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效果达到50%以上的学习,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的学习在小组团队中进行,再通过合理的分组,明确的分工,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让团队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及课后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学习小组小组分工高效运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1
班级学习小组又名合作学习小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顺应了新课程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的主流。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理论依托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后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右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是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的内容。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分组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互相评价。这样,变孤立的学习为合作的学习,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弘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理论上优生3人,差生2人,中等生3人。首先由教师选定8个学习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愿担任组长,然后由8个组长聘任组员,每组每次只允许聘任1人,依次循环下去,最终保证小组成员自愿且综合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组长在聘任的人员中要选择一名监督员和一名纪律员。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小组分工。在成立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组长,负责制订计划,组织本组学习活动和具体分工,定期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监督员负责辅助组长完成小组任务分工,并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纪律员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和维持讨论过程秩序。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分析指定任务分工,随着小组合作活动逐渐开展,任务分工可变换轮流,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都有机会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高效运作
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小组学习更多地引进课堂,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全景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1.制定小组汇报制度。由于小组活动多在课余时间,所以要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汇报和展示,从而抓住机会,引导小组间竞争。每周利用一次课堂和一次自习时间,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近期本组活动汇报,要求用PPT展示每次活动的时间,讨论内容,讨论过程照片,小组学生表现及收获;另一小组则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某学科习题或方法的讲解。小组汇报情况可由学习委员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将计入小组积分。
2.制定小组成员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 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在新课改后,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高中课改也引进了学分制,这是对学生平时能力的一种评价制度,在学习小组中同样可以采用。监督员在小组活动中除了对小组同学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负责小组同学的学分考核和登记。具体细则如下:(1)担任小组负责人可计1分;(2)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会计1分,完成突出,小组同学评价高再计1分;(3)参加每次小组讨论会,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计1分;(4)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及汇报计2分,表现突出再计1分。
3.开展制定小组拓展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如餐饮、素质拓展竞赛、阅读比赛、朗诵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组互相帮助,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中,设定评分制度,对8个小组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计入小组积分。由于小组学生间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现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不只局限在学习能力上,所以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培养和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展现各自不同的一面,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4.制定奖励机制。鉴于学情分析,对学生应更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多给予表扬,用象征性的积分对讨论好、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借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奖励机制分为小组评选和个人评选两条线,根据以上小组积分,由学习委员进行记录及统计,学期结束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进行全班奖励,并请优秀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积分较低的2个小组惩罚形式为小组表演,形式自定。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激励小组间的竞争,惩罚的方式也可以继续把小组学生团结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总结过去的不足,为下学年的进步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过对三个班学生两年的学习小组的建立,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为习惯、纪律、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习题检测都收获很满意的结果。
对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和管理,有一定收获,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由于是采用了小组聘任制召集组员,必然就会出现学生间的人情问题,使一些关系紧密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个别有个性的学生在小组中就会出现受孤立的情况。(2)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对于教师而言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我们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学习小组小组分工高效运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1
班级学习小组又名合作学习小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顺应了新课程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管理的主流。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理论依托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后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右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是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的内容。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分组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各学习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提醒、互相激励、互相评价。这样,变孤立的学习为合作的学习,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弘扬了友爱互助的精神,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运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理论上优生3人,差生2人,中等生3人。首先由教师选定8个学习主动性强,责任心强且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愿担任组长,然后由8个组长聘任组员,每组每次只允许聘任1人,依次循环下去,最终保证小组成员自愿且综合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组长在聘任的人员中要选择一名监督员和一名纪律员。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小组分工。在成立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一名组长,负责制订计划,组织本组学习活动和具体分工,定期召开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监督员负责辅助组长完成小组任务分工,并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纪律员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和维持讨论过程秩序。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分析指定任务分工,随着小组合作活动逐渐开展,任务分工可变换轮流,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分工,都有机会为小组活动出谋划策。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高效运作
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呢?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小组学习更多地引进课堂,变纪律约束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我展示、积极竞争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全景反馈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
1.制定小组汇报制度。由于小组活动多在课余时间,所以要定期对小组活动进行汇报和展示,从而抓住机会,引导小组间竞争。每周利用一次课堂和一次自习时间,分别由一个小组进行近期本组活动汇报,要求用PPT展示每次活动的时间,讨论内容,讨论过程照片,小组学生表现及收获;另一小组则利用10分钟时间进行某学科习题或方法的讲解。小组汇报情况可由学习委员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将计入小组积分。
2.制定小组成员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 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的管理工作。在新课改后,为了缓解高考的压力,高中课改也引进了学分制,这是对学生平时能力的一种评价制度,在学习小组中同样可以采用。监督员在小组活动中除了对小组同学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负责小组同学的学分考核和登记。具体细则如下:(1)担任小组负责人可计1分;(2)顺利开展小组讨论会计1分,完成突出,小组同学评价高再计1分;(3)参加每次小组讨论会,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配合小组活动计1分;(4)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及汇报计2分,表现突出再计1分。
3.开展制定小组拓展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如餐饮、素质拓展竞赛、阅读比赛、朗诵比赛、实验技能大赛等,各组互相帮助,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动中,设定评分制度,对8个小组进行1-5分的评分,该分计入小组积分。由于小组学生间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差异,而现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不只局限在学习能力上,所以在各类活动中,可以培养和展示学生不同的能力,展现各自不同的一面,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小组凝聚力。
4.制定奖励机制。鉴于学情分析,对学生应更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多给予表扬,用象征性的积分对讨论好、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借此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奖励机制分为小组评选和个人评选两条线,根据以上小组积分,由学习委员进行记录及统计,学期结束评选出2个优秀小组进行全班奖励,并请优秀小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和经验介绍,积分较低的2个小组惩罚形式为小组表演,形式自定。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激励小组间的竞争,惩罚的方式也可以继续把小组学生团结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总结过去的不足,为下学年的进步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过对三个班学生两年的学习小组的建立,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行为习惯、纪律、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增强,教师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习题检测都收获很满意的结果。
对于小组的合作学习和管理,有一定收获,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由于是采用了小组聘任制召集组员,必然就会出现学生间的人情问题,使一些关系紧密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个别有个性的学生在小组中就会出现受孤立的情况。(2)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对于教师而言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我们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进步,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