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书四十余年,经常萦环脑际的一个问题是:“书法是什么?”今天,如果有人以此为问,我将会说“书法是融汉字符号、气韵与游戏为一体的毛笔书写活动。”汉字,是书法作品的符号外壳,可感而且可见;气韵,是作品的内核精神,依附汉字符号而存在,可感而不可见;而游戏的心灵,则是令两者融合为一的催化良方。
在艺术的天地里,形式符号胜过一切雄辩。不同的符号,标志着不同的艺术门类,也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意义。汉字作为中华书艺的表现符号,其意义可有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作品的题材内容,偏属文字义理的实用功能,是文学性的;其次,它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字体的文字书写,也是书法作品的媒材载体,偏属于汉字形体学,是学术性的;最后,它是书艺表现的抒情形式,就在点画、线条及其空间构筑的造型本身,投射了书家的审美情趣,超越了汉语(音、义)与汉字(形)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艺术性的。
后两个层次都跟形体有关,却又各有分野:文字学上的“形”,体现为笔画书写的中心线,着重内部组织的俗成规定性;艺术学上的“形”,体现为笔画的轮廓线,着重外部造型的抒情表现性。而前两个层次又都属于题材范畴,跟第三个层次艺术符号之表现才能关系不大。不过,由于书法是古代读书人之必修,其中积淀着浓厚的传统文人审美意蕴,文化性格特别鲜明,故上述有关汉字符号的三重功能,早已因相互生发而浑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偏废,都难免美中不足。
古代中国文人运用毛笔写字画画,在水墨与纸绢的磨合中,相应产生一种浑沦的笔墨趣味,称之为“气韵”。“气”,具有充满(整体)、流动(运动)、连续(贯通)等特性;“韵”,有节奏、旋律、趣味、姿态、余音、余味等意涵,它依附于“气”而存在。盡管有“气”才有“韵”,但若有“气”而无“韵”,则其气势、神气的境界,也难臻高妙。在艺术创作上,气由人心灵明觉知的本源处感发而生,是人体内在的精与神之转化与投注。天地万物都是一气所化生,物理学所谓质量不灭,即以气之转换为中介。
美学家阿恩海姆说:“知觉,即结构的发现。”此为西方观点,是单就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构成上而言。实则,知觉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气韵”的感悟与发现。书法作品作为一种有机整体的“场”存在,除了形式构成关系外,还有更为本质性的能量、信息及其运动特征,这才是书艺整体生命的真正内容。
气韵的表现关乎用笔,就在笔毫与纸面的抵拒鼓荡中生发。笔法不通,点画无力,所谓“活的形象”便成了空谈。骨法用笔,是毛笔书画艺术的“生死关”,有其严肃的美感客观性;造型结构是“风格关”,有主观能动性。明得此中关窍,欣赏字画自能登堂入室,从事创作也不至于掉落形式主义的窠臼。
此外,笔、纸、墨等工具材质的选用,也是影响创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跟笔法同是“气韵”生成与否的外在依据。至于其内在依据,除了先天气质禀赋外,还跟创作者后天的生活体验、文化素养以及他对于形式觉知能力的开显程度密切相关。
艺术活动是人类本质生命的一种回归,它能让人照见真实的自我,进而调整、转化自我,终至于实现、完成自我。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当一个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当一个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游戏,是人类内在顽皮性情的自然发露,它往往以趣味的追求为其特征。也唯有在游戏中,人们才能将内在性灵转化为具有气韵内容的独特符号。在艺术活动中,游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态上的,一是心境上的。前者表现为“无目的”“非功利”,过程就是目的的专注与享受,指向学习态度的敬慎与精诚;后者表现为主、客二元对立的消除,既分别又无分别,摆脱一切创作技法的挂碍,而指向内在心灵的自足与忘怀。二者都归结于当下情境的坦然面对与直觉感悟的随顺区处,这种优游的自由心境,是游戏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佳创作状态。
个人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在此种心境下产生的作品也是有的。除《乱码字组dz-))以外,如近作《空同》与《眉寿》,原本都只是率意写成的草稿图,当正式书写时,前后各写了一二十件,更换了不知多少笔和纸,但表现效果却都不如最初的草稿图。最后,这无心的偶然游戏之作,竟成了我现代实验性创作中的代表作品。可见自由的心灵,才是孕育佳作的温床,任何功利目的或技法得失的矜持执念,都是艺术创作的仇敌。
若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加以观照,我的学书经历,大略可分四阶段:1964至1986年是师古筑基阶段,以法度的完备为追求目标,侧重在传统古典符号的理解与诠释,有唯美倾向。1987至1991年为第二阶段,大量接触新出土简牍帛书,由法度的工整向趣味化的写意转进,开始容许败累,侧重在传统古典符号的解构与个人符号的建构,有新古典的倾向。1992至2002年为第三阶段,笔势由拳而舞,化刚劲为柔劲。持续钻研古典,并加入现代性的实验探索,个人符号追求强烈,侧重由传统符号向现代符号之转换。2003至今,为传统之深掘与现代之出新双轨并进,分进合击,力求在书艺符号“涩、衡、贯、和”的本质回归中,作创造性的开展;书写以安闲松柔为主,似已渐人佳境,有顿归“老实写字”之悟。
责任编辑:韩少玄
在艺术的天地里,形式符号胜过一切雄辩。不同的符号,标志着不同的艺术门类,也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意义。汉字作为中华书艺的表现符号,其意义可有三个层次:首先,它是作品的题材内容,偏属文字义理的实用功能,是文学性的;其次,它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字体的文字书写,也是书法作品的媒材载体,偏属于汉字形体学,是学术性的;最后,它是书艺表现的抒情形式,就在点画、线条及其空间构筑的造型本身,投射了书家的审美情趣,超越了汉语(音、义)与汉字(形)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艺术性的。
后两个层次都跟形体有关,却又各有分野:文字学上的“形”,体现为笔画书写的中心线,着重内部组织的俗成规定性;艺术学上的“形”,体现为笔画的轮廓线,着重外部造型的抒情表现性。而前两个层次又都属于题材范畴,跟第三个层次艺术符号之表现才能关系不大。不过,由于书法是古代读书人之必修,其中积淀着浓厚的传统文人审美意蕴,文化性格特别鲜明,故上述有关汉字符号的三重功能,早已因相互生发而浑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偏废,都难免美中不足。
古代中国文人运用毛笔写字画画,在水墨与纸绢的磨合中,相应产生一种浑沦的笔墨趣味,称之为“气韵”。“气”,具有充满(整体)、流动(运动)、连续(贯通)等特性;“韵”,有节奏、旋律、趣味、姿态、余音、余味等意涵,它依附于“气”而存在。盡管有“气”才有“韵”,但若有“气”而无“韵”,则其气势、神气的境界,也难臻高妙。在艺术创作上,气由人心灵明觉知的本源处感发而生,是人体内在的精与神之转化与投注。天地万物都是一气所化生,物理学所谓质量不灭,即以气之转换为中介。
美学家阿恩海姆说:“知觉,即结构的发现。”此为西方观点,是单就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构成上而言。实则,知觉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气韵”的感悟与发现。书法作品作为一种有机整体的“场”存在,除了形式构成关系外,还有更为本质性的能量、信息及其运动特征,这才是书艺整体生命的真正内容。
气韵的表现关乎用笔,就在笔毫与纸面的抵拒鼓荡中生发。笔法不通,点画无力,所谓“活的形象”便成了空谈。骨法用笔,是毛笔书画艺术的“生死关”,有其严肃的美感客观性;造型结构是“风格关”,有主观能动性。明得此中关窍,欣赏字画自能登堂入室,从事创作也不至于掉落形式主义的窠臼。
此外,笔、纸、墨等工具材质的选用,也是影响创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它跟笔法同是“气韵”生成与否的外在依据。至于其内在依据,除了先天气质禀赋外,还跟创作者后天的生活体验、文化素养以及他对于形式觉知能力的开显程度密切相关。
艺术活动是人类本质生命的一种回归,它能让人照见真实的自我,进而调整、转化自我,终至于实现、完成自我。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当一个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当一个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游戏,是人类内在顽皮性情的自然发露,它往往以趣味的追求为其特征。也唯有在游戏中,人们才能将内在性灵转化为具有气韵内容的独特符号。在艺术活动中,游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态上的,一是心境上的。前者表现为“无目的”“非功利”,过程就是目的的专注与享受,指向学习态度的敬慎与精诚;后者表现为主、客二元对立的消除,既分别又无分别,摆脱一切创作技法的挂碍,而指向内在心灵的自足与忘怀。二者都归结于当下情境的坦然面对与直觉感悟的随顺区处,这种优游的自由心境,是游戏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的最佳创作状态。
个人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在此种心境下产生的作品也是有的。除《乱码字组dz-))以外,如近作《空同》与《眉寿》,原本都只是率意写成的草稿图,当正式书写时,前后各写了一二十件,更换了不知多少笔和纸,但表现效果却都不如最初的草稿图。最后,这无心的偶然游戏之作,竟成了我现代实验性创作中的代表作品。可见自由的心灵,才是孕育佳作的温床,任何功利目的或技法得失的矜持执念,都是艺术创作的仇敌。
若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加以观照,我的学书经历,大略可分四阶段:1964至1986年是师古筑基阶段,以法度的完备为追求目标,侧重在传统古典符号的理解与诠释,有唯美倾向。1987至1991年为第二阶段,大量接触新出土简牍帛书,由法度的工整向趣味化的写意转进,开始容许败累,侧重在传统古典符号的解构与个人符号的建构,有新古典的倾向。1992至2002年为第三阶段,笔势由拳而舞,化刚劲为柔劲。持续钻研古典,并加入现代性的实验探索,个人符号追求强烈,侧重由传统符号向现代符号之转换。2003至今,为传统之深掘与现代之出新双轨并进,分进合击,力求在书艺符号“涩、衡、贯、和”的本质回归中,作创造性的开展;书写以安闲松柔为主,似已渐人佳境,有顿归“老实写字”之悟。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