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仅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同时也在为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整本书阅读,不仅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学校一直以来“教书育人”的目标。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不仅提升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教师不知道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了抵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阅读的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从古代就有的读书方法。所谓“手不释卷”以及“读书破万卷”都是讲述的整本书阅读。近代诗人胡适,就支持整本书的阅读,而并非是采用几篇读本,拼凑出来作为一本教材。除此之外,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补充了“提高阅读品味”这一教育理念。而在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中,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制定了语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将“阅读整本书和研讨”作为教学内容的任务之首。由此,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有“新意”的教育方式被学生们所喜爱,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压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響,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听”和“说”。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教育形式单一,而且教学的内容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常常会出现,整整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室里除了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之外,没有任何声音。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语文学科有情绪抵触,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教学过程不注重引导学生
从传统教育理念到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采用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剖析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反而让学生依赖教师,失去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死板,面对有变化的题目,不知道灵活变通,语文的素养没有任何提高。此外,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导过程中,注重点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提升点,将教育过程流于形式化,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到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基点,也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
3.学生压力太大,缺少课外阅读
高中学生拥有很大的学业压力,还有较难的知识学习,导致高中学生有时间和能力阅读课外书籍的可能性太小,而阅读整本书的几率几乎为零。学生的课外时间都用来补充知识不足、学习不充分的学科,没有注意到自身知识的基础是否打牢,导致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对如何正确学习感到茫然。因此,也让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率变得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也就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条件,学习效率低下。此外,有部分学生,在面对阅读学习这种方法没有足够的重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但是,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较好的阅读能力更容易取得高分。同时,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上有更好的选择。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记下老师讲的有关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面对不同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而教学过程中,将“填鸭式”教育改变为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根据教师文章中的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的优秀诗词类作品,如《诗经》、名人诗集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了诗歌的那些特点?由这样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讨论问题,再由老师评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想要摆脱“填鸭式”教育,教师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把课文的主体、重点、难点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用引导方式进行提问。教师在进行让学生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控现场。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要控制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探讨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考与见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文章中描写的语句有哪些是你们喜欢的?”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整篇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加重要。虽然现阶段的教育方法仍有不足,但相信教师只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就会逐步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变得更加有文化、会生活、懂思考,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云高级中学。
一、阅读的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从古代就有的读书方法。所谓“手不释卷”以及“读书破万卷”都是讲述的整本书阅读。近代诗人胡适,就支持整本书的阅读,而并非是采用几篇读本,拼凑出来作为一本教材。除此之外,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补充了“提高阅读品味”这一教育理念。而在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中,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制定了语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将“阅读整本书和研讨”作为教学内容的任务之首。由此,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现阶段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有“新意”的教育方式被学生们所喜爱,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压力。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響,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听”和“说”。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教育形式单一,而且教学的内容十分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十分低下。常常会出现,整整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室里除了教师对内容的讲解之外,没有任何声音。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语文学科有情绪抵触,阅读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教学过程不注重引导学生
从传统教育理念到素质教育的过渡阶段,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是采用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剖析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反而让学生依赖教师,失去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死板,面对有变化的题目,不知道灵活变通,语文的素养没有任何提高。此外,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导过程中,注重点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分数,而不是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提升点,将教育过程流于形式化,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到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基点,也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
3.学生压力太大,缺少课外阅读
高中学生拥有很大的学业压力,还有较难的知识学习,导致高中学生有时间和能力阅读课外书籍的可能性太小,而阅读整本书的几率几乎为零。学生的课外时间都用来补充知识不足、学习不充分的学科,没有注意到自身知识的基础是否打牢,导致自主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对如何正确学习感到茫然。因此,也让学生课外阅读的几率变得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也就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条件,学习效率低下。此外,有部分学生,在面对阅读学习这种方法没有足够的重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但是,阅读在语文考试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较好的阅读能力更容易取得高分。同时,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上有更好的选择。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记下老师讲的有关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面对不同的疑问给予耐心解答。而教学过程中,将“填鸭式”教育改变为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根据教师文章中的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的优秀诗词类作品,如《诗经》、名人诗集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了诗歌的那些特点?由这样的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讨论问题,再由老师评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想要摆脱“填鸭式”教育,教师就必须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把课文的主体、重点、难点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用引导方式进行提问。教师在进行让学生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控现场。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要控制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探讨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巴黎圣母院》的时候,应当鼓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考与见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文章中描写的语句有哪些是你们喜欢的?”等等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整篇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更加重要。虽然现阶段的教育方法仍有不足,但相信教师只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学习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就会逐步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变得更加有文化、会生活、懂思考,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灌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