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原本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因妻子的背叛、律师的陷害,被判处无期徒刑,锒铛入狱。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监狱,他用一把小锤子,锤掉了禁锢自己二十年的墙壁,硬生生挖出了一条通往真相与自由的路。
前些天,《肖申克的救赎》即将于9月在北美重映的消息上了热搜。时隔25年,这部让无数人拍手叫绝的经典之作将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
成人世界的高墙
影片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监狱中一位满头白发,每天推着推车给大家发书的老头——布鲁克斯。
他在监狱生活了50年,从一个黑发少年,衰老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在狱中待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以为推着车送书才是他这一生的使命。
于是,在监狱宣布他可以出狱时,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想要再刺伤一个人,这样他就可以留下来。
他太害怕离开监狱后的生活。五十年的禁闭,已经让他对外面的生活完全陌生,陌生到令人恐惧。他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五十年前。他看着满大街跑着的车,觉得难以置信。从前拥有一辆车多么难得,如今车不过是一个代步工具?
所以,走出监狱对于他来说,再也不意味着自由,反而更像是一种刑罚——让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去未知的世界探险。纵然他曾从那个世界走来,曾在那里过得风生水起。
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他也曾试着努力工作,去过一种新的不令自己害怕的生活。但他在城墙里的世界生活的太久了,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地都刻在了他的骨血里、脑袋里。城墙变成了他能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没了城墙,生活也就没了轨道。
向不喜欢的生活妥协,放弃自己的坚持,日复一日过着别人给自己规定的生活。其实不只布鲁克斯,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也曾满腔热血,斗志激昂,我们也曾想在长大后的某一天,有所作为,成为年少时梦想中的自己。而事实是,成年后的我们,每天疲于奔走在工作、家庭和交际之间。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比起远方,不如躺在家里。毕竟空调wifi西瓜,家里都有。远方除了拥挤还要金钱。我们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房价和房租都快要将年轻人的脊梁压弯了,谁还有力气去谈一场走心的恋爱,费钱还伤心。
再后来,我们居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因为简单,因为有迹可循,因为没有意外。成人世界的规则、氛围,甚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意识,逐渐成为了我们给自己砌起的高墙。
瑞德是影片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人。
瑞德也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肖申克监狱,被关押了四十年。
但与一般的囚犯不同,瑞德凭借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监狱中左右逢源,成了一个有求必应的“二手贩子” 。
这样的本事让瑞德在监狱中过得如鱼得水,拥有一帮朋友不说,还能够讨到一些与外界接触的活儿。然而,在监狱中颇有生存之道的他,面对自己将被释放出狱的消息,还是与年老的布鲁克斯一般,手足无措。
直到瑞德读到狱中好友安迪寫给他的信。“如果你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也许你还可以再往前走一点。”
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到了在太平洋某个遥远的小岛上,有人在等他,有新的生活在等他。对新生活的渴望,让瑞德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也让他尝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成人世界摸爬滚打了许久的我们,也许同瑞德一样,明白很多人生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难道梦想、理想,在成人世界里,就真的不值一提吗?难道我们注定要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吗?
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没有规定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幸福的终点。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希望”是个好东西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男主角——安迪。一个自始至终,都未曾放弃对自我和自由追寻的人,哪怕他面对的是牢房中臭名昭著的“三姐妹”,或是自私自利的典狱长。
最初,安迪凭自己的学识换得了完工后和朋友在屋顶喝啤酒的机会。“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感觉自己又自由了,就像在修着自己家的屋顶一样。”
后来,他将偶然发现的唱片,在整个肖申克监狱里播放。“歌声直上云端,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超越了所有囚徒的灰色梦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房,瓦解了这冷酷的高墙,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肖申克监狱的所有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再后来,他拼命给参议院写信,试图在监狱中建立一个图书馆。
从一周一封的频率到一周两封,参议院终于答应拨款给肖申克修建图书馆。
难道安迪真的是要一间图书馆吗?他只是想在有限的空间里,像个自由人一样生活。在每一个可能的时刻,他都在为自己争取感受自由的机会。最后,在难以想象的下水道中爬了将近500米后,他走向了自由。
妻子的出轨和律师的陷害已经浪费了安迪半生时光,但这一生中,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已经失去的一半人生。
但是,这二十年的时光也只是禁锢了他的身体,却从未封杀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对自由的坚持,是安迪能在重重压力之下依然不放弃好好生活的动力。处在逆境之中,放弃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坚持才是最酷也最值得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把小锤子,如果没有二十年如一日的凿墙,如果没有对自由的渴望,也许安迪会困在肖申克的围墙之内,直到终老。而因安迪对生活重燃希望的瑞德,也许会成为另一个布鲁克斯。那么最后,安迪与瑞德在海边自由相拥的一幕,也将不复存在。
自由从不单单指身体或行为,更重要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就像儿时上课开小差一般,我们坐在教室里,思绪却早已飞到了校门外某个小店的烧烤摊。
倘若对生活还抱有希望,还不想对眼前的生活妥协,就应该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我们终将会打破生活的枷锁,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正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前些天,《肖申克的救赎》即将于9月在北美重映的消息上了热搜。时隔25年,这部让无数人拍手叫绝的经典之作将再次回归大众的视线。
成人世界的高墙
影片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监狱中一位满头白发,每天推着推车给大家发书的老头——布鲁克斯。
他在监狱生活了50年,从一个黑发少年,衰老成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在狱中待的时间太久,以至于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以为推着车送书才是他这一生的使命。
于是,在监狱宣布他可以出狱时,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想要再刺伤一个人,这样他就可以留下来。
他太害怕离开监狱后的生活。五十年的禁闭,已经让他对外面的生活完全陌生,陌生到令人恐惧。他的记忆仅仅停留在五十年前。他看着满大街跑着的车,觉得难以置信。从前拥有一辆车多么难得,如今车不过是一个代步工具?
所以,走出监狱对于他来说,再也不意味着自由,反而更像是一种刑罚——让一个手无寸铁的老人去未知的世界探险。纵然他曾从那个世界走来,曾在那里过得风生水起。
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他也曾试着努力工作,去过一种新的不令自己害怕的生活。但他在城墙里的世界生活的太久了,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土地都刻在了他的骨血里、脑袋里。城墙变成了他能生存下去的唯一依靠,没了城墙,生活也就没了轨道。
向不喜欢的生活妥协,放弃自己的坚持,日复一日过着别人给自己规定的生活。其实不只布鲁克斯,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也曾满腔热血,斗志激昂,我们也曾想在长大后的某一天,有所作为,成为年少时梦想中的自己。而事实是,成年后的我们,每天疲于奔走在工作、家庭和交际之间。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比起远方,不如躺在家里。毕竟空调wifi西瓜,家里都有。远方除了拥挤还要金钱。我们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房价和房租都快要将年轻人的脊梁压弯了,谁还有力气去谈一场走心的恋爱,费钱还伤心。
再后来,我们居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错。因为简单,因为有迹可循,因为没有意外。成人世界的规则、氛围,甚至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意识,逐渐成为了我们给自己砌起的高墙。
瑞德是影片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格外深刻的人。
瑞德也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肖申克监狱,被关押了四十年。
但与一般的囚犯不同,瑞德凭借自己的社交能力,在监狱中左右逢源,成了一个有求必应的“二手贩子” 。
这样的本事让瑞德在监狱中过得如鱼得水,拥有一帮朋友不说,还能够讨到一些与外界接触的活儿。然而,在监狱中颇有生存之道的他,面对自己将被释放出狱的消息,还是与年老的布鲁克斯一般,手足无措。
直到瑞德读到狱中好友安迪寫给他的信。“如果你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也许你还可以再往前走一点。”
他看到了希望。他看到了在太平洋某个遥远的小岛上,有人在等他,有新的生活在等他。对新生活的渴望,让瑞德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也让他尝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在成人世界摸爬滚打了许久的我们,也许同瑞德一样,明白很多人生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难道梦想、理想,在成人世界里,就真的不值一提吗?难道我们注定要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吗?
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没有规定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幸福的终点。只要我们没有放弃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希望”是个好东西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男主角——安迪。一个自始至终,都未曾放弃对自我和自由追寻的人,哪怕他面对的是牢房中臭名昭著的“三姐妹”,或是自私自利的典狱长。
最初,安迪凭自己的学识换得了完工后和朋友在屋顶喝啤酒的机会。“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感觉自己又自由了,就像在修着自己家的屋顶一样。”
后来,他将偶然发现的唱片,在整个肖申克监狱里播放。“歌声直上云端,飘向更高更远的地方,超越了所有囚徒的灰色梦想,宛如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的牢房,瓦解了这冷酷的高墙,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肖申克监狱的所有囚徒仿佛重获自由。”
再后来,他拼命给参议院写信,试图在监狱中建立一个图书馆。
从一周一封的频率到一周两封,参议院终于答应拨款给肖申克修建图书馆。
难道安迪真的是要一间图书馆吗?他只是想在有限的空间里,像个自由人一样生活。在每一个可能的时刻,他都在为自己争取感受自由的机会。最后,在难以想象的下水道中爬了将近500米后,他走向了自由。
妻子的出轨和律师的陷害已经浪费了安迪半生时光,但这一生中,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已经失去的一半人生。
但是,这二十年的时光也只是禁锢了他的身体,却从未封杀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对自由的坚持,是安迪能在重重压力之下依然不放弃好好生活的动力。处在逆境之中,放弃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坚持才是最酷也最值得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把小锤子,如果没有二十年如一日的凿墙,如果没有对自由的渴望,也许安迪会困在肖申克的围墙之内,直到终老。而因安迪对生活重燃希望的瑞德,也许会成为另一个布鲁克斯。那么最后,安迪与瑞德在海边自由相拥的一幕,也将不复存在。
自由从不单单指身体或行为,更重要的其实是我们的思想。就像儿时上课开小差一般,我们坐在教室里,思绪却早已飞到了校门外某个小店的烧烤摊。
倘若对生活还抱有希望,还不想对眼前的生活妥协,就应该相信:只要坚持,总有一天,我们终将会打破生活的枷锁,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正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