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养殖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渔业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初步了解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PP)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3年8月—2014年1月,采用黑白瓶法对莆田后海垦区2个菲律宾蛤仔养殖池的初级生产力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显示,PP平均值分别为(1.17±0.31)g0:/(m2·d)、(0.76±0.21)gO2/(m2·d),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季(P〈0.05);PP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并不同步,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P与温
其他文献
为完善似鮈(Pseudogobiovaillanti)的生理生态参数,合理开发利用汀江似鮈渔业资源,进行了似的耐温性及温度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的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23℃为试验起始
为有效提高海洋微藻两相发酵产沼气效率和产气过程的稳定性,开展了海水小球藻与养殖固废混合水解产酸特性的研究。探讨了水解料液的初始pH、料液浓度、接种量、藻液与养殖固废
为满足淡水养殖网箱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解决水产科研和生产的现实需要,研制了淡水组合式浮动网箱,其结构分为钢构双轨浮动式网箱架、聚乙烯材料网衣和锚固设备3部分,组成网
在美国奥本大学进行了一项减少鱼塘水质评价中的参数监测数量的研究.测量了50个鱼塘中的沉降性固体(Set)浓度、浑浊度(Tur)、总悬浮固体(TSS)浓度、颗粒有机物(POM)浓度、叶绿素-a(C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