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三、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
新课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多地采取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主张把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上,主张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进行探究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提倡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由主要的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以及在实践中学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即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反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通过探究、操作等自主活动方式获取新知,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做到:
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预见,自信心与民主精神会在学生身上逐步得到体现。其实这一点已经在某些学生身上有所表现:如,有些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及时指出其他同学的问题,而被指出问题的同学也能够坦然接受。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三、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相应地,学校也要建立能够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升的良好反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