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够引起学生愉快地学习,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学生在一种较好的心境中学习,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营造氛围,唤起兴趣
初中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科目,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学生这股激情,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学习化学第一章和第二章时,由于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少,难点不大,这时的教学重点应该主要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利用化学小"魔术"、实物、教具、挂图、学生表演、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质量。
例如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 "牛奶变葡萄酒",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接着展示充了保护气包装的蛋糕、干燥剂等实物,还提出了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为什么水可以灭火?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其实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就会了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奥妙之处。开始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学习离子时,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一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钠原子,另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七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氯原子。"我是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钠原子"一边说一边扬一下气球。 "我是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氯原子"一边说一边也扬一下气球。"您好"、"您好"他们见面后又握手又互相问候。"我失去一个电子就稳定了","我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了","给你吧!""给我?""啊!""谢谢!"他们非常友好地谦让着,然后手拉着手一转身,就形成了"氯化钠"。我这样处理既生动又形象,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碳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我开头讲述了一则趣闻:我国近年发掘了一具千年妇女的尸体,肌肤有弹性,头发依旧完好。考古学家发现棺木周围有一米厚的木炭。于是我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女尸体保存得如此完好呢?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了。可见,巧设悬念,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入诗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把诗歌融入化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如在教学《碳及碳的化合物》一章中,关于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明朝著名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写出方程式。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第一句是物理变化,后面三句是化学变化,并写出方程式:CaCo3=CaO+CO2↑,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不仅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渗透了德育教育,要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做人。
3、发挥学科优势,发展兴趣
为了不断发展学生的兴趣,我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燃"现象解释"鬼火""天火",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奇观,象东非大裂谷的"吃羊魔" 、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有机物的特征"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的假酒案,还利用图片介绍了警察是怎么样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等知识。再如学习常见的碱时,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让学生解释当时是怎么样"烧烟"的呢?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化学,既可增进知识,发展学生兴趣,同时又起到教育作用。
三、巧用谐音,激发兴趣
例如:(1)在电解水的实验教学中,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我们知道是氢气。许多同学记忆的时候容易混淆。这时我就问他们,平时最喜欢的人是谁?有学生回答是爸爸。我就提示他们,平时最喜欢的人是父亲,那么,电解水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父亲。然后给学生解释:负氢(父亲)就是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同时笑了,我知道他们记住负氢的同时也必定正氧,还有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质量比等等。
(2)在酸碱盐的教学中,金属活动顺序是教学的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学时我介绍了一种谐音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钾(嫁)钙(给)钠(那)镁(美)铝(女),锌(新)铁(铁)锡(衣)铅(嫌)氢(轻),铜(统)汞(共)银(一)铂(百))金(斤)。解释词义后再连在一起读: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了。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也是为将来的生活服务。因此,在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学生活化运用要广泛化。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和提炼,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
例如,在复习《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星期天,李强的奶奶为他做了下列食物:米饭、红烧牛肉、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然后要求学生思考:①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是哪些?②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什么食物?③ 这些营养元素它们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功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④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牙龈出血,最后患上坏血病,直到痛苦死去。一位医生通过细心观察,用新鲜的柑橘治好了水手们的坏血病。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⑤无机盐中的氯化钠还有哪些用途?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却起到了促进知识迁移、拓展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相联,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感而发:"学好化学,健康生活!"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营造氛围,唤起兴趣
初中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科目,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学生这股激情,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学习化学第一章和第二章时,由于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少,难点不大,这时的教学重点应该主要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利用化学小"魔术"、实物、教具、挂图、学生表演、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质量。
例如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 "牛奶变葡萄酒",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接着展示充了保护气包装的蛋糕、干燥剂等实物,还提出了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为什么水可以灭火?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其实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就会了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奥妙之处。开始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学习离子时,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让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一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钠原子,另一个同学身上前面挂着七个气球,后面挂着一个写有"-"的纸牌,代表氯原子。"我是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钠原子"一边说一边扬一下气球。 "我是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氯原子"一边说一边也扬一下气球。"您好"、"您好"他们见面后又握手又互相问候。"我失去一个电子就稳定了","我得到一个电子就稳定了","给你吧!""给我?""啊!""谢谢!"他们非常友好地谦让着,然后手拉着手一转身,就形成了"氯化钠"。我这样处理既生动又形象,同学们都觉得很有趣。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能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惊奇、猜想、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授碳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我开头讲述了一则趣闻:我国近年发掘了一具千年妇女的尸体,肌肤有弹性,头发依旧完好。考古学家发现棺木周围有一米厚的木炭。于是我向学生提出疑问:是什么原因使女尸体保存得如此完好呢?这一问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了。可见,巧设悬念,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入诗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把诗歌融入化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如在教学《碳及碳的化合物》一章中,关于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明朝著名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分析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写出方程式。学生很容易就判断出第一句是物理变化,后面三句是化学变化,并写出方程式:CaCo3=CaO+CO2↑,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不仅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渗透了德育教育,要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做人。
3、发挥学科优势,发展兴趣
为了不断发展学生的兴趣,我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身边的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燃"现象解释"鬼火""天火",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奇观,象东非大裂谷的"吃羊魔" 、干涸深邃的"鬼洞"。又如,在"有机物的特征"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的假酒案,还利用图片介绍了警察是怎么样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等知识。再如学习常见的碱时,展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图片,让学生解释当时是怎么样"烧烟"的呢?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化学,既可增进知识,发展学生兴趣,同时又起到教育作用。
三、巧用谐音,激发兴趣
例如:(1)在电解水的实验教学中,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我们知道是氢气。许多同学记忆的时候容易混淆。这时我就问他们,平时最喜欢的人是谁?有学生回答是爸爸。我就提示他们,平时最喜欢的人是父亲,那么,电解水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父亲。然后给学生解释:负氢(父亲)就是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学生同时笑了,我知道他们记住负氢的同时也必定正氧,还有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质量比等等。
(2)在酸碱盐的教学中,金属活动顺序是教学的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记忆的一个难点。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学时我介绍了一种谐音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钾(嫁)钙(给)钠(那)镁(美)铝(女),锌(新)铁(铁)锡(衣)铅(嫌)氢(轻),铜(统)汞(共)银(一)铂(百))金(斤)。解释词义后再连在一起读: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了。
四、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也是为将来的生活服务。因此,在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学生活化运用要广泛化。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素材进行挖掘和提炼,注意素材的典型化,并要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
例如,在复习《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星期天,李强的奶奶为他做了下列食物:米饭、红烧牛肉、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然后要求学生思考:①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是哪些?②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什么食物?③ 这些营养元素它们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功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④几百年前的欧洲,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牙龈出血,最后患上坏血病,直到痛苦死去。一位医生通过细心观察,用新鲜的柑橘治好了水手们的坏血病。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⑤无机盐中的氯化钠还有哪些用途?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却起到了促进知识迁移、拓展的作用,进一步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相联,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感而发:"学好化学,健康生活!"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