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在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一、高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学习进步较慢,成绩相对较差。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学生 动机 培养与激发 思想政治 兴趣 质量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诸多心理因素中,学习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有没有足够的、正确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以及教师能否及时地把握、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能促使学生引起、维持和推动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因,即学生之所以能指向一定的学习月标,发起和完成各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的根本性的心理原因。”[1]它是由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需要、目标和相关心理驱动力构成的。下面就从基本的学生动机谈起。
一、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基本类型
〈一〉长线动机
这类动机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和价值,是学生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它一般是指为人类、为祖国或为家庭、为追逐名利而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往往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关系是间接的,然而这类学习动机及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与学生的世界观有密切联系,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波动的短线动机
这类学习动机,往往是学生对社会要求、家长和教师愿望的错误理解而产生的错误态度而引起的。例如:学生为了取得家长、教师的赞扬而争取优良成绩;为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而争当优等生……等。这类动机也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其有时也能很强烈地激励学生进取,但难以持久,并容易出现胜骄败馁的波动现象。有时甚至会为表现自己而不惜一切,出现对成绩超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忌妒甚至仇视的不良心理或考试舞弊等负面效应。
〈三〉稳定的短线动机
这类动机主要由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直接引起的,表现为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与爱好。这类动机既具体、又强烈和有效,也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学习与事业。
以上三类动机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和相互转化的。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往往要抓住第三类动机,转化第二类动机,逐步导入第一类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是要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从而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为学好思想政治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中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有其心理具有偏激和易波动等特点,因此本人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意义。人虽然具有动物的本能这种低级的活动,但人的绝大多数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目的、动机支配的。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和社会意义及社会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而清晰的反映时,他们便形成长远的、持久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刻苦学习。
特别是高中学生,虽然他们的心理特征尚未完全成熟,但也已有一定的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这方面的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这方面,我认为应主要解决的 问题:一个是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学习与整个国家的命运及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二是让学生懂得学好思想政治课,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只有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意义,才能树立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去刻苦地学习。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虽然有多种因素,但与教师的善教、善导是密切联系的。从教师的角度讲,提高教学艺术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精雕细刻地授课,才能培养出好人才”[2]同一门课程、同一年级,往往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差异,而造成教学质量不同,从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大不一样。提高教学艺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点,点燃思想火花,激发情趣”[3]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技艺或教学艺术,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政治理论就变成远离生活东西,教师教起来死气沉沉,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兴趣和爱好就无从谈起。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亲近教师、愿意听教师的课,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第三、利用学生动机的转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当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积极性和强烈的动机时,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训斥,而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转移,是指发现和利用原有的兴趣爱好,从中进行转移,以达到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目的。”[4]例如,有位教师担任高二年级的体育特长班的班主任时,这个班高考是不考政治科的,平时纪律松散,连课都难上不成,考试成绩大部分不及格。但有一点是这个班的学生爱运动,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表现很好,老师就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参与组织、参加一系列体育活动,在学校和年级上受到表扬,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再转移到开展学习竞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人人从关心班集体荣誉而增强学习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再从有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四、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心理满足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机”。 “不要只表扬结果,要表扬为全过程而努力的情况”[5]为此,要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练习、测试。根据“跳骚实验”的启示和高中学生成就感的欲望,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每一次练习或测试的难度,让学生在每一次练习或测试中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都必须十分注意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都要依赖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才能形成“师激生发”的事实,把教师种种因素转化为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主体精神,提供学生培养正确学习动机的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4]冯水玲、詹强《中学生政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48——50.
[2][5]〔日〕松泽光雄《教师切莫使学生变成废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91页、102页.
[3]蓝柯《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课堂就会充满情趣》《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关键词】学生 动机 培养与激发 思想政治 兴趣 质量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诸多心理因素中,学习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有没有足够的、正确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以及教师能否及时地把握、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能促使学生引起、维持和推动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因,即学生之所以能指向一定的学习月标,发起和完成各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的根本性的心理原因。”[1]它是由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需要、目标和相关心理驱动力构成的。下面就从基本的学生动机谈起。
一、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基本类型
〈一〉长线动机
这类动机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和价值,是学生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它一般是指为人类、为祖国或为家庭、为追逐名利而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往往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关系是间接的,然而这类学习动机及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与学生的世界观有密切联系,因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波动的短线动机
这类学习动机,往往是学生对社会要求、家长和教师愿望的错误理解而产生的错误态度而引起的。例如:学生为了取得家长、教师的赞扬而争取优良成绩;为赢得同学的尊重和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而争当优等生……等。这类动机也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其有时也能很强烈地激励学生进取,但难以持久,并容易出现胜骄败馁的波动现象。有时甚至会为表现自己而不惜一切,出现对成绩超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忌妒甚至仇视的不良心理或考试舞弊等负面效应。
〈三〉稳定的短线动机
这类动机主要由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直接引起的,表现为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与爱好。这类动机既具体、又强烈和有效,也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学习与事业。
以上三类动机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和相互转化的。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往往要抓住第三类动机,转化第二类动机,逐步导入第一类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是要把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从而激发和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为学好思想政治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中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有其心理具有偏激和易波动等特点,因此本人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育学生明确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意义。人虽然具有动物的本能这种低级的活动,但人的绝大多数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目的、动机支配的。只有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达到的结果和社会意义及社会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而清晰的反映时,他们便形成长远的、持久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刻苦学习。
特别是高中学生,虽然他们的心理特征尚未完全成熟,但也已有一定的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这方面的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效果。在这方面,我认为应主要解决的 问题:一个是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学习与整个国家的命运及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二是让学生懂得学好思想政治课,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只有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学好思想政治课、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意义,才能树立帮助他们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去刻苦地学习。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虽然有多种因素,但与教师的善教、善导是密切联系的。从教师的角度讲,提高教学艺术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精雕细刻地授课,才能培养出好人才”[2]同一门课程、同一年级,往往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差异,而造成教学质量不同,从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大不一样。提高教学艺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寻找与学生生活贴近点,点燃思想火花,激发情趣”[3]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没有一定的教学技艺或教学艺术,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政治理论就变成远离生活东西,教师教起来死气沉沉,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兴趣和爱好就无从谈起。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亲近教师、愿意听教师的课,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第三、利用学生动机的转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当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积极性和强烈的动机时,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训斥,而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转移,是指发现和利用原有的兴趣爱好,从中进行转移,以达到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目的。”[4]例如,有位教师担任高二年级的体育特长班的班主任时,这个班高考是不考政治科的,平时纪律松散,连课都难上不成,考试成绩大部分不及格。但有一点是这个班的学生爱运动,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表现很好,老师就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参与组织、参加一系列体育活动,在学校和年级上受到表扬,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再转移到开展学习竞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人人从关心班集体荣誉而增强学习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再从有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四、让学生了解学习结果,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心理满足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机”。 “不要只表扬结果,要表扬为全过程而努力的情况”[5]为此,要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练习、测试。根据“跳骚实验”的启示和高中学生成就感的欲望,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每一次练习或测试的难度,让学生在每一次练习或测试中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都必须十分注意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都要依赖学生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才能形成“师激生发”的事实,把教师种种因素转化为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主体精神,提供学生培养正确学习动机的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4]冯水玲、詹强《中学生政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48——50.
[2][5]〔日〕松泽光雄《教师切莫使学生变成废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91页、102页.
[3]蓝柯《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课堂就会充满情趣》《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