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国老人的中国乡愁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语极浅近,意颇深邃,道出了游子重回故里时的复杂心态。2015年4月21日,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胞弟、韩国七旬老人潘基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缓缓踏进福建长乐三溪村的潘氏宗祠时,那份中韩两国潘氏传承了数百年的血脉亲情,在他心中激起了怎样的乡愁情怀?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因为乡愁,我们听到了汉乐府的《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听到了李白的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听到了高适的浅唱:“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乡愁是对于故乡的眷恋,从古至今,这种眷恋无可替代——有惆怅、心酸与无尽感触,也有思念、追忆、激励与无限希望。
  跨越两国的会亲之旅
  自古以来,中国和韩国就是紧邻,在不断的相互交往中,一些中国人移居到朝鲜半岛并带去了他们的姓氏,逐渐融入了韩国,成为韩国的姓氏。
  2015年4月20日,年逾七旬的韩国老人潘基祥风尘仆仆来到了福建福州,展开为期三天的会亲之旅。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哥哥就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此次会亲之旅是中韩两国宗亲的民间友好往来。在闽期间,潘基祥专程前往长乐三溪会亲,受到三溪父老的热烈欢迎。在三溪潘氏宗祠、风景名胜等地,潘基祥认真了解、拍照,盛赞三溪风光秀美,文化积锭深厚,民风淳朴。他表示要建议哥哥潘基文在卸任之后,有机会要来三溪看看。在福州潘氏荥阳堂会所,潘基祥认真查核资料,了解先祖的相关信息。
  中韩两国潘氏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福建潘氏宗亲曾于2009年9月访问韩国,前往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家乡——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远南面上唐里杏峙村,受到杏峙村潘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这是中国潘氏宗亲会首次访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前,潘基文的堂兄潘基秀也曾到河南荥阳潘氏祖地祭祖。2014年10月,中国宗亲七人前往联合国,为潘基文祝贺70岁大寿。此次潘基祥来闽会亲,也是对中国潘氏的一次回访,充分体现中韩两国潘氏血脉相连的宗族情谊。
  中韩潘氏 血脉相连
  韩国光州潘氏的始祖文宪公,名忠,字平重,历任工曹典书,是朝鲜王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海阳君、光州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是文宪公的第20代孙。
  从韩国光州潘氏宗会提供的资料可知,韩国潘氏与中国潘氏同出于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四子季孙公之后。
  韩国潘氏始祖潘阜,字君秀,号海旅斋,在公元13世纪高丽国元宗时代,以中国翰林学士身份陪同下嫁给高丽王世子湛的元朝公主到高丽,从而结识了高丽王子,并定居高丽。高丽王朝元宗和忠烈王时代,潘阜任职过左司议大夫、谏议大夫,是高丽王朝的谏官,被册封过岐城府院君,死后溢文节。潘氏定居庆南道巨济郡。高丽末、朝鲜初,社会动荡,已成为巨济郡旺族的潘氏开始迁徙,并形成了光州、南平、岐城、清道等派。光州潘氏始祖潘忠则是潘阜的第六代孙。
  而在福建长乐、闽侯、莆田等地潘氏家族的族谱上,都能看到这样一段记载:福建潘氏入闽始祖潘源第六世孙潘承叙自莆田迁北燕(今之北京),七世潘处常迁江陵(今之南京),八世潘佑为南唐端明殿学士,因直谏李后主遇害。其四子受宋太祖封官在朝:长子文焕至金紫光禄大夫,后辞官迁居福州;次子文振至银青光禄大夫,迁闽候瓜山;三子宋刑部侍郎文亮迁饶州浮梁县;四子绶(文壮)迁饶州乐平县,其子孙迁高丽(有浙江潘统英先生考证出是该支第九世孙迁往韩国)。可见韩国潘氏一族,极有可能出自迁往饶州浮梁县和乐平县的潘氏后裔子孙。
  名村三溪 源远流长
  三溪村位于长乐江田村,是福建省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过上百位进士,故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
  三溪潘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初年,时称“报先祠”,明景太六年(1455年),三溪二十世潘仲晋易地再建宗祠。至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族人旺盛,宗祠显得狭小,二十三世潘宗澄和二十四世潘永焰带领族人重建,现在规模即为明嘉靖年间修建的潘氏宗祠,至今已近500多年历史。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一位韩国老人的会亲之旅,正是体现了中华姓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也展现了在千百年姓氏源流中那绵延不断的浓浓乡愁。■
其他文献
美国阿拉斯加州一位居住麦金利山附近的男子为了能在家欣赏雪山,便在自家的房子上加盖阁楼。他陆续花了10年时间,终于建成了这栋12层高的小楼,现在他的房子反而成了当地的景点。
期刊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震。这场大地震对尼泊尔最著名的地标建筑造成了破坏性影响,被毁掉的最著名地标建筑是图中坐落在加德满都的达拉哈拉塔,它修建于1832年,塔高61米,是当时的尼泊尔首相比姆森·塔帕送给王后的礼物。这场大地震令其完全倒塌,被困塔中的数十人不幸遇难。
期刊
如今,昔日的圩沟、河流、滩地逐渐变成了街道,崛起了高楼,自然草地越来越少,萤火虫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难了,那绿荧荧的光,渐渐地被城市的华灯霓虹所取代,再也难觅了。但这些年,每当我翻开书,或放下笔,或远眺窗外的时候,家乡的萤火虫,那绿莹莹的光,便在我的眼前忽闪,忽闪。  夏日,每到夜晚,我时常想起家乡的萤火虫,那绿莹莹的光。  孩提时代,夏天的夜晚,喜欢跟着大人,抱着凉席到稻场上乘凉。躺在地上,仰望天空
期刊
日本秋田县由利本庄市71岁的阿部俊子是当地保护民间工艺品协会的会长,她带领当地妇女花费了半年时间,制作了这个巨大的线团。这个线团直径2.16米,重440千克。
期刊
美国13岁女孩斯蒂芬妮的父亲是一名宇航员,近日在汽车公司的帮助下,她在美国内华达州一座干涸的湖床上用车辙“写”下了“斯蒂芬爱你”。这几个字占地面积达556万平方米,这样他的父亲就可以在太空直接看到这份思念了。
期刊
2015年4月12日,河南全省18个地市的1.7万余人同时包饺子,并通过视频同步听取了一堂烹饪课,创下“世界最大烹饪课”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过50分钟的激烈挑战,正式参赛的1.7万多名选手中,共计通过挑战的有效人数为4613人,成功打破了之前3687人同时包饺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期刊
近日,在美国爱达荷州的费尔菲尔德小镇出现了“雪卷”这一自然奇观。在雪地上好似排列着一团团的棉花糖,仔细观察可发现雪卷中心是空的,并且外表有好几层,犹如把白色的棉被卷起来,雪卷后面是一条条被风吹过的轨迹。气象专家尚未研究出雪卷的具体成因。
期刊
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已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原始部落聚居地之一,这里的部族文化保留完好,但是这一情况有可能在不久以后发生改变。  人类是独特的物种,  从出生开始就好奇地探索世界。  有哪些文明?它们是怎样的模样?  而认识世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做什么?  回到最原始的文明社会,  让你重新认识生命。  埃塞共有80余个民族,但最具非洲特色和原始魅力的大概50个部落,大多分
期刊
“民以食为天”。吃,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渐渐形成了独有的饮食文化。最新颁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中,有众多饮食项目入榜,如福州花茶、德州扒鸡、朝鲜族泡菜制作技艺等名列其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福建省,国家级、省级的“非遗”中,饮食类项目就有38项之多。这么多舌尖上的“非遗”,它们处境如何?  是“非遗”,也是家乡的味道  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莆田市级“非遗”枫亭糕流传
期刊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故乡的山山水水、亲人故旧,都是离乡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愁。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和海峡摄影时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年度《海峡摄影时报》全国摄影月赛4月赛以“乡愁”为主题,共收到全国各地400余位作者投稿作品5000余幅。经评选,庄建忠(福建泉州)的《大地春晖》和宋卫华(江西宜春)的组照《井是故乡湿润的眼》获一等奖;邓毅坚(福建三明)的组照《门》、刘玲(福建三明)的组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