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拾贝串成宝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位文艺批评家说:“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是‘碎片’,所以我们是碎片中天才的一代。”碎片化叙事是第六代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经常在当代文艺电影中亮相。看起来,碎片化叙事和专题片似乎扯不上关系,因为专题片是要求情节真实和逻辑严谨的。不过我个人觉得,专题片创作中也未尝不可尝试一下这种创作思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在樟树市委组织部制作的专题片《小官大爱》中,作为主创者之一的我就不揣冒昧,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

一颗拾贝者的心


  创作在我看来,就像拾贝。在茫茫沙滩上,发现晶莹的贝壳的那一瞬间,对于创作者而言不正是最大的惊喜吗?这些“贝壳”,正是原生态的生活碎片。所以专题片创作其实也是从发现生活碎片开始的,绕不过碎片处理这道题目。
  在《小官大爱》取材阶段,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感和耐心。没有紧张感,就不会有发现的眼光,也不会有更高的创作要求,可能很多好的素材,或者经过艺术处理会显示出极强情节张力的素材,就会被错过、埋没;也可能不会严格要求自己,一部片子仅仅要求得六十分就够了,不去追求一百分,这样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思维。
  所以在寻找素材的阶段,我非常注意那些不经意间捕捉到的生活细节,不管细节发生时能不能对其形成创作上的判断,都“宁可拍错、不可放过”。比如片中李家公媳闹矛盾这一段,当时我们本来是要拍卢志红调解现场的,没想到初次调解效果并不理想,李家公媳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也许有的人拍到这一段,会关上摄像机,认为这是个意外。但我当时想的是,这种原生态的生活细节其实还真不多见,拍出来更有生活气息,更真实,也会更好看,我就始终没有停下拍摄。后来这段情节用在了片中,效果非常不错。
  我也有意识地拉长了拍摄周期,先后多次去跟拍,形成天然素材积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用去摆拍,也不用想着怎么用解说词弥补画面不足,拍出来的画面自然就是最真实的,一般也会够用。
  专题片创作者其实就像一个捡贝壳的人,需要紧张感,才能发现更多的贝壳;需要有耐心,才能发现更好的贝壳。

一种新的结构方式


  怎么处理搜集到的生活碎片,也要讲究策略。一般的专题片在处理素材碎片时,是将细节完整、有机地糅合到片中,做到天衣无缝。而我的处理方法,或许可以说是野路子,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是将碎片保持碎片的原生态编织进去。
  在有些人看来,《小官大爱》的结构方式很“蒙太奇”,情节飘来飘去,我也承认确实如此。片子开端,是主人公的家人抱怨她总是不回家,接下来画面一转,反映李家公媳闹矛盾。李家公媳的矛盾怎么解决的,接下来却不再叙述,又开始讲主人公去看望孤寡老人。然后,画面又转回卢志红家人。这种“飘来飘去”的情节结构方式,或许很多人不太能接受,但我却坚持这么做了。
  专题片是要反映原生态的。对于本片我们先后进行了多次采访,每一个素材都不是在一次采访中完成的。当我们采访李家时,公媳的矛盾当时并未解决,是后来才解决的,当时主人公在调解未果后确实带着我们去看望了孤寡老人。所以我就按照这一顺序编排了进去。接下来还有周牛仔和拆迁办闹纠纷的事,也是采用了这种顺时针流向处理的。也许有人认为把这些情节分成清晰段落、进行完整叙事更好,但我觉得我这种处理方式也不错,起码很个性。

一条贯穿的丝线


  并非所有原生态的都是好的,尤其是在专题片创作中,素材可以保持原生态,但用法却不能原生态。在本片中,我在很多地方保持了素材的原样,这使情节呈现出一种碎片化取向,对片子的叙事逻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使这种处理方法看上去自然天成、理所应当,这就需要一条能贯穿全片的逻辑线索。
  在贯穿这些情节时,我一直是沿着一条思维主线一路走下去的,这个思维主线就是观众的观片感受。以主人公家人抱怨主人公总不在家开篇,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切入角度使然,反映主人公忙于工作。观众这时恐怕要想,为什么主人公不在家,她去了哪里?接下来镜头转接到公媳矛盾调解现场,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观众这时恐怕又要想,主人公这么做是为什么?结果镜头一转,转到了对主人公父母的采访情景,由此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背景,主人公长大后的个人选择便有了一个可信可感的理由。
  不妨将这种思维主线叫作因果线,凡事有果,必然有因;因为有因,则必有其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看这部片子,其情节结构方式便一点也不显得突兀了,反而更有生趣。

一个发轫的角度


  选择碎片化处理,有些人也许是为了标新立异,但我不是。其实大多的碎片化叙事,都是有着特定创作意图的。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要适应我的叙述角度。
  我给本片设计的叙述角度谈不上标新立异,但也算是颇具人情味,就是家人眼里的卢志红。家人对主人公的抱怨,他们的不理解,最后到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组成了叙述角度,也构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路线图”。正因为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我把对主人公家人的采访根据场景、人物和时间的不同,打散放到片子里作为叙事的线索,而不是像一般的片子那样将这些段落归类到一起。而卢志红都在做什么,这些行为就是对家人不解的回答和呼应。所以说,我选择碎片化、散点式地杂糅我拍到的素材,是有一定理由的,并不是刻意要去标新立异。


  一幅生动的拼图
  碎片化叙事因为天然结构显得松散,所以观众在理解上会形成一点障碍。要想避免这个先天缺陷,那就要像做编贝一样,做得美观,做出看点。
  我采取的方法有二:一是注意挖掘生动的细节,二是注意设置叙事的悬念。片中有一段细节我个人非常满意,那是段电话同期声:“张克家爱人:小红啊,你在哪里?你是在上班,还是在哪里,还是在家里?老头(张克家)又去人家小燕(张克家继媳妇)家里,拿汽油去烧人家的店,烧人家的公司。快来,快点来!”这段电话录音慌乱急切,是我们在采访卢志红时恰巧遇上的。运用到片中的时候,我们又采取了碎片化处理方式,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随着情节进行,自然而然地反映出这件事的调解结果。这个情节上的悬疑处理算是本片的得意之处,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片子到最后,家人对主人公的看法全部讲了出来,主人公的工作内容和琐事也全部说了出来,结果一个忙于社区工作的热心人、一个疏于关心家人的粗心人形象,就这么生动地完成了。这个过程就仿佛拼图,一个个碎片贴上去,最后呈现出动人的风景。这幅风景怎么样呢?我想,还是请各位观众和方家来评说吧。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市委组织部电教科)
其他文献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农村远教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湖南省龙山县抢抓机遇、提档升级,让远教成为了民族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坚持四个结合,提升远程教育综合效益。与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远教网络在保民生、保增长、保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把远教打造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的主平台,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
期刊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教方便快捷、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辽宁省新宾县立足工作实际,通过抓好制度规范、队伍建设、运行管理来推动远教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抓好基础制度建设,促站点规范运行。新宾县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远教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了《新宾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信息反馈制度》《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安全管理制度》等8个日常管理制度,并要求各站点统一上墙
期刊
今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紧扣“三大主题工作”,深化为民党建理念,充分利用“固定学习日”“远教开放日”等载体,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不断深化远教“学用推进年”活动。  注重示范,强化引导,构筑远教助推大众创业的“龙头工程”。让党员干部“会”富,做学用科技的播种人。针对部分农村党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远程教育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让党员干部“快”富,做富民创业的引路人。
期刊
最近,笔者与一些大学生村官站点管理员交流时,发现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手机软件收听网络广播。说起原因,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好听、实用、方便。也有人建议说,要是远程教育上也有类似的应用就好了。对此,笔者十分赞同,因为开发音频手机远教客户端,一来可以丰富远教形式,二来可以增强远教吸引力,三来因其方便快捷也可扩大远教覆盖面,尤其对做好流动人群远教工作大有帮助。  那么,开发音频手机远教客户端需要把握好哪些重点呢?
期刊
伴随着新媒体手段的兴起,如何利用新兴传播平台创新远教工作就成为了远教工作者急需考虑与面对的时代课题。而众多应对之策中,利用微视频、微信等“微手段”来促动工作无疑是一条符合实际、切合时代的好出路。自2015年4月以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委组织部按照“整合资源、结合媒体、科学立体、交叉互动”的工作思路,在全区广泛构建起了手机版远教微信云平台。小小的微信让二道江远教工作又一次绽放出春天的新绿。党务尽掌
期刊
现如今,甘肃省张家川县的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那叫一个高。这令人欣喜的变化从哪里来?张家川党建网络服务平台的创新运用可是功不可没。本着充分利用“新型网络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创新思路,张家川党建网成为了全县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网上新家园。  从严治党的工作平台  立足于“党建网首先要体现党建保证”的出发点,县委组织部将张家川党建网打造成了“网络大支部”,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最新
期刊
洗染着乌孙山的流逝风尘、聆听着伊犁河的岁月流奏、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新疆察布查尔县是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这里的边疆人民在远程教育的雨露滋润下,在创业路上收获了颗颗硕果,让边疆粮仓(察布查尔为锡伯语“粮仓”)愈显丰硕和富足。  走进堆齐牛录村村民娜玉芳的家,屋内琳琅满目的民族刺绣品令人眼花缭乱。 “这都是我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每年能给我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呢。”  原来的娜玉芳可没这么风光,作为锡伯族
期刊
现如今,为了推动远教学用转化工作有引领、见实效,各地都选树了一些学用典型。不过,这些学用典型是否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呢?恐怕答案并不完全是肯定的。因为就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用典型有的是为了应付上边检查而临时抓来的,他们的致富经历中远教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是起点太高、盘子太大,其自身的成功经验无法被普通群众复制,让人想学而望尘莫及或不得其法;还有的是自身标兵意识较差,自己通过远教富起来了
期刊
2015年全国党教片观摩交流活动中,以往的 “文献片”分类被“纪录片”所取代,这不仅只是归类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此类片子概念和内涵的全新理解。“纪录”相对于“文献”,意味着“忠实记录”,也体现出了对真实性的更高理解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本质上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一种回述”的纪录片时,必须要真正地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面目——“不失实”成为了创作铁律。也由此,“还原性阐述”就成为了纪录片的叙事
期刊
镇领导:有你这个经济学大博士出马,相信村里的局面很快就会被打开。  王小惠(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谢谢领导的信任!  镇领导:那行,等下我叫刘主任开车送你到村里,有什么困难可以打电话给我。  王小惠(驻贫困村第一书记):不用麻烦领导了,镇上到村里不是有班车嘛,有介绍信我丢不了。我可是做过驴友的,放心吧领导!  画外音(手机导航音):你已到达目的地附近。  字幕加配音(微信朋友圈):终于进村了!虽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