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向日葵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nd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建平县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介绍建平县向日葵生产中的3种主要病草害——菌核病、黄萎病和列当的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向日葵产量与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向日葵;病害;症状;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8)02-0013-02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耕地面积14.6万hm2,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合向日葵生长。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向日葵价格不断上涨,建平县向日葵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农民对轮作倒茬重视不足,使得菌核病、黄萎病及列当危害日趋增加,发病严重地块可减产30%,影响当地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现总结建平县向日葵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
  1 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 Rot)
  1.1 发病症状
  向日葵菌核病是由核盘菌科侵染引起的传播性病害,根据病菌引起腐烂位置的不同可将菌核病分为4种类型:根腐型、茎腐型、叶腐型和花腐型。根腐型发病主要表现为向日葵的根部及茎基先出现菌斑,随后向上蔓延,早期病斑凹陷、腐烂,高湿条件时转变成黑色菌核; 茎腐型发病表现在茎的中上部,初期侵染茎秆为褐色椭圆形菌斑,随着发病程度加深而变大,后期变化为黑褐色,而后腐烂;叶腐型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像水渍一样的菌斑,随着感病程度加深而变成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最后在叶片上形成孔洞;盘腐型发病表现为初期病菌侵染花盘的背面,出现黑色病斑,之后蔓延至花盘正面,发病部位的种子被白色菌丝缠绕形成形状不规整的菌核。
  1.2 发生规律
  菌核病是由向日葵菌核病菌侵染所致,其适宜萌发温度为14~24 ℃,湿度高于85%。高温、多雨的七八月份是菌核病高发时期。
  1.3 防治措施
  1.3.1 农业防治 1) 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 a以上轮作。2)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耐病品种,油葵选用DY112,S667杂交种,食葵选用LSK15、东葵一号等杂交种。3) 适时晚播,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4) 中耕灭菌。破坏刚萌发的子囊盘,减轻病害发生。5) 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焚烧或深埋。
  1.3.2 药剂防治 1)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咯菌腈)进行拌种。2) 花期及时喷药防治。向日葵开花期是菌核病易发生季节,可在盛花期后喷施药剂。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在花盘背面和叶片上,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
  2 向日葵黄萎病(Verticillium)
  2.1 发病症状
  向日葵黄萎病是近几年建平县向日葵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的一种土壤传播性病害。通过2 a的调查发现,其发病一般在苗期和开花期,先从下层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转褐,然后向上部叶扩展。随着发病加重,下部叶片全部枯死,最后整个植株开花前就会枯死,造成绝收。将植株发病茎干横剖,可发现其维管束变为褐色、疏导组织坏死,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2.2 发生规律
  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孢菌侵入幼苗引起,病原菌一般残留在土壤、带病植株残体和种子中。病菌在种子萌发时侵入幼苗,后延维管束向上扩展蔓延至全株,造成植株营养供应链断裂,迅速死去。春播比夏播地块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地势低洼地块、密度大地块发病较重。
  2.3 防治措施
  2.3.1 农业防治 1) 选择抗病品种。2) 合理轮作。至少要有3 a以上的轮作期。3) 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早把田间病株清除出来、集中銷毁。4) 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晚播,合理增施磷钾肥及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2.3.2 化学防治 1) 种子处理。将种子和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按1∶200的比例拌种。2) 用989葵花抗重茬菌剂按135 kg/hm2随化肥(种肥)施入地块中进行土壤处理。3) 叶面喷施。发病初期,可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发病中、后期,可用特效死苗烂根灵乳油8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3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3.1 发生情况
  向日葵列当(别名兔子拐棍)是建平当地农民反映强烈危害向日葵的一种寄生性杂草。 向日葵列当株高一般为20~50 cm,茎秆直立有纵楞,无叶绿素,颜色多为黄褐色,花为蓝紫色。列当靠吸附在向日葵根系上汲取养分和水分,导致向日葵植株矮小瘦弱、花盘直径减小、空瘪粒增多、含油率下降、产量降低。
  3.2 发生规律
  列当种子一般在土壤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落入土中的种子遇到向日葵根部即萌发,没有接触寄主的种子在土中仍能存活5~10 a之久,所以越是重茬地块发生越重。
  3.3 防治措施
  3.3.1 检疫措施 种子制种时,制种单位必须及时向当地种子管理站上报制种信息,由种子检疫部门管控整个制种田的列当发生情况。收种时开具正规产地检疫证书。农民要注意选购有正规种子产地检疫证书的向日葵种子。
  3.3.2 选用抗病品种 可选用匈牙利二号等油葵杂交种。
  3.3.3 扑灭措施 在列当发生较重地块,可采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年限在5~7 a。在列当发生较轻地块,苗期至开花前中耕2~3次,开花后人工拔除残余列当,并将其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翻地。
  3.3.4 化学防除 分别在向日葵现蕾期和开花前期,对植株下列当喷施抗列当微生物菌剂100 g。或在8月中下旬对发病地块喷施2,4-D丁酯乳油50~100 mL/667 m2,但与双子叶作物间作地块不能喷施。
  参考文献
  [1] 崔良基,刘悦,王德兴.我国发展向日葵生产潜力及对策[J].杂粮作物,2008(5):336-338.
  [2] 潘颖慧,薛丽静,梁秀丽,等.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0(4):74-75.
  [3] 高宏博,赵青,王冬梅.向日葵几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19.
  [4] 黄志强,赵利,周磊,等.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J].吉林农业,2010(5):31-32.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要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在校生活等工作。班主任不但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级除了具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外,更应该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卫生值日工作一直是令笔者头痛的一件事。尽管一直在督促、检查,在班会课上经常强调,对值日不认真的同学多次提出严厉批评,卫生委员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班
“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为了有效管理班级,笔者积极寻求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策略一:与其言传。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中国教育家)  人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如果班主任能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一定会收
对ADC发泡剂生产过程中有关工序的燃烧、爆炸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