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拇趾常因外伤致创面形成,而需利用皮瓣来修复,以此来保留趾体或第1跖趾关节。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近节创面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机 构】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手外科,52850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手外科,52850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手外科,528500,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手外科,528500,广东省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拇趾常因外伤致创面形成,而需利用皮瓣来修复,以此来保留趾体或第1跖趾关节。自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趾近节创面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男,48岁.因车祸致右足背软组织缺损3周入院.检查:左足背软组织缺损创面10.5 cm×8.0 cm,创面内有较多炎性肉芽组织,渗出较多.创面近侧在内外踝连线下2 cm,远侧至第3~4跖趾关节平面。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骨移植也得到了新的发展.1975年Taylor等[1]首次报道应用带腓血管的自体对侧腓骨移植治疗胫骨大段缺损取得成功,标志着骨移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至今日,带血管蒂腓骨瓣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尤其对多条营养血管的选择、对骨瓣不同部位的运用更趋多样与成熟,为临床提供诸多有效的术式以修复长管骨大段缺损.本文拟从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论述。
目的 通过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系统总结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15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情况,以GOS计分评价患者出院时转归,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55例中发现162个动脉瘤,单纯夹闭149个,夹闭加包裹4个,包裹6个.手术时间在发病72 h之内(包括72 h)79例,3~14 d(
目的 通过对169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分析,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手术治疗9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74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定:结果恢复良好106例,占62.7%;轻残47例,占27.8%,重残16例,占9.5%,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表达的原意)务必请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
自2005年7月至2009年5月,我们设计切取远端趾甲皮瓣来重建足趾,达到保趾整形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兴学科.20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人们从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加深了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并未能及时转化为临床所需要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的处理方法[1].如何将这些新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成果整合并转化为临床实用的技术手段面临着巨大挑战[2]。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指动脉从近端撕脱的断指,采用邻近动脉转位或静脉移植重建动脉;对指动脉从远端撕脱者,采用静脉动脉化重建血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目的 探讨拇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的应用及供区更好的处理方法。方法应用拇趾背侧甲皮瓣联合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拇手指创面后用第二趾剔骨甲皮瓣转位修复拇趾供区16例,其中拇、示指7例,拇、中指6例,拇、环指3例,拇指均为末节背侧甲床及部分皮肤缺损,示、中、环指为指腹缺损。结果术后随访6~43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拇手指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柔软、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5~8mm,足部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
目的 前足外侧缺损,足部三柱桁架动态支撑结构破坏,造成内侧纵弓过度承担负重,对足的负重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研究解决前足外侧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旨在恢复前足外侧生理支撑结构.方法 从1989年3月至2008年6月,对前足外侧缺损采用带腓血管蒂的小腿外侧复合瓣逆行转位移植修复并重建前足的外侧支撑点38例.结果 术后38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10年,平均23.5个月.足的功能按美国足踝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