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受陶行知先生创立的教育理论和卓绝的教育实践启迪,我竟不自量力,大胆地认为:“生活即课堂”,而且课堂教学必须对学生现实生活有所超越,达到唤起学生的自信,放飞孩子的梦想,让学生在兴趣中求知之目的。当然,这首先离不开“爱”的基石:因为爱是阳光,可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塑造高尚的灵魂。为此,在我的教学中,我尝试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中感悟,在动中探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天地。
一、创设探究情境,孕育兴趣土壤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才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这一目的的达成,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如教学《可能性》一课,老师为了创设情境,课前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乒乓球的纸盒,提出问题:同学们,请你现在摸一摸,会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1)一定是红色;(2)可能是红色;(3)不可能是红色。这无疑会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被激发,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孩子创新的火花也会迸发,数学的魅力得以体现。
二、鼓励学生开动机器,帮助孩子实践求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看、多思、多动、多说,能自主去发掘、探索身边的数学,以达到自立目标、自觉学习的境界。
1、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课堂中让每个同学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各说一句话,这种开放的形式将会有热烈的探讨声和天真的欢笑声在教室里传出……,课堂上没有了压抑与沉默,学生不再成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呈现在眼前的是学生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求知的前景,而且所教知识会得到拓展、学生思维会得到激活。
2、提供思考的機会,让学生动脑
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动机,让孩子有“静思”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实效,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如运用多媒体展示装有黄、白两色球的透明袋子一个,让学生用在《可能性》中所学的知识去推测摸球的结果,这就需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多思。“我可能摸出黄球,也可能摸出白球。”“我不可能摸出红球。”……瞧,经过思考,他们表达的多好,而对知识的掌握我们还需要再三“灌输”吗!
3、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
实践操作活动本身具有直观性和可能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如《可能性》一课,若只靠老师的“讲座”,学生能分清“可能”、“不可能”吗?而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中思、思中想,“可能”、“不可能”将会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当中:“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我不可能用左手写字”……
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便会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以达到自觉学习的新境界。
三、展开想象,体验成功
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如从一道数学题中让学生去寻找某些生物濒临灭绝的原因,通过课堂探讨,课后查阅,寻找答案,进而让学生去热爱大自然,呼吁保护动植物,从自身做起,做一名“环保”小卫士!从点滴的进步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科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学生获得了满足感,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数学,这要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学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