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相关结肠病变的特点及防治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bang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多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其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缺血性结肠炎等结肠病变。干扰素相关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多见,多发生于干扰素治疗后2周至数年,以腹痛、腹泻、黏液便为主要表现,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弥漫性水肿伴溃疡、充血,应用美沙拉秦、柳氮磺嘧啶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后可继续干扰素治疗。干扰素相关克罗恩病较为少见,预后不佳。干扰素相关缺血性结肠炎病变多局限在降结肠,表现为纵向溃疡、黏膜水肿及糜烂出血等,停药后对症治疗,症状多于2周内缓解,并可继续干扰素治疗。

其他文献
期刊
@@
2-丙基-2-戊烯酸(2-ene-VPA)为丙戊酸钠在体内经线粒体β氧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抗癫痫活性和镇静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肝毒性和神经毒性。2-ene-VPA在体内的消除较丙戊酸钠慢,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于丙戊酸钠。2-ene-VPA的肝毒性较丙戊酸钠小,但也可干扰脂肪酸的正常氧化。丙戊酸诱导的高血氨症脑病的发生可能与2-ene-VPA在大脑的蓄积有关。2-ene-VPA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仍需更
目的评价改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慢性泪囊炎37例(48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32眼),采用传统鼻内镜下经鼻腔的泪囊造孔置管术;观察组16例(16眼),采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对比研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