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研读主题、品读语言、个性阅读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并逐渐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阅读 研读主题 品读语言 个性阅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审美阅读教学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的:
第一乐章:铿锵的快板——在研读主题中感受美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的过程就是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是在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中感受美。应该明确审美阅读的具体目标,可以精心设计一个主问题,再围绕主问题分解成直接或间接指向阅读目标的小问题,驱动学生与作品对话,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审美的阅读应该是精细的阅读,研究性的阅读。在和文本以及和作者的对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走进作者的世界,感知作品表现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等等。美学家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经验的门户”。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即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教材中的作品,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讴歌美好人性,有的展现社会画卷,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正确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审美体验。
例如,初中教材中《散步》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时,为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由“我”作出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最后又在母亲要求下走小路。以往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只是停留在“亲情”的层面上。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可以领悟到,文本的主题其实不仅仅是“亲情”这个层面,文中更多地表现了中年人对家庭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学生们读出了这一点的时候,对文中许多句子就能够很深刻的理解,读到作者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小路上向菜花地走去,“我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中年人美好的情感感染着每个学生,这种审美体验非常真实。笔者在教学时还补充席慕容的《严父》作延伸阅读,让学生对中年人的责任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仔细研读,深入挖掘,美好的情感就能被学生接受。
第二乐章:如诗的慢板——在品读语言中欣赏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对话,来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这是学生获得审美心理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和充实的过程。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则是通过品读语言来加深对作品的理想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是点化学生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语言是作品审美意蕴的载体,在品读语言中发展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笔者在教《蔚蓝的王国》一文时,学生一开始觉得许多句子不能读懂。如“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然而我的整个身心感觉到,他们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怎么不知道自己的伙伴是谁),“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头顶上怎么会是海),“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心灵怎么驾驶船),“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切都在倾诉着爱情”(这里的爱情是什么意思),“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她是谁),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句子都解释清楚,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是不能理解的,况且也不可能做到。因此,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审美的品读。品读时要联系作者的创作特色和课文的体裁特点,指导学生体会屠格涅夫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使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奇思妙想”,进而要求学生品读作品语言的“诗意表达”。在感受这样一种诗意的表达中,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再回头看那些“读”不懂的句子,似乎就能明白了。
品读,不是简单的反复阅读,应该调动各种手段,比如教学情境的设置,朗读方法的使用等,教师自己要充满激情外,还要根据所授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细致考虑课本中的情感因素,从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等方面,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感知品味中进行独特的审美活动,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从而得到审美体验,使得作品的意蕴融于胸中,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语言分析一步到位,忽视了学生是审美主体的地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审美体验。
第三乐章:激情的畅想曲——在个性阅读中创造美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阅读要遵循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认知规律,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强烈感情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美的热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阅读为载体的审美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阅读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阅读活动的自由,保护学生的求新兴趣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心灵的独创性。由于审美创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它不是无米之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例如《月迹》一文,“究竟月亮是个什么”,文中的弟弟、妹妹都有自己的回答,对“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他们纯真的心灵会拨动读者的思绪,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探究,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审美创造活动。
二是充分留白,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审美阅读中,教师决不能以全面的讲析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而是应该适当“留白”。“留白”,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乘上思想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留白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留下的悬疑的探究,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之死等,更重要的是对文本的内涵、意蕴等,教师不应全部分析到位,而是让学生有驰骋思维的空间。如《故乡》中对闰土的语言描写,写少年闰土用了四处省略号,写中年闰土用了十处省略号,其意蕴值得思考。再如《蔚蓝的王国》中那个“女人”到底指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合理运用各种手段,还给学生对文字的“再创造”权利。美的创造是需要激情的,也是需要情境的,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情景再现、多媒体辅助等手段,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但在运用这些手段的时候,要注意文学作品呈现的是文字,作品中有些意境应该由学生通过对文字进行个性化的的再创造,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切不可过度直观呈现,剥夺学生对文字再创造的权利。像有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就不一定用多媒体把画面直观展现。笔者教《蔚蓝的王国》时,在品味了作品的奇思妙想和诗意表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带海水声音的音乐,让学生回味“蔚蓝的王国里哪些景物进入你的梦里”,学生尽情的享受美的意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关键词】审美阅读 研读主题 品读语言 个性阅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阅读。那么,如何在初中阶段通过审美阅读教学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的:
第一乐章:铿锵的快板——在研读主题中感受美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的过程就是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是在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中感受美。应该明确审美阅读的具体目标,可以精心设计一个主问题,再围绕主问题分解成直接或间接指向阅读目标的小问题,驱动学生与作品对话,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审美的阅读应该是精细的阅读,研究性的阅读。在和文本以及和作者的对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走进作者的世界,感知作品表现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等等。美学家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经验的门户”。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即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教材中的作品,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讴歌美好人性,有的展现社会画卷,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研读中正确把握作品主题,进行审美体验。
例如,初中教材中《散步》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时,为走大路还是小路发生分歧,由“我”作出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最后又在母亲要求下走小路。以往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只是停留在“亲情”的层面上。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可以领悟到,文本的主题其实不仅仅是“亲情”这个层面,文中更多地表现了中年人对家庭特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学生们读出了这一点的时候,对文中许多句子就能够很深刻的理解,读到作者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小路上向菜花地走去,“我背上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中年人美好的情感感染着每个学生,这种审美体验非常真实。笔者在教学时还补充席慕容的《严父》作延伸阅读,让学生对中年人的责任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更深的认识。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仔细研读,深入挖掘,美好的情感就能被学生接受。
第二乐章:如诗的慢板——在品读语言中欣赏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作者对话,来获得对人生、人性、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这是学生获得审美心理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语文素质、人文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和充实的过程。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则是通过品读语言来加深对作品的理想和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语言,是点化学生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语言是作品审美意蕴的载体,在品读语言中发展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笔者在教《蔚蓝的王国》一文时,学生一开始觉得许多句子不能读懂。如“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然而我的整个身心感觉到,他们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怎么不知道自己的伙伴是谁),“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头顶上怎么会是海),“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心灵怎么驾驶船),“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切都在倾诉着爱情”(这里的爱情是什么意思),“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她是谁),如果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句子都解释清楚,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是不能理解的,况且也不可能做到。因此,应该从欣赏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审美的品读。品读时要联系作者的创作特色和课文的体裁特点,指导学生体会屠格涅夫在散文中用虚拟情景来抒写他的美妙理想与抽象理念,使他的散文显现出一种虚幻而又明丽的美。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奇思妙想”,进而要求学生品读作品语言的“诗意表达”。在感受这样一种诗意的表达中,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得以提高,再回头看那些“读”不懂的句子,似乎就能明白了。
品读,不是简单的反复阅读,应该调动各种手段,比如教学情境的设置,朗读方法的使用等,教师自己要充满激情外,还要根据所授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细致考虑课本中的情感因素,从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等方面,让学生在对语言的感知品味中进行独特的审美活动,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从而得到审美体验,使得作品的意蕴融于胸中,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语言分析一步到位,忽视了学生是审美主体的地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审美体验。
第三乐章:激情的畅想曲——在个性阅读中创造美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欣赏美的能力,还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审美阅读要遵循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认知规律,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强烈感情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美的热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阅读为载体的审美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阅读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阅读活动的自由,保护学生的求新兴趣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心灵的独创性。由于审美创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它不是无米之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例如《月迹》一文,“究竟月亮是个什么”,文中的弟弟、妹妹都有自己的回答,对“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一句,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他们纯真的心灵会拨动读者的思绪,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大胆探究,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审美创造活动。
二是充分留白,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审美阅读中,教师决不能以全面的讲析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而是应该适当“留白”。“留白”,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乘上思想的翅膀,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留白不仅仅是对文本本身留下的悬疑的探究,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之死等,更重要的是对文本的内涵、意蕴等,教师不应全部分析到位,而是让学生有驰骋思维的空间。如《故乡》中对闰土的语言描写,写少年闰土用了四处省略号,写中年闰土用了十处省略号,其意蕴值得思考。再如《蔚蓝的王国》中那个“女人”到底指什么,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三是合理运用各种手段,还给学生对文字的“再创造”权利。美的创造是需要激情的,也是需要情境的,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情景再现、多媒体辅助等手段,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但在运用这些手段的时候,要注意文学作品呈现的是文字,作品中有些意境应该由学生通过对文字进行个性化的的再创造,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切不可过度直观呈现,剥夺学生对文字再创造的权利。像有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就不一定用多媒体把画面直观展现。笔者教《蔚蓝的王国》时,在品味了作品的奇思妙想和诗意表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段带海水声音的音乐,让学生回味“蔚蓝的王国里哪些景物进入你的梦里”,学生尽情的享受美的意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