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方式,但目前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普遍不好是历史教师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要做好前期准备
1.精心创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和配合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讨论交流,因此要有一个学生关心的主题去引起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计划讨论的问题。
学生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和讨论的价值。例如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西安事变》的内容时,我首先发动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西安事变的有关史料,特别是有关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课堂上,我不是直接开始讲教学内容,而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先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西安事变后,该不该杀了蒋介石?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会有什么后果呢?当时各个党派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有哪几种?
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难度要适中,而且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中要探讨的问题,一般是学生共同关心和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如果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还不能认识和理解的问题,就要由教师启发和引导来完成。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内容时,我在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和日本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很难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的区别。于是我就及时通过课堂点拨,引导学生从两个国家当时的政治背景去分析,认识到中国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变革,而日本的改革是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
2.精心编制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指导方案,历史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案就是导学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依据导学案去提前预习和根据学案提出的学习要求去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每一课时设计成“学习目标—预习与自我检测—探讨与提高—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学习感悟”模式的学习过程,上课前发给学生,并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去预习,把导学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讨论探索的“探路石”。
二、组织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前期所有的准备最终是要付诸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真正起作用还是要看课堂效果。合作学习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但又不能失控。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保证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预习方案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合作学习应该是包括预习、合作讨论、评价等环节的过程。
2.组织好分组讨论活动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好课堂讨论和交流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问题去讨论,要注重确保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中“探讨与提高”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都有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3.精讲点拨
历史合作学习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学生都能够看懂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他们学习的难点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例如五四运动,课本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过程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能通过讨论去理解。但对于五四运动发生的意义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从五四运动对我国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去思考、讨论。
在合作学习的历史课中,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精讲。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和合作学习能够理解的问题,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而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还不能全面深刻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务必让学生啃下“硬骨头”。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合作学习要做好前期准备
1.精心创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和配合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讨论交流,因此要有一个学生关心的主题去引起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计划讨论的问题。
学生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和讨论的价值。例如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西安事变》的内容时,我首先发动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西安事变的有关史料,特别是有关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课堂上,我不是直接开始讲教学内容,而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先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西安事变的一些故事传说,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西安事变后,该不该杀了蒋介石?如果当时杀了蒋介石会有什么后果呢?当时各个党派对西安事变的态度有哪几种?
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难度要适中,而且要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合作学习中要探讨的问题,一般是学生共同关心和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个体的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如果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还不能认识和理解的问题,就要由教师启发和引导来完成。例如教学九年级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内容时,我在课堂合作学习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合作探究的问题:“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和日本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为什么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而中国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很难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的区别。于是我就及时通过课堂点拨,引导学生从两个国家当时的政治背景去分析,认识到中国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是以不改变封建制度为前提的变革,而日本的改革是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
2.精心编制符合学情的导学案
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指导方案,历史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案就是导学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依据导学案去提前预习和根据学案提出的学习要求去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每一课时设计成“学习目标—预习与自我检测—探讨与提高—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学习感悟”模式的学习过程,上课前发给学生,并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去预习,把导学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讨论探索的“探路石”。
二、组织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前期所有的准备最终是要付诸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否真正起作用还是要看课堂效果。合作学习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但又不能失控。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好学生的预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保证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预习方案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合作学习应该是包括预习、合作讨论、评价等环节的过程。
2.组织好分组讨论活动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学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好课堂讨论和交流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问题去讨论,要注重确保讨论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中“探讨与提高”的要求开展讨论。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都有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3.精讲点拨
历史合作学习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学生都能够看懂历史事件,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讲解,他们学习的难点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例如五四运动,课本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过程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能通过讨论去理解。但对于五四运动发生的意义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帮助学生从五四运动对我国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去思考、讨论。
在合作学习的历史课中,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精讲。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和合作学习能够理解的问题,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而对于那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还不能全面深刻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务必让学生啃下“硬骨头”。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