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关注焦点。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对改善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及社会等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最初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继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持续发展的呼吁后,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国际上最早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家是美国。至今为止,他们颁布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超级基金增补与再授权法》、《清洁水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债务法》等,这些法律确定了环境会计的地位及作用,为其最终目标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我国,虽然也颁布了相关法规,成立了专职机构,但在信息披露内容及方式上与国外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比如关于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问题,我国的《会计法》至今未将其列入其中。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会计是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下实施环境会计的意义
(一)环境会计有利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环境会计,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等因素融合到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生态环境的补偿等环境成本和费用进行真实、准确地核算,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而加强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有利于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
传统的会计核算只是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与收益进行确认、计量,对其所占用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却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而正是由于传统会计的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罔顾环境污染、肆意浪费资源。实施环境会计则有助于修正与完善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
(三)环境会计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环境会计不仅能真实、准确地核算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损益情况,而且还可以客观、全面地报告与披露其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则可以依据企业提供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等资料,全面、准确地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适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环境会计有利于增强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
环境会计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意识及社会责任观念,而且还能提高其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觉性。通过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即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等情况的披露,也将企业置于社会公众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应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也使得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不斷提高,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
二、当前中国发展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我国现行的各类会计和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部和证监会制定的,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
(二)环境会计缺乏整体意识
就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只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经济学家和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事情,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略显不足。
(三)全体社会重视程序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有很大差距,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有很多节能方法:公共厕所分部分冲和全部冲,水箱是用节水节能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利用,塑料用品都可回收利用,人人都有环保观念,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人人自觉执行。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没有真正的形成,思想上没有重视,尤其是企业在环境治理上更是缺乏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四)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环境会计操作不规范,指标不统一,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有的企业根本不知道环境会计是什么,更谈不上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了。
三、解决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毫无疑问,环境会计的实务的推广应以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的研究,重点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要素的确认,难点在于核算对象确认后的正确、合理计量。
(二)完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宣传
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法规是有了,可执行起来很不得利。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注重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
审计是对会计的再监督,环境审计是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环境审计,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与不断完善。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 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完善会计准则
以统一的会计准则取代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定新的会计准则的时候,必须考虑新兴会计问题,如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环境会计等,对于这些新型会计分支在会计准则中需要加以特殊说明。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最初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继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持续发展的呼吁后,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国际上最早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家是美国。至今为止,他们颁布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超级基金增补与再授权法》、《清洁水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债务法》等,这些法律确定了环境会计的地位及作用,为其最终目标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在我国,虽然也颁布了相关法规,成立了专职机构,但在信息披露内容及方式上与国外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比如关于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问题,我国的《会计法》至今未将其列入其中。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会计是目前理论界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下实施环境会计的意义
(一)环境会计有利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环境会计,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等因素融合到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生态环境的补偿等环境成本和费用进行真实、准确地核算,客观、全面地反映出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进而加强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会计有利于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
传统的会计核算只是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与收益进行确认、计量,对其所占用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却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映。而正是由于传统会计的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罔顾环境污染、肆意浪费资源。实施环境会计则有助于修正与完善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一步完善会计理论与实务。
(三)环境会计有利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环境会计不仅能真实、准确地核算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损益情况,而且还可以客观、全面地报告与披露其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则可以依据企业提供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等资料,全面、准确地对企业经营业绩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适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环境会计有利于增强企业、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
环境会计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意识及社会责任观念,而且还能提高其按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觉性。通过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即对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履行等情况的披露,也将企业置于社会公众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履行应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也使得公众及社会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不斷提高,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
二、当前中国发展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我国现行的各类会计和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国家财政部和证监会制定的,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等。
(二)环境会计缺乏整体意识
就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微观层面,将环境会计只局限于企业环境会计,而忽略了宏观层面的环境会计,将宏观环境会计看作是经济学家和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事情,对宏观环境会计研究略显不足。
(三)全体社会重视程序不够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是有很大差距,如我们邻国日本就有很多节能方法:公共厕所分部分冲和全部冲,水箱是用节水节能的,居民日常生活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利用,塑料用品都可回收利用,人人都有环保观念,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人人自觉执行。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没有真正的形成,思想上没有重视,尤其是企业在环境治理上更是缺乏责任感和整体发展观。
(四)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环境会计操作不规范,指标不统一,在企业会计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有的企业根本不知道环境会计是什么,更谈不上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了。
三、解决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研究,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实务操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反映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弱化。毫无疑问,环境会计的实务的推广应以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为前提。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专题的研究,重点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要素的确认,难点在于核算对象确认后的正确、合理计量。
(二)完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宣传
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法规是有了,可执行起来很不得利。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注重环境审计方面的研究
审计是对会计的再监督,环境审计是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环境审计,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与不断完善。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 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完善会计准则
以统一的会计准则取代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是中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定新的会计准则的时候,必须考虑新兴会计问题,如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质量成本会计,环境会计等,对于这些新型会计分支在会计准则中需要加以特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