姐的相亲对象。姐姐并不怎么满意这个男人,但媒人对他赞不绝口,爸妈也说他老实,劝姐姐与他再相处看看。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一餐饭,大概姐姐也是想让我们再为她把把关吧。 怎么说呢,真的很一般。他身高只比姐姐高出一点,比我要矮挺多,长得也只是大众脸。爸妈说不该挑相貌,要挑品格好的。这我承认,他确实是挺老实的,甚至,有些木讷。其实还是有点失望的,也明白了姐姐说的“这个人很
【社团志】 “续接汉魏文章风流,弘扬唐宋诗词神韵”,是为流韵。 流韵里,有王蒙先生的题签;流韵里,有莘莘学子的挥毫;流韵里,有无数师长的关爱。
小编写作文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一个灵感,也就是自己下笔的一个点。如果只是埋头苦思如何应付题目,写出来的文字想必不会让自己满意。而对于大家来说,无论平时练笔还是考场作文,每次都很难遇到自己称心如意的题目,甚至有一些题目会让人抓耳挠腮也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感觉。这种情况下,与其绞尽脑汁去往题目上凑,不如把题目往自己的强项上凑。正如禅师那句名言:如果我到不了山脚下,就把山拉到我的面前。 当然,这种写作手法
张爱玲写过:“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赶上了。”对我来说,遇见你,也只是恰好—— 恰同学少年,我风华正茂。 最后一次站在你的身前,看着门前惨黄的条幅在西下的夕阳中拖出了长长的影子,中间的空白在影中被拉出来三个扁扁的白弧,写着“风入松”三个字,古朴苍劲,夺人眼目。 是的,这些年,我习惯了只有你在我身后。 记得7岁那年,
每一期杂志要按时出版,除了精选同学们的美文,小编们也得亲身上阵与文字搏杀—— 大到卷首语,小到一个点评,无不凝聚众小编的心血。但也有时候难免会思路卡壳、毫无灵感,或者面对“对这篇文章无感偏偏让我写”的窘局。那么,小编们这时如何突破自我,成就一篇锦绣文章呢?一谈到作文就头疼的同学这次可不孤单了,《新作文》的小编们会传授血泪经验和破题妙招!
每次写“作文”,我最头疼的不是文章的构思,不是要写的内容,而是开篇的第一句。我经常会被开头困住,无法前行。因为当你心中有一个成熟的想法并且文思泉涌时,那句话便会悄无声息地涌上心头;但若是对文章的构思还不成熟却又急躁难安时,那句话仿佛也是故意为之迟迟不肯露面,那你便会陷入无限循环之中:写了删,删了写,往往复复不知多少遍,那句话才“姗姗来迟”。 文章的构思始于下笔之前,当你真正开始下笔的时候,才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