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常见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112例常见小儿急腹症病(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37例,急性阑尾炎34例,肠套叠41例)行检查。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均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是临床诊断小儿常见急腹症的首选辅助检测方法。
关键词 儿童 急腹症 高频超声图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7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迅速,患儿查体不配合,病史叙述不清,导致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对2008~2010年112例急腹症小儿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15岁,平均5岁。患儿多有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表现为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反跳痛不明显,其中10例伴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伴急性肠炎病史。
急性阑尾炎患儿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8岁。患儿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麦氏点压痛明显,其中18例有反跳痛,局部肌紧张,7例右下腹触及包块,17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09/L)。
肠套叠患儿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1.5岁。患儿多有哭闹不安、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触及包块,其中血便5例。
使用机器为东芝Xario SSA—660A及Medison SA8000 9~11MHz高频线性阵探头。患儿取仰卧位,先有序进行腹部纵、横、斜多切面全腹超声检查,然后对腹痛部位进行重点检查、观察。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炎,适当加压对右下腹、脐周探查,仔细检查回盲部及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确认淋巴结后,多切面比较测量淋巴结。考虑急性阑尾炎者重点扫查右下腹阑尾区,寻找阑尾,确认后观察其结构、回声,腔内是否有粪石及周围是否有积液。考虑肠套叠者重点在下腹、两侧腹中上部或压痛最明显处,发现可疑包块后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包块形态内部回声等。
结 果
3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中右下腹17例(45.9%),脐周22例(59.4%),右下腹及脐周15例(40.5%)。肿大的淋巴结声像图表现:①肿大淋巴结多发成群,以2~5个多见。②单个肿大淋巴结呈肾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其内多为低回声,皮髓质分界欠清或皮质回声略偏强,应用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由淋巴门向内伸入,RI 0.51~0.63。③淋巴结纵径>10mm,横径>5mm,纵横径之比≥21,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
34例急性阑尾炎中急性单纯性阑尾20例,声像图为: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阑尾周围脓肿3例,右下腹探及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混合性团块,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包绕。化脓性阑尾炎10例:阑尾明显增粗,直径可达20mm,壁厚>3mm,层次较模糊,黏膜多处中断,部分病例可见粪石强回声,腔内积液较多,透声差。漏诊1例,患儿肥胖,阑尾显示不清。
41例肠套叠中包块位于结肠肝曲15例,结肠脾曲9例,横切面探查时见多层环形回声,强弱相间,呈“同心圆”或“环靶征”,纵切面为多条平行排列强弱相间的回声条,形成套管状2,并显示肠套叠的头端与末端部分可见淋巴结,部分患儿表现为肠蠕动活跃。
讨 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于病毒感染,始发于春冬季,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因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故以右下腹痛常见。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屏障作用差,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透过肠系膜,引起淋巴结肿大3。因小儿腹壁薄,皮下脂肪少,肠系膜距体表浅,应用高频探头可直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大小、部位、分布形态、内部回声及流血情况,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痛苦。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它可以直接显示阑尾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临床症状典型的阑尾炎可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但急性阑尾炎早期因受肠道内气体干扰且小儿阑尾炎位置变异大,易误诊和偏诊,需要结合间接征象、病史、化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之一是指伴有肠系膜结构的肠管被套入相连的另一段肠腔内,易导致小儿急性肠梗阻,套入段的肠管易发生绞窄性坏死,高频超声检查肠套叠有其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高,无损伤,可重复检查,同时避免了X线检查的辐射,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小儿腹壁薄且脂肪少,超声衰减少,利于腹腔显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等常见急腹症具有典型高频超声图像。超声诊断检查较X线、CT等其他检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无损伤、可重复性等优点,故高频超声是临床诊断小儿常见急腹症的首选辅助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彬,陶静,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54.
3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
摘 要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常见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112例常见小儿急腹症病(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炎37例,急性阑尾炎34例,肠套叠41例)行检查。结果: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均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是临床诊断小儿常见急腹症的首选辅助检测方法。
关键词 儿童 急腹症 高频超声图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7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迅速,患儿查体不配合,病史叙述不清,导致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对2008~2010年112例急腹症小儿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常见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1~15岁,平均5岁。患儿多有持续性或阵发性腹痛,表现为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反跳痛不明显,其中10例伴急性呼吸道感染,7例伴急性肠炎病史。
急性阑尾炎患儿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8岁。患儿多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麦氏点压痛明显,其中18例有反跳痛,局部肌紧张,7例右下腹触及包块,17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09/L)。
肠套叠患儿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1.5岁。患儿多有哭闹不安、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查体腹部可触及包块,其中血便5例。
使用机器为东芝Xario SSA—660A及Medison SA8000 9~11MHz高频线性阵探头。患儿取仰卧位,先有序进行腹部纵、横、斜多切面全腹超声检查,然后对腹痛部位进行重点检查、观察。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炎,适当加压对右下腹、脐周探查,仔细检查回盲部及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肿大,确认淋巴结后,多切面比较测量淋巴结。考虑急性阑尾炎者重点扫查右下腹阑尾区,寻找阑尾,确认后观察其结构、回声,腔内是否有粪石及周围是否有积液。考虑肠套叠者重点在下腹、两侧腹中上部或压痛最明显处,发现可疑包块后进行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包块形态内部回声等。
结 果
3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中右下腹17例(45.9%),脐周22例(59.4%),右下腹及脐周15例(40.5%)。肿大的淋巴结声像图表现:①肿大淋巴结多发成群,以2~5个多见。②单个肿大淋巴结呈肾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完整,其内多为低回声,皮髓质分界欠清或皮质回声略偏强,应用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由淋巴门向内伸入,RI 0.51~0.63。③淋巴结纵径>10mm,横径>5mm,纵横径之比≥21,患儿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淋巴结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
34例急性阑尾炎中急性单纯性阑尾20例,声像图为:阑尾肿胀增粗,直径>6mm。阑尾周围脓肿3例,右下腹探及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混合性团块,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包绕。化脓性阑尾炎10例:阑尾明显增粗,直径可达20mm,壁厚>3mm,层次较模糊,黏膜多处中断,部分病例可见粪石强回声,腔内积液较多,透声差。漏诊1例,患儿肥胖,阑尾显示不清。
41例肠套叠中包块位于结肠肝曲15例,结肠脾曲9例,横切面探查时见多层环形回声,强弱相间,呈“同心圆”或“环靶征”,纵切面为多条平行排列强弱相间的回声条,形成套管状2,并显示肠套叠的头端与末端部分可见淋巴结,部分患儿表现为肠蠕动活跃。
讨 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于病毒感染,始发于春冬季,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因病变主要侵犯末端回肠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故以右下腹痛常见。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屏障作用差,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感染等都可能透过肠系膜,引起淋巴结肿大3。因小儿腹壁薄,皮下脂肪少,肠系膜距体表浅,应用高频探头可直接观察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大小、部位、分布形态、内部回声及流血情况,简便易行,重复性好,无痛苦。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均较高,它可以直接显示阑尾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对临床症状典型的阑尾炎可作出快速准确的判定。但急性阑尾炎早期因受肠道内气体干扰且小儿阑尾炎位置变异大,易误诊和偏诊,需要结合间接征象、病史、化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肠套叠是小儿急腹症之一是指伴有肠系膜结构的肠管被套入相连的另一段肠腔内,易导致小儿急性肠梗阻,套入段的肠管易发生绞窄性坏死,高频超声检查肠套叠有其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高,无损伤,可重复检查,同时避免了X线检查的辐射,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小儿腹壁薄且脂肪少,超声衰减少,利于腹腔显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及肠套叠等常见急腹症具有典型高频超声图像。超声诊断检查较X线、CT等其他检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无损伤、可重复性等优点,故高频超声是临床诊断小儿常见急腹症的首选辅助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彬,陶静,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54.
3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