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 是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简短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这位数学家对数学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由兴趣而来。其实在生活、在文学、在课堂上、在课后,都能发现数学诱人的身影。
  一、在生活中,领略数学的别开生面
  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讲座中讲道:“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因为,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关于小朋友过生日的数学问题:“青青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青青的爸爸今年36岁,也过了9个生日,但是青青的爸爸从未漏掉过任何一个生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话音刚落,学生们已经轻声讨论起来,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此时,“问则疑,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于是我马上在学生浓得化不开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学习了有关闰年的知识,学生们马上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是这么有趣。
  这样的内容恰好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有趣、有用的特点,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着熟悉的生活背景,有着学生乐于参与的空间,让学生们去思考、去想象、去创造。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到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二、在文学中,体会数学的妙趣横生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就是在文学中,应用也极其广泛。
  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就有这么一首观赏残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小诗先是平淡无味的数数,后来笔法急转,突出佳句,使全诗妙趣横生。又如,在寿联中也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题,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要知道这副对联中所贺老寿星有多少岁吗?我们可以用两道乘加的混合运算来解决。(上联中的“花甲”是指60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三七岁月是21岁,即:60×2 3×7=141。下联中的“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一度春秋”就是1年,即:70×2 1=141。) 对子对得妙,而且用上了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如果用这样的对联来为乘加这一类混合运算的课堂做结尾,肯定是回味无穷的。
  好诗、好对子来源于生活,精心提炼加工以后,高于生活,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含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和文字相结合,又体现出一种绝妙的意境美。
  三、在课堂上,体验数学的扣人心弦
  一堂好的课,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在数学课堂上,同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奥妙。可以从生活的某一方面反映数学问题;可以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接下来我介绍几个课堂中的小片段:
  片段一:有这么一位老师在讲《循环小数》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了一首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学生哄堂大笑了起来,教师马上引入“循环”二字,让学生结合刚才的童谣讨论了起来。在如此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掌握了“循环”的概念,不仅为学习循环小数作好了准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的生活能体现数学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
  片段二: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们感到很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以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以得到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可以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 ; 2米=2.0米=2.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小数点的妙用就体现了数学的奥妙之处。
  四、在课后,体验数学的实践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教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要给一个长15米,宽10米,高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粉刷墙壁,要刷多少平方米?学习了《年、月、日》以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本年度的年历表。学习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后,请学生思考,要给一个长6米,宽4米的房间铺地毯,现有宽1米,宽2米,宽4米三种规格的地毯,你选择哪一种?需要多长?学完了《比例尺》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优越性,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努力使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本册教材也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为提高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入学教育”,让学生敢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
【问题呈现】  情景一: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美好的家园》一课时,快下课了,老师对大家说:“孩子们,建设美好的家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可以给市长写一封信,说说你的点子。老师会帮你们把信寄给市长。”下课后,老师就把这个承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甚至当孩子把写好的信交上来时也信手一塞了事……  情景二: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春天的歌》时,老师让孩子们在双休日去田野里摘桃花、油菜花、刚发芽的柳枝等等,把春天带
在北京,纪旭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看病的不易,他们千里求医,只为寻求医技高超的医生。那一刻,他认识到看病"难、远、贵"在偏远地区更是大问题。记者了解纪旭,是从他讲述援黔经历
古语有云:“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读书,可以让人超越平凡世界里的琐碎与庸俗;读书,可以让人养成沉稳的品行;读书,可以培养人深度思考的能力;读
继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县(市)之后,2018年9月,遵义市桐梓、习水、湄潭、凤冈四县实现脱贫摘帽,遵义脱贫攻坚连战连捷。2018年,遵义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
韩德洋同志简历韩德洋同志,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辽宁大连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