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进展、问题与对策r——关于吉林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的研究报告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发展指导作为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笔者用调研的方法,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作为学生发展指导的研究对象,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吉林省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分析学生发展指导的特点和需要,准确定位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目标,推动本地普通高中有效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同时,配合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为吉林省新高考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的内容补充,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在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仍然面临理论供给不足、实践教学脱节及制度保障不够的现实困境.这主要是由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匮乏、实践衔接混乱及机制建设缓慢造成的.对此,我们要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系统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尽快完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面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可以从《实践论》《矛盾论》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养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源于个体需要、社会需求和历史传承的互动性,依赖于传播主体、内容和媒介的高效性,检验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自洽性.以实践和矛盾为突破口,实事求是地审视新时代新要求,辩证看待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可塑性、过渡性、朴素性与多元性特征,通过夯实历史与实践之“知”,厚植民族与社会之“情”,坚定思辨与价值之“信”,积极探索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养成的有效策略.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种思想支配权,指主流意识形态成为高校的主导思想.衡量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应提升话语主体的公信力、话语内容的吸引力、话语主题的引导力和话语表达的传播力,并通过提升话语主体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话语主题的守正创新、改进话语传播的方式与手段等路径予以优化.
当前,许多国有企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深入交叉和融合,一方面让国企内部的文化层面更为健全与科学,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国企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环境下长久发展,让企业内部的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内心.
区域高品质教育是指在充分适应教育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原教育本质的教育.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教育和珲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对高品质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推进思路、实施途径与策略等进行系统探索,着重在完善全面培养体系,培训创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凸显高品质课程体系的整体育人价值,创新高品质课堂的“关键路径”,以推动学校信息化大学学区融合共生并协调发展,强化高品质学校生态治理,建构推进区域高品质教育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消费升级对国内文化产业提出"扩容"与"提质"的双重要求,而文化科技融合是促进发展文化产业的可行途径.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也将助力我国文化产业成长.电影市场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电影票房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参与制作和新媒体宣传可以提升电影市场表现.这说明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助力实现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消费升级.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其个人成长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切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成长困境进行了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面临的成长困境有:在微观系统上,心理问题严重,容易诱发偏差行为;在中观系统上,家庭结构不完整,学校支持不足以及在同辈交往上存在错误倾向;在宏观系统上,受到社会经济、政策与文化的制约,“污名化”问题凸显.面对这些困境,社会工作也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出发,采取多元面向的介
“全程激趣法”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趣策略,进而实现全过程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提前备课,运用“全程激趣法”编制精品教案并用于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编制精品教案、创设魅力课堂、塑造魅力教师、打造魅力学校”,最终实现“魅力教育”的目标.此模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师备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学校教育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严师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语,却满足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诉求.严师应是在符合职业规范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立足关怀与爱,对自我与学生严格要求,同时能够为学生所敬畏,并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教师.当下,人们对这一概念在对象、价值、实践和情感角度仍存在错误认识,导致其不断被误解.而深入分析会发现,严师有其独特魅力,能够持续地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带领学生求“真”,始终是一个让学生可尊可敬的教师.
在中小学的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既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呈现出散点零碎分布、认知教育偏多、递进层次内隐等特点.在思政课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就是要树立大教材观,确保劳动教育内容落实,增强劳动教育质量效益,通过教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