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着眼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要重视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并且对机械类专业教师核心技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对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以及其与中职的区别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间的关系进行了着重探讨,最后将机械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核心技能结论得出。希望对教师自身的定位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有利。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专业;教师核心技能
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都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主要的培养方式是校企合作,在培养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大力推进。校的激励措施仅通过专业证书来认定教师的“双师素质”,这就对其对教学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造成了忽视。针对教师的专业核心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思路理清,清晰地认识和定位专业核心技能,如此才可能使教师技能得到保证,促进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核心技能认定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高职教育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处在本科教育和中职之间。所以,在界定其核心技能的时候通常比较容易发生错位,或者是由于过高的要求而与职业教育相脱离。就机械类专业而言,更是容易在界定核心技能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以下是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没能正确定位技能,理解过于片面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一些中职合并建立的,往往会有一些中职理念存在于在管理过程之中。例如,不少人对机械类专业的认知就是培养出能够进行实际机械产品加工的人才。而学生要求掌握技能,即对各种机床的操作,所以要求务必要在车间内进行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实训,对于教师也同样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机电熟练操作,要能熟练操作机床;每一位教师均须选一个工种来进行培训,同时针对这一工种需要获得中级及以上的证书。还有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同台竞技,这就将高职教育的“高”给完全忽视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技能的培养都停留在了中职阶段。
(二)过于看重,与职业教育相脱离
如今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而学校在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方法上主要就是看专业资格证书。所以,为此教师们必须考取很多专业资格证书。尽管很多高校都是之前的中职合并成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以来自普通高校为主,并且主要是研究生,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层次,基本上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如此其选择的往往是一些偏理论考试的证书。尽管证书有着较高的含金量,然而却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相脱离了,不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的岗位
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其往往处在机械加工生产的第一线。就其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生产以及工程机械的调试[1];维护机械设备以及工装;机械加工的质检以及质量管理;针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编制以及实施;相关售后服务。就工作岗位方面来看,高职机械类岗位与本科设计类岗位是不同的,但与中职培养的主要是操作工相比,又会更加的全面,和更高的要求,这基本上在机械加工类企业一线岗位都有涉及,而且其具备的潜力和可能性具有更高的层次,这也是高职教育一种特点的体现。
(二)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其与中职的区别
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形成的专业技能包括:对机械加工设备的熟练操作、工程机械装配能力以及设备工装维护能力较强[2];熟练地检验产品以及质量管理;对机械产品工艺规程进行熟练地编制;针对生产技术熟练实施;机械产品的商务代表以及售后维修。
要想将前面所述的技能掌握好,就一定要将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好,即读图与绘图,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通常都比较重视读图能力,却一直未曾充分重视绘图能力,这使得不少企业还需要针对制定来培训新招聘的高职学生。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一定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机床操作能力,不够这并非是专业核心技能。这是高职与中职的一个区别特征,高职和中职相比,其技能要求更高,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更扎实,如此便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如此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体现了这种区别,因为中职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车间进行练习,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多,但是高职却是在教室完成了绝大部分课程。就专业课程的实训来说,也不全是在车间。
三、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少学校和管理者的观点都是教师要想将学生教好,就务必要强过学生。然而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是没必要掌握要与学生完全一致的技能的。高职教师应当对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十分熟悉,然而要想熟悉做到每一项必然要费时费力,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学习技能,还需要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进行科研等。所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要求,也是没必要的。并非全部技能之间都存在关联,例如《制图》教师要将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掌握好,可在审图纸的时候对零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进方法从而为加工和成本的降低提供帮助,然而无需对机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还有,教师在教《工艺》课的时候,针对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都要掌握好,亦须将零件质检以及机床结构等知识掌握好,从而服务于零件加工中的误差分析以及工艺改进,然而对于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也不需要熟练掌握。
四、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核心技能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要掌握地扎实,而且要将专业技能掌握好,但是无需熟练掌握全部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之间的区别,就教师的专业核心技能来看,不是机床操作,而是读图和绘图能力+一两个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作为掌握其他技能的前提,读图和绘图能力是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的。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以所教课程及学科发展为依据来清晰地给自己进行定位,熟练掌握学生中的一两项技能。与此同时,还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拓展,两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选准深度,选择广度要考虑相关性。确保对该项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而且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如此才可以做到高屋建瓴,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为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项技能提供帮助。
例如教《制图》的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对读图和绘图技能进行熟练掌握,而且在深度方面,需要针对一些复杂零件将各种剖视等表达方法挖掘出来,借助最为合理的视图来清楚地表达零件;在广度方面,可以通过对一些其他国家的图纸画法、英制单位标注等进行介绍和了解,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对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的了解,可以对图纸中零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对零件结构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关于加工方面的改进建议,无需对各种机床熟练操作。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3]。高等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教育这两方面的属性。如此便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就是不但要求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而且要求专业技能过硬。针对机械类这一专业的教师,对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其核心技能就是针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要兼具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師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通讯,2011(5):70-74.
[2] 陈英,张舸,等.论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J].文教资料,2011(13):232-233.
[3] 张永花,王明所,等.高职机电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27.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专业;教师核心技能
如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都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主要的培养方式是校企合作,在培养教师专业技能方面大力推进。校的激励措施仅通过专业证书来认定教师的“双师素质”,这就对其对教学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造成了忽视。针对教师的专业核心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思路理清,清晰地认识和定位专业核心技能,如此才可能使教师技能得到保证,促进教学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机械类专业核心技能认定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高职教育所处的位置比较尴尬,处在本科教育和中职之间。所以,在界定其核心技能的时候通常比较容易发生错位,或者是由于过高的要求而与职业教育相脱离。就机械类专业而言,更是容易在界定核心技能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出现。以下是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没能正确定位技能,理解过于片面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一些中职合并建立的,往往会有一些中职理念存在于在管理过程之中。例如,不少人对机械类专业的认知就是培养出能够进行实际机械产品加工的人才。而学生要求掌握技能,即对各种机床的操作,所以要求务必要在车间内进行机械类专业课程的实训,对于教师也同样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机电熟练操作,要能熟练操作机床;每一位教师均须选一个工种来进行培训,同时针对这一工种需要获得中级及以上的证书。还有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同台竞技,这就将高职教育的“高”给完全忽视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技能的培养都停留在了中职阶段。
(二)过于看重,与职业教育相脱离
如今高职院校不断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而学校在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方法上主要就是看专业资格证书。所以,为此教师们必须考取很多专业资格证书。尽管很多高校都是之前的中职合并成的,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以来自普通高校为主,并且主要是研究生,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层次,基本上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如此其选择的往往是一些偏理论考试的证书。尽管证书有着较高的含金量,然而却是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相脱离了,不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的岗位
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中高级技术人才,其往往处在机械加工生产的第一线。就其相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生产以及工程机械的调试[1];维护机械设备以及工装;机械加工的质检以及质量管理;针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编制以及实施;相关售后服务。就工作岗位方面来看,高职机械类岗位与本科设计类岗位是不同的,但与中职培养的主要是操作工相比,又会更加的全面,和更高的要求,这基本上在机械加工类企业一线岗位都有涉及,而且其具备的潜力和可能性具有更高的层次,这也是高职教育一种特点的体现。
(二)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及其与中职的区别
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形成的专业技能包括:对机械加工设备的熟练操作、工程机械装配能力以及设备工装维护能力较强[2];熟练地检验产品以及质量管理;对机械产品工艺规程进行熟练地编制;针对生产技术熟练实施;机械产品的商务代表以及售后维修。
要想将前面所述的技能掌握好,就一定要将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好,即读图与绘图,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通常都比较重视读图能力,却一直未曾充分重视绘图能力,这使得不少企业还需要针对制定来培训新招聘的高职学生。
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一定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就是机床操作能力,不够这并非是专业核心技能。这是高职与中职的一个区别特征,高职和中职相比,其技能要求更高,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更扎实,如此便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如此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体现了这种区别,因为中职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车间进行练习,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多,但是高职却是在教室完成了绝大部分课程。就专业课程的实训来说,也不全是在车间。
三、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少学校和管理者的观点都是教师要想将学生教好,就务必要强过学生。然而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是没必要掌握要与学生完全一致的技能的。高职教师应当对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十分熟悉,然而要想熟悉做到每一项必然要费时费力,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学习技能,还需要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进行科研等。所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要求,也是没必要的。并非全部技能之间都存在关联,例如《制图》教师要将一定的工艺设计能力掌握好,可在审图纸的时候对零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进方法从而为加工和成本的降低提供帮助,然而无需对机床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还有,教师在教《工艺》课的时候,针对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都要掌握好,亦须将零件质检以及机床结构等知识掌握好,从而服务于零件加工中的误差分析以及工艺改进,然而对于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也不需要熟练掌握。
四、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核心技能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要掌握地扎实,而且要将专业技能掌握好,但是无需熟练掌握全部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之间的区别,就教师的专业核心技能来看,不是机床操作,而是读图和绘图能力+一两个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作为掌握其他技能的前提,读图和绘图能力是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一定要掌握好的。与此同时,教师应当以所教课程及学科发展为依据来清晰地给自己进行定位,熟练掌握学生中的一两项技能。与此同时,还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拓展,两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选准深度,选择广度要考虑相关性。确保对该项技能能够熟练掌握,而且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如此才可以做到高屋建瓴,恰如其分地指导学生,为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项技能提供帮助。
例如教《制图》的专业课教师,不但要对读图和绘图技能进行熟练掌握,而且在深度方面,需要针对一些复杂零件将各种剖视等表达方法挖掘出来,借助最为合理的视图来清楚地表达零件;在广度方面,可以通过对一些其他国家的图纸画法、英制单位标注等进行介绍和了解,来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对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特点的了解,可以对图纸中零件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读图的时候,对零件结构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关于加工方面的改进建议,无需对各种机床熟练操作。
五、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3]。高等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教育这两方面的属性。如此便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就是不但要求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而且要求专业技能过硬。针对机械类这一专业的教师,对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其核心技能就是针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要兼具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師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通讯,2011(5):70-74.
[2] 陈英,张舸,等.论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J].文教资料,2011(13):232-233.
[3] 张永花,王明所,等.高职机电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