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生由于其生理缺陷,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健全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课外阅读不仅开发聋生智力,还能够使聋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写作能力,对提高聋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其他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聋生课外阅读点燃热情享受快乐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72-01
1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聋生的自身生理缺陷,加上生活圈子相对狭小,聋校的语文课堂相对封闭。因此,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健全学生,而且这种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因此,必然会影响聋生在主流社会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既徜徉于语文的广阔世界,又能日有所获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外阅读能有效弥补聋生由于生理缺陷所带来的信息摄入贫乏和语言积累薄弱等问题。
我认为每位聋校语文老师都应该向学生强调,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靠语文课本,是完全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思维变得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有提高。
2 点燃阅读热情,享受阅读快乐
2.1 发挥多样化的形式,点燃阅读热情
阅读的形式无规可循,可以每人拿一本书读,也可以将优美的段落投到屏幕上一起阅读;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学校读;可以读文本,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总之,只要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都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的多样化形式。
(1)赏图与读文。现在彩图故事书籍很多,在欣赏图画时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周围的文字,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也了解了故事内容。赏图,阅读,就这样携手相连。
(2)表演与读文。优美的童话故事可以被改编为课本剧,不仅能给学生以娱乐,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阅读的动机,自发拿起课文书来读。
(3)绘画与读文。绘画是聋生的爱好之一,教师可以设计读文画图的作业来促进课外阅读;给故事配图、吸引学生读书;在学习园地的绘画板块中定期展示绘画作品;在学校组织的绘画活动中让学生大显身手,总之,一切为了阅读。
2.2 搭建阅读平台,享受阅读成果
(1)读书交流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针对学生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许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展摘抄比赛、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在我校举行的“书香满校园”活动中我们班获一等奖,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小组合作。好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缺少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小组,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有差异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3)有趣味的阅读评价。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情感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面红旗;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二是小题大做:评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等,利用班队会、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获奖学生披授带、戴红花,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3 阅读方法的指导
3.1 精略并重,学会浏览
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对于聋生来说,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学习就要精读,要细细品味文章中的一词一句,抓住文章的实质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熟读透。略读是指在最短时间内,从大量文章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赢得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手段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因此,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给聋生精略并用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浏览,能够用最快的速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3.2 指导摘录,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学完一课或一单元后,我都引导聋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段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并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让聋生用同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摘录。如《背影》一课中,作者对父亲攀越月台时的动作,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赏析这些片段后,就让学生尝试着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语句。这样,学生在摘录中就能得到训练,做到触类旁通。
词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对词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环境。所谓的好词好句是指那些在表达上准确精妙,甚至是无可替代的词句。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很难说清哪个词是好词,哪些句是好句。因此,在指导学生摘录时,我要求学生把词的摘录融进语句语段摘录中,然后让学生在所摘录的佳句华章中用符号标出自己认为用得准确、用得好的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领悟不同的词在语句中的妙用,提高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并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
3.3 借助工具书,扫除词语障碍
聋生从小失去听力,语言发展十分迟缓,所积累的词汇很有限,语言材料在聋生贮存系统中就像一个孤岛,互不攀连,新学习的语言,也不易与记忆中储存的有关语言信息进行结合,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要学好语文就必须积累大量词汇,词汇的积累离不开阅读。然而,聋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遇到对词语理解障碍和偏差,而教师又无法时时在聋生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遇到类似情况我要求聋生借助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查找所遇到生字词的读音、词义,借此正确理解词语,句义、段意和篇章内容;能读懂日常应用文和通俗文章,有初步分析、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书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向更高的山顶攀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聋生课外阅读点燃热情享受快乐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72-01
1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聋生的自身生理缺陷,加上生活圈子相对狭小,聋校的语文课堂相对封闭。因此,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健全学生,而且这种差距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明显。因此,必然会影响聋生在主流社会运用语言的信心和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既徜徉于语文的广阔世界,又能日有所获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外阅读能有效弥补聋生由于生理缺陷所带来的信息摄入贫乏和语言积累薄弱等问题。
我认为每位聋校语文老师都应该向学生强调,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靠语文课本,是完全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思维变得敏捷,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也有提高。
2 点燃阅读热情,享受阅读快乐
2.1 发挥多样化的形式,点燃阅读热情
阅读的形式无规可循,可以每人拿一本书读,也可以将优美的段落投到屏幕上一起阅读;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学校读;可以读文本,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总之,只要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都可以充分发挥阅读的多样化形式。
(1)赏图与读文。现在彩图故事书籍很多,在欣赏图画时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周围的文字,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也了解了故事内容。赏图,阅读,就这样携手相连。
(2)表演与读文。优美的童话故事可以被改编为课本剧,不仅能给学生以娱乐,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阅读的动机,自发拿起课文书来读。
(3)绘画与读文。绘画是聋生的爱好之一,教师可以设计读文画图的作业来促进课外阅读;给故事配图、吸引学生读书;在学习园地的绘画板块中定期展示绘画作品;在学校组织的绘画活动中让学生大显身手,总之,一切为了阅读。
2.2 搭建阅读平台,享受阅读成果
(1)读书交流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针对学生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许这一心理特点,可开展摘抄比赛、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在我校举行的“书香满校园”活动中我们班获一等奖,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小组合作。好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缺少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小组,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有差异的学生在一起,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大家共同享受成果,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3)有趣味的阅读评价。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一是情感符号奖励:读完一个故事,给印一面红旗;读完一本书,给印一只大拇指;摘录十个佳句,就给印一个笑脸……二是小题大做:评出“读书大王”、“故事大王”、“积累之星”、“爱书标兵”等等,利用班队会、节日、家长会进行颁奖,获奖学生披授带、戴红花,荣耀与幸福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
3 阅读方法的指导
3.1 精略并重,学会浏览
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阅读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对于聋生来说,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学习就要精读,要细细品味文章中的一词一句,抓住文章的实质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文章读熟读透。略读是指在最短时间内,从大量文章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赢得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手段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个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因此,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给聋生精略并用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浏览,能够用最快的速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3.2 指导摘录,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学完一课或一单元后,我都引导聋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段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并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让聋生用同样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摘录。如《背影》一课中,作者对父亲攀越月台时的动作,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赏析这些片段后,就让学生尝试着从课外阅读中摘录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精彩语句。这样,学生在摘录中就能得到训练,做到触类旁通。
词的积累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对词的理解离不开语言环境。所谓的好词好句是指那些在表达上准确精妙,甚至是无可替代的词句。如果离开具体的语境,很难说清哪个词是好词,哪些句是好句。因此,在指导学生摘录时,我要求学生把词的摘录融进语句语段摘录中,然后让学生在所摘录的佳句华章中用符号标出自己认为用得准确、用得好的词。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领悟不同的词在语句中的妙用,提高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并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
3.3 借助工具书,扫除词语障碍
聋生从小失去听力,语言发展十分迟缓,所积累的词汇很有限,语言材料在聋生贮存系统中就像一个孤岛,互不攀连,新学习的语言,也不易与记忆中储存的有关语言信息进行结合,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要学好语文就必须积累大量词汇,词汇的积累离不开阅读。然而,聋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遇到对词语理解障碍和偏差,而教师又无法时时在聋生身边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课外阅读指导中,遇到类似情况我要求聋生借助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查找所遇到生字词的读音、词义,借此正确理解词语,句义、段意和篇章内容;能读懂日常应用文和通俗文章,有初步分析、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
总之,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书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向更高的山顶攀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